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簿是各级主官下属管理文书的助理,类似现代秘书。三国时,三公大臣开府办公,主簿常参与要务,权力增大。丞相府主簿尤为重要,以下是曹操麾下四位丞相主簿的介绍。
一、司马朗,他是一位历史人物,其事迹与贡献在史书中有所记载,以才智和谋略著称,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司马朗(171~217年),字伯达,河内温县人,属“司马八达”。为司马懿兄,少时便有才识。汉末乱世,遵父命携家逃董卓,后迁黎阳,避战乱。
曹操任司空时,司马朗任属官,后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升至兖州刺史,皆有政绩,受百姓爱戴。征吴至居巢时,司马朗病逝,终年四十七岁。
二、杨修,以其才智著称,擅长揣摩上意,却因过于显露锋芒,多次触犯曹操忌讳,终遭曹操忌恨,被曹操以扰乱军心之罪处死。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出身名门,恭敬好学,多才多艺。建安年间被推为孝廉,历任郎中、曹操丞相府主簿。
曹植与曹丕争魏太子位时,杨修以丞相主簿之职助曹植过关。他多次协助曹植通过曹操考验,终致曹操得知其参与夺嫡后,大为愤怒。
建安二十四年秋,曹操与刘备争汉中,刘备固守,曹操难克,欲撤军。曹操以“鸡肋”为令,杨修闻之,即收拾行装。人问其故,修答:“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如汉中,故知王欲还。”
此事令杨修更惹怒曹操。加之杨修与曹植饮酒后诽谤曹彰等举动,曹操以“屡泄机密,勾结诸侯”之罪,将杨修处死。
三、司马懿,三国时期曹魏重要将领,智勇双全,善于谋略,多次助力曹魏平定叛乱,对抗蜀汉与东吴,其深沉稳健的性格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人称道。
建安十三年,曹操为丞相,强征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支持其称帝,渐获信任,历任多职。曹操封魏王后,任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胜出。
公元226年,曹丕命司马懿与曹真辅政魏明帝曹叡。曹叡在位期间,司马懿升至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238年,曹叡托孤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司马懿被排挤,升为无实权太傅。
正始十年,司马懿于曹爽祭陵时起兵控洛阳,致曹魏权力归司马氏,即高平陵事变。嘉平三年,司马懿逝,年七十三,葬首阳山,谥宣文。后司马昭、司马炎分别追谥其为宣王、宣皇帝,庙号高祖。
四、蒋济,一位杰出人物,以其深厚的智谋与才能著称,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他的贡献与成就,至今仍为后人所铭记与传颂。
蒋济,字子通,平阿人,三国曹魏名臣,历仕四朝。东汉末,任九江郡吏、扬州别驾。后仕曹操,任丹杨太守、丞相府主薄,成其心腹。曹丕时,任东中郎将,代曹仁统军,升尚书。
魏明帝时,蒋济任中护军,封关内侯,功勋卓著。景初年间,他又任护军将军等职。曹芳继位后,蒋济转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后接任太尉。249年,助司马懿推翻曹爽,晋封都乡侯。
司马懿行赏时,蒋济上书拒赏,因对曹爽失信自责(《世说新语》载其初衷仅罢免曹爽)。请求未获准。正始十年四月十九日(249年5月18日),蒋济病逝,谥号景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