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此地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迪丽瓦拉
2025-08-23 16:03:54
0

2025年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举行,揭晓了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入围项目和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辽宁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持发掘的“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获评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成为2024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东部长白山地区古人类遗址调查与研究”列入“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是目前国内旧石器考古领域唯一、东北地区第一项入选的考古中国项目。和龙大洞遗址考古发掘是本项目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和龙大洞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坐落在长白山东麓,图们江与红旗河交汇的玄武岩熔岩台地之上,分布范围超过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是目前东北亚规模最大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该遗址最早发现于2007年,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202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辽宁大学等多家单位对该遗址开展了连续四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

本轮发掘工作集合地质学、沉积学、年代学、古环境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多团队协同攻关,最大限度提取了考古遗址的科学信息,共在遗址核心区累计发掘270平方米,揭露出9个文化层位,出土石制品及动物化石20000余件。经过系统的碳十四和光释光测年,结合地层堆积与石制品特点,可将遗址旧石器时代文化层至少划分为三个阶段,首次构建起和龙大洞遗址五万年以来的文化序列,清晰展现长白山地区石器工业的演化历程。

和龙大洞遗址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和龙大洞遗址是目前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地层堆积最深厚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本次发掘首次构建了长白山地区距今五万年以来清晰且连续的文化序列,见证了石器技术从石核石片技术向细石叶技术的转变,新发现的动物化石也在该地区十分罕见,为该区域其他遗址与相关材料建立了对比研究的参照标尺。

第二,黑曜岩是制作石制品的优质原料,大洞遗址发现了数量庞大的黑曜岩石制品,原料主要源自长白山火山活动,但也有少量外来原料,是目前东亚最早开发利用黑曜岩原料的遗址;大洞遗址第一期的石核石片石器,与我国北方地区石器传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而第二、三期出现的石叶、细石叶技术,又广泛影响了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以及日本北海道等广大地区;上述发现在探讨旧石器时代晚期东北亚地区现代人类的迁徙、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东北亚史前社会文化交流的生动见证。

第三,和龙大洞遗址石制品形态规整、制作精美、技术成熟,是开展石器技术、功能研究的绝佳载体。特别是遗址内发现的细石叶技术产品,工艺流程十分多样,拥有东北亚年代最早的压制剥片技术产品,是细石叶技术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区域。此外,线雕骨制品、疑似棚屋、局部磨光石器石质雕刻品等遗迹遗物的发现也是古人类技术革新、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古DNA研究表明,东亚古北方人群的出现可能早到距今1.9万年的末次冰盛期,大洞遗址发生在末次冰盛期来临和初始阶段的技术变化很可能与古人类群体的变化有关,对于认识现代人在东北亚地区的迁徙与扩散提供十分重要的行为证据。

总之,和龙大洞遗址的考古发现不断刷新着我们对旧石器时代晚期东北亚古代人群生产生活方式的认识,也不断丰富着长白山地区乃至整个东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内涵,对于探讨东北亚史前文化演化与互动、人群扩散与环境适应以及细石叶技术的起源等关键学术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是近年来东亚旧石器考古世界级的重要发现。

2023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吉林和龙大洞遗址等四项重要考古成果,同年被被评为2023年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入选国家文物局2023年度考古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本次入选“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再次彰显了和龙大洞遗址考古发现的重要价值以及吉林考古的巨大潜力。

来源:吉宣要情

责编:马萍

编审:张宇

监审:董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入关后,各方各面都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前朝甚至后宫的很多制度都是仿制明朝,在选妃方面,他们也采取了...
原创 历... 历史回响:时间的巧合与神秘轮回 一、 数字的奥秘:朱重八与明朝的皇帝们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
原创 1... 大家知道,日本是一个民族构成相对单一的国家,因此相对来说,日本人也是个民族意识非常强烈的群体。所以虽...
原创 唐... 现代科技发达,用一些技术能够检测出动物活了几岁,或者说是来自什么年代,像恐龙化石等等就是用“碳14检...
原创 河... 相信大家都知道“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好人没有好报,让很多做好事的人觉得心寒,但其实恩将仇报...
原创 明... 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离开东宫时,10岁的朱由检拉住他的袖子道:“哥哥,皇帝是什么官儿,我能做皇帝...
原创 苏...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分裂成为15个独立国家,一大部分加入了北约阵营。表面上看,美国...
原创 抗... 黄埔军校,民国时期中国的顶级军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有不少黄埔学生都成了抗日名将,特别是黄埔一期,...
原创 红... 薛蟠和薛宝钗这对兄妹,还蛮奇葩的。一个整日端着架子装贤惠,一个索性放开性子摆烂;一个戴着假面具做人累...
原创 明... 有人说,如果你熟读明史,那么你无论做人还是做官,都已经出师了。 那么真的如此吗?难道明史真的如此神奇...
原创 她...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身为一个女子,要想在这个社会上得到和男子一样的地位,她们所付出的努力必须是男子...
原创 村... 诸葛亮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历史名人,他是忠臣的典范,智慧的化身,有人知道诸葛亮用剑吗?估计很多人会觉得诸...
原创 北... 之前看到有人意气用事的称,完颜阿骨打为第一英雄,孛儿只斤铁木真仅能排第二。该人并未做任何解释,只呼喊...
原创 大... 用“伴君如伴虎”来形容古代的君王非常合适,或许是因为古代君王天性多疑,所以他们不会轻信他人,宁可信其...
原创 叶... 有很多人都说是叶利钦一手搞垮了苏联,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偏激,但是不无道理。叶利钦在苏联解体以后也没有...
原创 李... 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李斯智计百出,功不可没。可是嬴政做了皇帝后,李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原创 不... 世间万物皆是有始有终,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开始了在白纸上绘画的历程,无论是五彩斑斓的油墨画,亦或...
原创 国... 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开辟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曲道奎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的...
原创 本... 中国古代有一句俗话,叫做“一仆不侍二主”。明朝大学士李建泰就因为侍奉了三任主子,因此而遗臭万年。 明...
从考古新发现读懂“何以中国”的...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一个民族越清楚“我们是谁,我们从何来”,就越能有力把握历史规律,越能使自己行进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