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对手,才能强大自己。
随着十五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割裂的人类社会形成了一个整体。各国开始在同一舞台竞技,优胜者将成为世界霸主。
本文探究美国称霸四部曲,仅供后来者参考。
欢迎继续阅读,敬请关注了解更多!
01
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成为世界第一。
1904年,美国GDP总值成为了世界第一。
然而在英国眼里,美国只不过是个暴发户
。
1914年,英国海军总吨位是271万吨,德国海军总吨位是130万吨,美国海军总吨位只有区区98万吨。
在斯皮特黑德湾,英国海军搞阅舰式,足足有200艘远洋战舰,密密麻麻地绵延了60公里。
英国海军掌控着全球的制海权。
英国人很自信的说:美国人和俄国人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人为我们牧羊;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秘鲁人给我们送来白银;南非人给我们送来黄金;只要我们纺织工业需要棉花,世界每一个温暖角落立刻就都能种满。
1914年,英国领土有3350万平方公里,是当之无愧的日不落帝国。
美国人自己也认同英国的地位,并且非常羡慕。上流社会以和英国联姻为荣,美国白富美们带着大笔嫁妆,和英国破落贵族结婚。
华尔街大亨杰罗姆,把女儿詹妮嫁给了英国贵族伦道夫,他们的儿子是温斯顿·丘吉尔。
美国百万富翁沃克,把女儿弗朗西丝嫁给了英国贵族詹姆斯,他们的曾孙女是戴安娜王妃。
英国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美国所能争取的,就是继续在美洲偏安一隅,独自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这就是门罗主义,或者称之为“光荣孤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打累了,欧洲打烂了,美国冒头的机会来了。
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征兵法案,授权潘兴将军组建了200万远征军踏足欧洲。
潘兴不负众望,打败了同盟国。美国总统威尔逊,也兴致勃勃地组建国联,明面上是维持战后和平,实际上是要争取利用国联协调机制,为美国争取霸主地位。
然而时机未到
。
英国凭借海军的优势,组织瓜分了德国海外殖民地,不仅自身领土扩张到3370万平方公里,还拉拢了一批盟友。
借助法国、日本等盟友,英国成功的在国联里获得了话语权。
英国又利用自身广大的领地做文章,威胁美国如果不配合,那么将对美国产品实施贸易制裁,同时禁止原材料出口美国。
英国不讲规则,美国毫无办法。
一战果实,就这样被英国攫取。美国做了一桌好菜,却眼睁睁看着别人端走了。
美国总统威尔逊,失望地退出了国联。潘兴将军带着200万美国军队,也一个不留的退出了欧洲。
由于在战争中付出大收获小,美国议会遣散军队时非常吝啬。生活困顿的退伍老兵们,在华盛顿集合抗议,结果被麦克阿瑟率军镇压。
但是美国通过斗争,成功埋下伏笔。
①海军配额。在裁军会议上,美国争取到了52.5万吨的海军配额,和英国完全相同,埋下了谋取制海权的伏笔。
②扶持日德。在国联会议上,美国采取同情德国的立场,同时在利益分配上支持日本,同时杯葛英法,这就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埋下了下次大战的种子。
02
美国在一战后,也度过了一段很艰难的日子。
出口受阻,经济停顿,金融危机,工人失业。
困难面前,然而美国没有放弃。
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推出了3R新政,内容主要包括:复兴 Recovery 、 救济 Relief 和改革 Reform 。
美国很快扭转了局面:
①通过金融整顿,降低了银行风险。
②在供给侧大量消减过剩产能。
③以工代赈雇佣大量失业人员。
④通过大基建拉动经济内循环实现增长。
⑤建立社保实施救济缓和社会矛盾。
美国稳定了,同时受其支持的德国也崛起了。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德国以摧枯拉朽的势头,很快占领了西欧和中欧,甚至将战火燃烧到了英国本土。
德国成为了英国面前最具威胁的挑战者。丘吉尔首相认定,如果不击败德国,那么英国失去的不仅仅是霸权,还有独立和自由。
美国的战略空间,一下子打开了。
全世界的工业国都在打仗,美国的产品供不应求,发战争财才是暴富的最快途径。
英国的陪都加拿大,完全在美国陆军威胁下,英国若想保持霸主地位,就不得不和德国血战到底。
德日需要海外的资源,在英国海军威胁下,他们都必须通过美国才能获得这些资源。
一切都符合美国的利益,谁也不敢得罪美国。
这归功于:
①眼光。美国成功扶持了德日,成功地扭转了恶劣的战略环境。
②努力。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成功地战胜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保持了内部的稳定和增长。
③耐心。避免了过早地和英国产生正面碰撞,没有牺牲自己成全别人。
03
发战争财的,不只是美国一家。阿根廷发了,巴西发了,土耳其也发了,它们都发了。
可惜,它们仅仅是发财而已。
而对于美国,发财只是手段,争霸才是目标。
大国争霸就像赌博,要获胜必须有两个条件:
①必须亲自下场。
②必须舍得筹码。
战争胶着了两年后,美国耐不住寂寞了。
美国向日本提出了最后通牒,要么退出大部分占领区,要么就断绝向其提供资源供给。
日本政府当时没有选择余地。退出占领区,无法向军队和国民交代。要重新获得资源,只有向美英开战。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
在四年的战争里:美军伤亡107万人,生产了150艘航母,9万艘舰只,30万架飞机,40万门火炮和10万辆坦克。
美国的军工生产能力支撑了整个盟军所需。
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外提供了500亿美元的物资。其中英国获得60%,苏联获得22%。
美军在充足补给下,越战越强,主控了战场。
借着二战,美国获取了制海权和制空权。
这归功于:
①美国有明确的称霸目标
②美国有清晰的称霸战略。
③美国有足够的称霸实力。
04
二战后,英国也并不甘愿让贤。这从二战后期英国竭力争夺主导权,以及大力鼓吹苏联威胁中可见一斑。
尽管英国是盟友,美国也会把它搞趴下。
美国借着二战掌握了制海权,大张旗鼓地支持亚非拉搞独立。
这是赤裸裸的阳谋,美国不但掌握了道义制高点,而且在美国支持下,亚非拉的广大殖民地都会反对英国。
英国除了顺应时代,又能改变得了什么?
印度高兴地独立了,非洲晕乎乎地独立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不太情愿地独立了。
英国的领土,很快只剩下24万平方公里。
日不落帝国,再见了。
1951年,英国试图反抗过一次。
英法联军占领了苏伊士运河,在军事上是一个成功。美国立马翻脸,联合了苏联,共同支持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
英国不但当不了老大,也做不了老二。只能把美英的特殊关系,挂在嘴边做安慰。
为了对付英国,苏联一样可以利用。
英国,从此只能作为美国的特殊伙伴国了。
这归功于:
①获取道义制高点。
②拉拢多数孤立对手。
③先集中力量对付主要对手。
05
美国称霸的四部曲,是美利坚民族的奋斗史。美国的成功绝非侥幸,也一定会防范后来者走同样的路。
了解对手、尊敬对手、钦佩对手,绝不意味着要畏惧对手。
战胜对手,除了从对手的经验中汲取养料外,毛主席在70年前,就给出了一个胜利公式: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
喜欢本文,敬请下方点赞、评论和转发
帮助推荐本文给更多读者,为感!
月下空山听清泉,不同视角看问题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