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状元,因慈禧嫌弃他的姓名而落榜,不曾想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迪丽瓦拉
2025-08-24 03:33:03
0

提及清朝,大家往往会想到它的阴暗和腐烂,心里头还隐约有点不情愿的感觉。

要是历史可以回头,假如乾隆那会儿没搞闭关锁国,要是英国使臣来给乾隆祝寿时他能明白过来……但历史就是历史,没法重来,糊涂的大清就这么勉强支撑着直到消失。

说起晚清时期,有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慈禧太后。

关于谁对谁错,咱们就不多说了,大家心里应该都有数。那些法令啊,全都是按个人喜好来定的,根本不管天下大局的事儿。

好多有志气的人已经明白了形势,他们想要挽救处在危险中的大清,于是开始刻苦读书,就为了能进入朝廷做官。

科举制度改进后,不少出身贫寒的学子开始利用这个机会。有的人想借此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有的人是有远大抱负的斗士。

本以为事情能有个好收场,可慈禧偏偏不让他们如愿。

有本野史上写着,晚清时候出了个“状元哥”。本该是人生得意时,可慈禧太后却给他按了暂停键,就因为不喜欢他的名字。

他心里的那股子雄心壮志一直没灭,开始琢磨着布个更大的局,结果谁承想,最后竟把大清给推翻了。

【大清状元郎】

这位叫谭延闿的人是个状元,你可能不太熟悉这个名字,但他的来头可真不小。

他一生下来就戴上了好多荣耀的光环,教他读书识字的还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

就凭这一点,不管说不说得出口,咱们大概都能猜到这人得多有分量。

大家都说“严厉的老师能教出好学生”,在翁同龢老师的严格管教下,谭延闿进步飞快。他对各种文学经书的背诵和理解,都比同龄人要高出很多。

老爸对儿子抱有很高的希望,想着要是只靠家里的关系,可能走到头也就那样了。琢磨了好久,他最后决定让儿子去考科举,用真本事去挣得别人的敬重。

一到考试年纪,谭延闿就积极去报了名,从最初的秀才考试一路过关斩将到了举人,这说明他学问相当了得。

古代考科举要经过好几道关卡,通常来说就是先考乡试,过了再考会试,最后还有殿试,只要有一关没过,之前花的功夫就都白搭了。

谭延闿心里挺有底的,毕竟他自己的实力摆在那儿呢。

在接下来的考试中,谭延闿表现非常出色,拿了个第一名,也就是大家说的“会元”。

对一般人来说,只要能在会试中拔得头筹,那后面的殿试基本就十拿九稳了,谭延闿看起来就像是“状元”的宝座已经坐定,可没想到现实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意外。

成绩一出来,谭延闿竟然是二等里的第35名,这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考不到第一名,至少也得混个第二名或第三名吧,难道连前三都进不去?谭延闿心里直犯嘀咕,难道真的是自己本事不够?

老师翁同龢特地去找了谭延闿,问他考试是不是没考好,但谭延闿说自己跟平常一样,不清楚为啥成绩排名会这样。

分数已经出来了,没法再改了,现在就两个选择摆在面前:要么认了,要么不接受。

这么多年的努力就盼着这一刻,结果怎么会变成这样?只要自己行得正,不怕别人瞎议论。谭延闿想搞个明白,这中间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

【推翻大清】

在皇宫里呆了好多年,翁同龢心里很清楚,自己这肯定是触犯了大规矩。

谭延闿啥也不知道,只能去找自己的老师求帮忙。他求了老师好久,翁同龢才告诉他真相:问题可能就出在名字上。

谭延闿真的在殿试里考了第一名,但还得皇上或者太后这些大人物最后看一眼。结果慈禧太后一看,就把他的名字给勾掉了。

“我这个名字没犯啥忌讳吧,咋就给划掉了呢”?

四年前是哪一年呢?

“狗年中的一个特定年份,即戊戌年”。

那一年都经历了些啥事儿啊?

身为皇室的“老前辈”,心里明白很多事情,可心底里还是想把它们藏着掖着。

“谭嗣同?”谭延闿不假思索地说了出来,翁同龢赶紧伸手捂住了他的嘴巴。

那时候,中国被西方列强分割得七零八落,光绪帝不想成为亡国之君,所以就让梁启超、谭嗣同他们搞起了改革,这就是人们说的“戊戌变法”。

政治、经济、军事这些方面,问题往往出在落实上,主要就是触犯了“某些人的蛋糕”。

碰到这种情况该咋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除掉那些阻拦的人,慈禧就是其中一个。可后来慈禧发觉了,反把我们给杀了,戊戌变法也就这么彻底失败了。

尽管已经把这些人解决了,慈禧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因为自己做了不光彩的事,再加上自己地位高,怕留下后患,所以得赶尽杀绝。一瞅见“谭延闿”这三个字,慈禧立马就想到了谭嗣同,当然也不会让他好过。

结果,清朝少了一个既能干又有才华的忠心大臣。

谭延闿对大清朝彻底死心后,开始变得平平淡淡,但他心里的那股子雄心壮志一直没消失。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谭延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军队,靠着自己的本事站稳了脚跟,后来当上了湖南的都督和湘军的老大。

时间给出了最终的答案,就这样,大清走向了终结。

【笑侃人世间】

可能就像大家常说的,很多事情都是老天早就安排好的。

要是慈禧那时候没动那点“小脑筋”,她身边就能多个忠心耿耿的大臣。想想谭延闿的本事,大清的历史说不定能换个样呢?

写到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话:我的人生我做主,不由天定。

每个人的出生背景各不相同,但这不代表,他们的人生结局就已经被注定了。

你开始时站得比别人高,这并不意味着你最后能到达的地方或者成就一定比别人强;你开始时站得低,也不代表你最终到达的位置或者取得的成就就会比别人差。

勇敢追求梦想,努力去实现它,未来一定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左... 晚清时期,朝廷内外腐败日深,国力日衰。然而,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仍有一些忠心报国的栋梁之才。左宗棠...
如果宋朝不杀岳飞,全力支持他抗... 要是岳飞没被害死,南宋又全力挺他,那他北伐可能会赢,但金国还是不会被消灭掉。 在黄河以北失去的土地...
原创 牛... 无论是在欧洲、美国、亚洲甚至中国,牛排早已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一块柔软、多汁、香喷喷的牛排已经成为全世...
原创 老... 鬼谷子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经典名言,时过千年,这些语录流...
原创 朝... (文史潮河原创内容,首发大鱼号,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说起中国的千古一帝,很多人会想起秦始皇、汉武帝...
原创 美... 权威资料来源:《李显龙提醒美国:中国很强大,不会消失……》——澎湃新闻 美苏之争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
原创 北... 吕陶,北宋思想家,字元钧,号净德,北宋眉州彭山人。 皇祐四年,吕陶考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熙宁三年应...
原创 郑... 看过《风筝》的人,都知道郑耀先,都热爱这位地下工作者。但是,我们并没有深刻地去思考,郑耀先他的品格与...
原创 走... 中国的古老文明,就像那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在历史的光照下煜煜生辉。那些湮没在历史古迹里的奇人趣事,在...
原创 美... 1862年9月22日,美国林肯总统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为最终废除全美奴隶制度铺平了道路,在南北战...
原创 失... 1939年春天,八路军炮兵团驻地一片祥和。突然,一声枪响划破寂静。代理团长左叶举枪对准了特派员刘瑞德...
《是这个理》:简牍焕新 1975年,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震惊世界;2021年,同样在云梦,战国简牍类文物“中华第一长文觚”在...
秦国变法理论的《商君书》,到底... 全文共3068字 | 阅读需7分钟 商鞅,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进行了著名的“...
原创 儿...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于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宣告成立。直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
原创 把... 众所周知。如今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很不错的发展环境,让我们的生活在变好,所享受到的事物也在转变。比如说现...
原创 蒋... 人的一生,贵在 “清醒” 。就像蒋友柏所言,每个人都仿佛站在悬崖边,往上看有凉爽清风,往前看是无边美...
原创 宋... 宋朝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下令继续涨价,百姓称赞:太明智了!这件事情看似荒谬,但背后却隐藏着一段引人入...
原创 商... 中国是有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文明古国之一,在几千年灿烂的文明中,王朝各种更迭换代。 西方考古界普遍认为,...
东海龙王为何是四海龙王之首? 在神话传说里,四海龙王各司其职,可为啥偏偏东海龙王能稳坐四海龙王之首的宝座呢?今天咱就来一探究竟。 ...
原创 魏... 魏延是三国蜀汉名将,是蜀汉后期的武将一哥,提起三国,魏延也是一位不得不提的名将,史书记载,魏延勇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