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赖坊:来青、迎薰里赏木雕,探寻千年客家文脉
迪丽瓦拉
2025-08-23 09:33:12
0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赖坊已成为文化兴镇和产业富镇的典范乡镇之一。”2月18日,福建省清流县博物馆原馆长刘光军如是说道。他在清流生活工作近20年,见证了这座小城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慌不慌,还有赖坊。”这句曾广泛流传于清流县的一句话,折射出了赖坊的无奈。招商引资困难、经济结构单一、劳动力外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让赖坊常年在全县13个乡镇中排名垫底。

显然,这个曾经的“小透明”已成功逆袭。2月中旬,当北国还是万里冰封,赖坊樱花园中的两千亩樱花正相继盛开,迎来一年中最浪漫的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一片片层层叠叠的花海中争相打卡拍照。

赖坊现存古民居100余座。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不仅如此,始建于1022年的赖坊古村落通过修缮和活化利用后,吸引了众多游客,也为村民带来了实打实的经济效益。

赖坊古村落形成于宋,繁荣于明、清,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古村落,2007年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乡,2008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从发现古村落,到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再到进一步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刘光军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他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赖坊古村里的每一栋古建筑中,都蕴含有不同的礼仪文化、民俗文化,它们不单是有形的资产,更是无形的资产,“如今,来赖坊的客人络绎不绝,无论是在院落深处观摩,还是品味三雕艺术,来了就会留恋这里。”

赖坊古民居连成一片,形成古村落。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2月18日,由清流县人民政府主办,清流县文体和旅游局和澎湃新闻承办的“一泉清流,一路繁花”福建清流县樱花温泉行活动正式启动。来自上海的主流媒体记者和来自泉州的自媒体达人走进清流赖坊古村落,探寻千年古村落背后的历史文脉和生动故事。

古村的千年魅力

从三明清流县城向东南出发,历经约50分钟车程,便抵达赖坊镇。从高处向下俯瞰,青山绿水间镶嵌着百余栋古色古香、翘角飞檐的古民居,被称为赖坊古村落。

这片古村落位于赖安村和赖武村地界,是福建省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村落,现存古街区面积15万平方米、古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客家古民居有106余座。作为见证历史的重要物质载体,即组成古村落的各个单元,如古民居、家祠、祖庙、街坊格局等等,迄今在这里都还原汁原味地保存着,被称为闽西地区明、清时期村落建筑的“活化石”。

其中,村落里的古民居整体造型素雅端庄,却不失精致,处处展现着古人的美学和智慧。彩映庚、翰林第、来青、迎薰、则荆等一批诗意盎然、优美动听的民居名号,涌动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赖坊民居“迎薰”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迎薰”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屋式建筑,2013年入选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据清流县博物馆原馆长刘光军介绍,白居易在《首夏南池独酌》一诗中就有“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的句子。薰风有暖风的意思,因为这个门楼的朝向为南,因而“迎薰”就是迎来南方和煦的暖风的意思。

走进建筑内部,地面由一块块圆润的鹅卵石铺就而成。刘光军说,这看似平常,其实暗藏玄机,这是古人合理化利用当地材料的“典范”案例。“古人穿的大多是布鞋和草鞋,如果遇到雨天,雨水会顺着鹅卵石之间的缝隙自然渗透流到水沟。另外,鹅卵石的表面非常容易干,人在上面走不容易浸湿鞋面。”

又如赖安村的“彩映庚”,它不仅是古民居中保存最好的,也是最精致的一栋。在这里,赖氏三绝,即砖雕、石雕、木雕都可以看到。张良拾履,三阳开泰,牛郎织女,双狮戏球……每一幅均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赖坊古民居“彩映庚”展示了被称为“赖氏三绝”的砖雕、石雕、木雕,每一处都栩栩如生。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来自上海的游客付女士在参观赖坊古村落之后感叹:“古民居被保护得非常好,这里的街景、古建筑无不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印记,和古人木雕、砖雕工艺的精湛,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闽西客家文化的魅力。”

文化兴镇、产业富镇

除了一座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建筑,赖坊非遗馆也坐落其中。该展馆依托海公祠而建,展示了摆五方、冲炮阵、古乐坊、乱弹、大漆葫芦等当地众多非遗项目,是赖武村完成活化利用的三个古祠堂之一。

澎湃新闻在此前采访中了解到,不少非遗项目因为费时费力而面临着传承的困境。因此,赖坊对祠堂活化利用,将其作为非遗文化的展览场所,定期举办各种交流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娱生活,传承了本村落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打破了非遗传承的困境,也让前来的游客能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让它们真正“活起来”。

早春二月里的赖坊古村一角。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眼下,赖坊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工作,正在按照规划有序地推进。刘友军介绍:“尤其在樱花节前后,来赖坊的客人络绎不绝,来了就会留恋这里,在古民居的街巷里走走,或者去院落深处观摩,品味古人留下来的精美绝伦的三雕艺术。”

在游客逐渐增加的同时,当地村民也收获了实打实的经济效益。

赖坊理事会会长赖慈龄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曾介绍,赖坊古村落从2008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以后,吸引了很多游客,村民也因此有了更高的收入,“赖坊的红心地瓜、红衣花生等农副产品也越来越出名,越来越好卖了。我们经常开玩笑地讲,就是光卖矿泉水也能增加不少收入。”

赖坊古民居里有着众多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图为一处木雕灯笼。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不仅如此,古村落的修缮和活化利用,也给赖坊的群众和村民在观念上带来了许多改变。

“以前我们来做古民居的时候,老百姓感到很迷茫,天天住的旧房子有什么值得保护的?但是经过这么多年政府部门包括业务部门的努力,使老百姓渐渐认识到他们天天相处的古民居,原来是宝贝。不单是有形的资产,更是无形的资产。这些古民居的存在不仅给他们带来了荣誉,更带来了相应的收入和美好的生活。赖坊村民观念的改变,对古民居品牌的打造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刘友军说道。

如今,赖坊镇已经初步建成以四季花园、农家乐、休闲养老中心、文体中心、养生疗养保健、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于一体的旅游、观光、休闲、养老、度假胜地。

赖坊的“蝶变”,也让曾经那句“不慌不慌,还有赖坊”的无奈,转变为了“不慌不慌,我在赖坊”的自豪。

刘友军认为,各级政府坚持文化兴镇、产业富镇,两手抓的原则,促进了赖坊古民居保护提升,也促进了整个镇的经济文化发展,使赖坊成为了清流县和附近区域中,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之前看到有人意气用事的称,完颜阿骨打为第一英雄,孛儿只斤铁木真仅能排第二。该人并未做任何解释,只呼喊...
原创 大... 用“伴君如伴虎”来形容古代的君王非常合适,或许是因为古代君王天性多疑,所以他们不会轻信他人,宁可信其...
原创 叶... 有很多人都说是叶利钦一手搞垮了苏联,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偏激,但是不无道理。叶利钦在苏联解体以后也没有...
原创 李... 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李斯智计百出,功不可没。可是嬴政做了皇帝后,李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原创 不... 世间万物皆是有始有终,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开始了在白纸上绘画的历程,无论是五彩斑斓的油墨画,亦或...
原创 国... 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开辟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曲道奎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的...
原创 本... 中国古代有一句俗话,叫做“一仆不侍二主”。明朝大学士李建泰就因为侍奉了三任主子,因此而遗臭万年。 明...
从考古新发现读懂“何以中国”的...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一个民族越清楚“我们是谁,我们从何来”,就越能有力把握历史规律,越能使自己行进在历史...
合浦县草鞋村汉至六朝遗址入围“... 原标题:“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合浦县草鞋村汉至六朝遗址入围 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原创 卧... 熟悉三国这段历史的读者,或者看过《三国演义》影视作品的人,对这样一句话应该不陌生,“卧龙凤雏,得一可...
原创 日... 阅读文章前,希望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以便日后持续为您推送文章,您的支持就是小龚前进的动力。 ...
葛兆光:从“帝国疆域”到“国家... 编者按:在重建“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过程中,有关“满蒙回藏苗”等民族和边疆问题逐渐凸显。如何从历史...
泊苏 完结篇:苏轼,你是命中注... 熙宁四年(1071),苏轼在奏报中大谈新法的弊端,激怒了王安石后,在多重压力之下,被迫自请外放。而苏...
原创 西... 西方在历史和考古文物上存在很多造假其实早就被证实了。比如: 一,亚里士多德墓造假。 2016年希腊考...
原创 五... 可能很多人都会疑惑清朝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但其实他们只是衣着与我们不同罢了,其他的生活习惯还是很现...
两会听“潮”丨郑耿忠:以“潮州... 当前,潮州正举全市之力推进潮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25年潮州市两会期间,潮州市政协常委郑耿...
山东积极推进大遗址保护 “海岱... 记者今天(2月18日)从2024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获悉,山东省建章立制强化顶层设计,实行...
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揭牌 西安2月20日电 (记者 阿琳娜)20日,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内的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揭牌,...
马库斯呼吁更多人捐赠日军侵华相... 大象新闻记者 海妹 智华 海峰 彭勃 小玉 建东 2月20日,马库斯和两位好友一起向上海淞沪抗日纪念...
原创 乳... 从乳山市区出发,沿着青威公路向东行驶,走大概二十五里路,就可以来到一个叫做“八里甸”的村庄。 笔者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