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一条臭鱼搅了一锅腥”,这话在职场或校园里常听到。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因为某一个人的问题,把整个团队都给拖累了,跟“害群之马”差不多一个意思。
在古代,有个人把某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说做得比那话还过分,这个人就是能和慈禧太后比肩的秦桧。
【奸臣】
说起秦桧,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大坏蛋”“叛徒”“罪大恶极”这些词,那他到底做了啥坏事,让后人这么恨他呢?
秦桧是南京江宁人,家里头只有几百亩田地。他小时候特别有抱负,但家里太穷了,没法给他铺条好路,所以他只能靠当私塾老师来赚钱养家。
古时候,能上得起学的通常都是那些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孩子,他们往往调皮捣蛋,不听老师的话,还老爱捉弄别人。
这让秦桧在当时自嘲地说:“要是有三百亩水田,我才不当这劳什子猴王呢。”这句话也预示了他以后的遭遇。
好运很快就到头了,秦桧在宋徽宗政和五年考上进士那会儿,还娶了熙宁年间一位宰相的孙女做老婆。
这样,秦桧不但有了文凭,还得到了妻子娘家的权力和财富。刚踏入官场时,秦桧可不是什么大坏蛋,他那时挺有骨气,是个忠臣。
那时候,金兵已经打到了宋朝的京城汴京,朝廷里的大臣们大多都劝皇上求和。可这时候,只有七品小官秦桧站出来说不行,他坚决要打仗,不求和。
皇帝很看重他的表现,便提拔他做了殿中侍御史和左司谏。靖康之变时,两位皇帝和许多朝臣都被金兵抓走了,也正是在那个时候,秦桧开始“变坏”,从忠臣变成了奸臣。
秦桧当奸臣真是挺有一套,他会见风使舵,哪边强就往哪边靠,因此得到了金军首领的青睐。回到宋朝后,他又哄得宋高宗很开心,于是就成了朝廷里除了皇帝谁都得听他的大官。
就在金兵攻打宋朝的时候,秦桧提出跟金兵讲和,跟岳飞有了很大的矛盾。后来,在选立皇位继承人这事儿上,他们俩又看法不一,这让秦桧觉得岳飞就是他前进路上的大障碍。
从那以后,秦桧心里就偷偷恨上了岳飞,他使尽各种办法诬陷岳飞想造反,还靠着能说会道的本事,哄骗那时糊涂的皇帝宋高宗,把岳飞关进大牢,最后还在牢里把岳飞给害死了。
宋孝宗当上皇帝后,立马就为岳飞出头,把秦桧干的那些坏事都公布了出来,这样岳飞身上的冤屈才得以洗刷。
从那以后,秦桧就成了大家公认的坏蛋和大奸臣,岳飞的死对他没啥坏影响,他还是安安稳稳地活到病死,甚至死后还被追封为申王。
后来,皇帝的后代上台后,就把他的爵位给取消了,还把他原来的谥号改成了一个带侮辱性的“谬丑”。
秦桧干的那事儿大家都知道,后来的人们听了都很生气,还特意跑到岳飞的墓前,塑了秦桧等人的跪像,让他们永远向岳飞认错。
秦桧活着的时候似乎没受到啥惩罚,但他的子孙后代却倒了霉,总让他们感觉抬不起头。
【状元】
“十年苦读磨一剑,六月考场展英姿”!自古以来就有的高考,在古代人们叫它科举考试。
科举就是古代封建皇帝用来通过考试挑选官员的一种规矩,因为它把考试分成了不同的科目来选人,所以就被叫做科举。
因为秦桧的关系,后来的朝代都不愿意让有这样祖先的人做官,所以秦桧的后代里几乎没人能当上官。
不过,在清朝的时候,有件挺出人意料的事儿,就是秦桧的后代居然考上了状元。
乾隆皇帝听后,就好奇地问他那是谁,秦大士只用了七个字回答,这回答让皇上非常高兴,之后还特别重用他。
秦大士,1715年出生,他老祖宗在明朝末年战乱纷纷那会儿,逃难逃到南京,然后就在那儿安了家。
他打小就特别聪明,脑子转得快,10岁时写诗画画写文章都不在话下,小小年纪在家乡就有了名气。为了补贴家用,他常常靠卖画和写字挣钱。
1738年,23岁的秦大士在江南贡院成功考中举人,之后他的仕途就一路顺畅。到了1747年,他又在乡考中脱颖而出,成为举人。第二年,他和纪晓岚、钱大昕、陈筠亭等人一起组建了个文社,他们经常一起写诗对诗,喝酒聊天,真是年轻有为,风光无限。
乾隆十七年,他去京城参加了科举考试,一下子就考中了,成了清朝建立以来的第43个状元。难道就没人对他的姓氏感到好奇吗?乾隆皇帝自己就没点疑问吗?
《清朝野史大观》里头说了,乾隆十七年那时候,选状元得皇上亲自点头。乾隆皇帝看了秦大士的文章,那是一个劲儿地夸,心里头觉得今年的状元肯定是他了。但等他一看秦大士的名字和老家,就突然不说话了。
由于秦桧名声很坏,大家都知道他老家是南京秦淮的,而秦大士也是来自南京秦淮,所以老百姓中间一直有个说法,说秦大士是秦桧的后代。
那时候,乾隆开始琢磨起来,心想秦大士要真是秦桧的后代,咱们这么大的国家,咋能用一个坏人家族的后人呢,尤其他还是个大奸臣。要是真提拔了他,那不等于告诉全天下自己是个糊涂皇帝嘛,得让人笑掉大牙啊!
尽管乾隆心里有点犯嘀咕,但他没急着撤掉那人的文章,而是悄悄派人去查个明白,毕竟这样的人才难得,放弃了怪可惜的。
后来有人跟乾隆说,虽然秦大士是秦桧的后人,但并不是直系的那种,他的祖宗其实是秦桧的哥哥秦梓。
秦梓那时候也是个当官的,但他和秦桧完全不同,是个大大的清官。秦桧的所作所为,让秦梓觉得他简直就是个“叛徒”,所以秦梓带着全家人躲进了深山,过上了与世隔绝的日子。
乾隆知道后,心里这才放松下来。因为如果秦大士真的是秦桧的亲生后代,那他是绝对不能当状元的。让奸臣的后代当上状元,这个头可不能开。
【愧疚】
在殿试的时候,乾隆皇帝心里已经有了数,却还是想试探一下秦大士的反应,就随口问道:“你真的是秦桧的后代吗?”这个问题可真让人为难啊。
不管怎样,秦桧都算得上是秦大士的前辈,不承认的话好像显得自己为了利益而不顾道义,但承认的话又可能会毁了自己的前途,真是左右为难。秦大士想了想,说了七个字就赢得了乾隆的夸奖:“每个朝代臣子都不同。”
这样的说法虽然是承认自己是他的后人,但里面还包含别的意思,就是说,之所以会出现秦桧那样的坏蛋大臣,是因为那时候的皇上是个糊涂蛋,而现在的皇上可是英明的君主,怎么可能有坏蛋大臣呢。
秦大士的回答让乾隆大感意外,十分欣赏,他话里的深层意思乾隆也心领神会,于是乾隆非常高兴,当场就决定让秦大士当状元。
做了官以后,秦梓更是把自己的好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一辈子都清清白白、勤勤恳恳,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官员。
说到秦桧怎么对待岳飞这事儿,他也表明了态度。想当年,乾隆皇帝钦点他做了状元后,他就和朋友们一块儿去西湖岳庙逛了逛。
那时候,大家都知道他是秦桧的后代,一见到他就笑话他说:“瞧瞧,你祖宗都跪在这儿呢,你心里怎么想,是不是觉得挺丢人啊?”
有人甚至调侃道:“你还有脸来,小心晚上岳飞找上门!”在大家的责备声中,秦大士不好意思地说:“宋朝以后,姓岳的少了个坏人秦桧,我站在秦桧墓前,真为自己姓秦感到羞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宋朝以后,大家取名时很少用“桧”这个字,因为自秦桧以后,它就被认为不吉利了。所以,当秦大士来到岳飞的庙前,他因为自己姓秦而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秦大士在岳飞庙前吟的那两句诗,被人们传颂了很久很久,仿佛为他身为秦桧后人的身份洗去了耻辱。他一辈子都光明磊落,不贪不占,也因此赢得了后人的称赞。
直到现在,去南京长乐路参观秦大士故居的人还是源源不断,相比之下,秦桧的雕像还是一直被大家嫌弃,两者真是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