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朱梁系列第四篇。散人最近可能有点啰嗦,大家莫怪,历史有趣,且听慢慢道来。
1.蚕食战略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着战神风范的李存勖,想要一口吃掉朱梁也不容易。
李存勖的灭梁战略是循序渐进,慢慢蚕食。
贞明元年(915年),李存勖趁魏博兵变进占魏州,随后攻取德州和澶州。朱友贞坐不住了,于次年发兵出阴地关北伐,一度包围晋阳,却怎么也攻不下来。李存勖率晋军的精锐机动力量四处攻城略地,先后攻破七州。史载“河北诸州悉入于晋”,这个河北不是指今天的河北省,而是指黄河以北。
毫无疑问,梁晋之间的战争已经不是争抢地盘,而是你死我活。
对这一点,朱友贞的认识还很不到位。贞明三年(917年)十二月,他心血来潮、不顾反对,非要跑到洛阳去搞祭天大典,还亲赴伊阙拜谒宣陵,就是老朱的坟。老朱若泉下有知,估计能踢坏棺材板。
朱友贞从东京出发时,宰相敬翔极力反对,上奏苦劝:“况晋人压境,车驾未可轻动。”敬翔是辅佐老朱三十多年的老臣,且为受命托孤之臣,可惜朱友贞听不进去。
敌军迫境,天子却不在京师,这是大忌。
正当朱友贞在外悠哉悠哉的时候,李存勖突然挥师东进,攻陷了魏州与郓州的重要渡口杨刘城。古代行军打仗,谣言的威力非同一般,一声陛下驾崩、主帅跑了,就可能造成万军惊溃。李存勖攻占杨柳城后,梁境谣言四起,传到洛阳就成了东京失守。朱友贞慌得一比,再也顾不上祭天祭祖,一路仓皇返京。
2.老朱的儿子为何不如李亚子
杨柳城既失,郁不得志却心怀天下的敬翔又上书劝诫朱友贞,敬老大人苦口婆心,句句说的都是大实话。
“国家连年遣将出征,封疆日削,不独兵骄将怯,亦制置未得其术。”
如今梁国处境危险得很,陛下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责任人,要负主体责任。军事上的具体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在陛下!
“先皇时,河朔半在,亲御虎臣骁将,犹不得志于敌人。今寇马已至郓州,陛下不留圣念,臣所未喻一也。”
你爹老朱牛逼不?当年亲率大军去收拾李亚子,结果还不是碰一鼻子灰?如今敌人都打到眼前了,你还跟没事人似的,心真大呀!
“臣闻李亚子自墨缞统众,于今十年,每攻城临阵,无不亲当矢石,昨闻攻杨刘,率先负薪渡水,一鼓登城。陛下儒雅守文,未尝如此……”
敬老说得很客气了。人比人,气死人,李克用在世时,处处被老朱压着一头,可他有个好儿子呀。老朱曾经把自己的儿子比喻成猪狗,不是没有道理滴。
敬老是个大忠臣,于灭国之日自尽殉国,而当年在白马驿撺掇老朱将李唐大臣赶尽杀绝的李振,却还想做贰臣。史书评价辛辣:“敬翔、李振,始辅霸图,终成帝业。及国之亡也,一则殒命以明节,一则视息以偷生,以此较之,翔为优矣。”
3.无厘头
贞明四年(918年),李存勖征发河东、魏博、幽州各镇军队,发起灭梁大战。这就有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无厘头战役——胡柳陂之战。
为什么说无厘头呢?主要是因为李存勖的表现大失水准、判若两人。他不仅拒绝了卢龙节度使周德威的妙计,还打出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昏招。战神大哥,粮草先行可不是让您的辎重部队打先锋呀。晋军辎重先行,结果与梁军败军遭遇,一下就被冲散,以致造成全局崩溃,名将周德威战死。
情势最紧急的时候,梁军攻占陂中土山,几乎就要把李存勖包了饺子。关键时刻,李存勖亲率士卒仰攻,银枪效节军跟上,这才拿下制高点化险为夷。
打到这时候,晋军伤亡已达三分之二,李存勖都动摇了,想要撤出战场。这一撤,晋军毫无疑问是一败涂地。好在银枪大将李建及坚持建议趁夜突袭,这才一举将同样疲惫不堪的梁军击溃,毙伤近三万人。可是伤了元气的晋军再也无力向汴州推进。
胡柳陂之战,大大迟缓了李存勖灭梁的进程,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在于太过顺遂,自然有了轻敌之心。
所以说,年少得志不一定是好事,经历过、失去过才知道珍惜。胡柳陂的痛苦与失落,对李存勖来说却是异常宝贵的财富。
#历史#
?
#历史杂谈#
?
#历史故事#
?
#历史趣聊#
?
#中国历史#
?
#分享历史五千年#
?
#历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