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经济总量早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日益富强的中国遭到了美国的穷追猛打,美国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保持自身的优势。
这种违反国际准则的做法,是无赖手段,我们决不妥协!美国之所以敢于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早已经深得贸易战的精髓。如今,美国无端指责中国为汇率操纵国,诋毁中国的经济模式,是完全不讲理的做法。
他们未曾审视自己在历史上的操纵汇率的行径,使用汇率武器,打击盟友的行为,曾经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经济陷入长达二十年的沉寂。
这个国家就是与中国同处亚洲的日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日本经济陷入衰退,被称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事件的起因就是1985年签订的广场协定,广场协定的主要内容就是美国要求当时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如日本、德国等国家提高本国的货币汇率。
通过提高他国汇率,方便美国发展,最终酿成了日本经济衰退的噩梦。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日本是被迫签订的广场协定。
其实不然,日本是主动签订的广场协定,狡猾的日本人当然不会受制于人,提高自己的汇率,日本有着更加长远的企图。
只是,下棋不慎,满盘皆输,最终,日本只能主动刺破国内经济的泡沫,实现经济的硬着陆,避免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汇率的作用
所谓的汇率,其实就是货币的价值。为了通俗易懂,我们以美元为标准,来衡量一种货币的价值。
其实,在世界金融秩序中,也是主要以美元为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的货币价值的,这当然是因为美国强大的国力和世界影响力为基础的。
我们先假设美元始终维持不变,如果A货币2元等价于1美元, 2除以1,等于2,那么,则A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就是2。
如果A货币的汇率降为1/3,也就是3元才能抵得上1美元,则说明A货币贬值了,反之,就是A货币升值了。
货币的升值未必是好事,贬值也未必是坏事,主要取决于A国的实际情况。正常来说,货币的升值与贬值,与一个国家的进口和出口贸易有着直接关系。
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则利于出口,因为这个国家制造的产品更加物美价廉,更加容易出口,为本国赚取外汇。
与此同时,由于货币的贬值,货币的购买力降低,这个国家在进口其它国家的产品时,就需要支付更多的金钱。货币升值的作用与之相反,这个很好理解,但如何合理地使用汇率,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一个国家的产品是低端产品,竞争力小,就需要考虑降低汇率,方便本国产品抢占市场,但也不得不承受高价购买他国产品的后果。
广场协定前的日本
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长期被美国人占领,根本没有独立发展的机会,所以战后的日本经济总量非常严重。
由于在战争中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又被美国人采取严格限制的做法,日本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不聊生,毫无希望可言。
但事情的转机很快到来,朝鲜战争后,美国对日本的态度由压制转变为扶持,因为美国人想将日本变成在亚洲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他们放手让日本人发展经济。
我们知道,虽然日本是一个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但日本人不仅非常勤劳,还非常有创造力,战后日本的经济迎来了腾飞,日本开始发展自己的工业产品,向外出售。
与此同时,为了支持日本发展,美国采取了让日元保持了极低的汇率政策,这个汇率是360:1,也就是360日元才抵得上1美元。
这让日本的产品很快打出国门,成为了世界的畅销产品创造了条件。日元对美元的极低汇率,也让美国人享受到了许多好处,比如用极低的价格,就能买到日本产品。
五十年代是日本经济腾飞的重要时期,日本经济在此期间内,实现了五年翻一倍,十年翻两倍的成就。
日本的大量电子产品和汽车产品很快充斥了美国市场,为日本赚取了大量外汇。不过,极低的汇率也让日本吃够了苦头。
因为日本需要进口大量原材料,所以他们的产品的附加价值是非常低的,所以日本在时机成熟时,必然会要求提高日元的汇率。
日本经济腾飞的同时,美国自身的处境却并不好过,连年的战争,以及国内福利事业的发展,让美国的财政支出不断加码,最终产生了严重的财政赤字。
日本和欧洲国家经济的发展,也给美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1947年的时候,美国的出口还占到世界出口总量的40%,到了1960年,这个数字只剩18.3%,到了1970年,更跌至15.5%。
出口量不增反降,也让美国储存的黄金量也直接减少,让美国发行货币的能力也急剧下降。在这里,需要明白一个道理。
在过去,一个国家能发行的货币总量,是与该国储存的黄金总量挂钩的,有多少黄金,就能发行多少货币,这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很长时间内,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准则。
遭遇危机的美国想出了一个办法,跳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用自己国家政权的价值来发行货币。我们知道,黄金是最值钱的金属,如果不与黄金绑定,一种货币极有可能贬值。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将不再绑定黄金!话声刚落,美元应声倒地,其它国家竞相抛售美元,美元实现了贬值的目的。
美元贬值,其它国家的货币自然升值了,美国出口不利的情况得到改善,同时,通过超发货币的策略,美国所有的外债,赤字都不再是问题,你要钱?美国开动印钞机马上印给你!
面对美国人的计谋,日本人也不傻,他们知道日元的低汇率对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意义,日本也开始抛售自家的货币,导致了日元的贬值,用来抵消美元的贬值。
日本的做法让美国极度不满,于是派出谈判专家前往日本,第一次逼迫日本升值日元。日本一想,毕竟是老大哥的要求,今天的一切都是美国大哥给的,大哥有令,岂敢不从?
于是,日本开始对日元进行升值。但日本的经济持续向上,这一升值就彻底刹不住车了,日元在短短两年时间升值了25%。美国经济依旧疲软,陷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于是,美国人再次要求日本对日元贬值,真是说东说西都是你!日本人没有办法,只好照办,与美国和欧洲成立了300亿美元的专项基金,用于从市场回收美元,保住了美元的地位。
但这也对日本带来了灾难,主导欧佩克的中东国家为了报复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的行动,操纵石油价格上涨。
日元由于汇率低的缘故,在这一轮黑天鹅事件中付出了极大的成本,低汇率的日元并没有让其得到好处。
日本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实行货币紧缩政策,逼迫本国内的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日本本国的企业也从资金密集性企业向高精尖产业转型。
虽然日本的出口减少了,但日本的产业确实实现了转型,增加了日元的地位,此时的美国,依旧深陷经济危机中。于是,日本觉得自己已经羽翼丰满。
广场协定
得益于日本产业的转型升级的成功,日本的商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拉动了日本出口的增长。
光在1980年到1985年间,日本的出口年均增速就达到了8%。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旬,日本的主要增长点已经由出口转为了内需。
由于出口的都是高精尖产品,美国也对日本展开了贸易战,不过,实现转型的日本经济并不惧怕美国的打压,因为他们的产品性能优异,科技含量高,美国无法打压。
为了讨好美国人,日本也鼓励自己的国民多多购买美国产品,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了拉动内需的经济模式。
经济取得如此成就,日本人的野心开始膨胀,他们也想让日元成为国际货币,这样,日本就能像美国一样,使用金融手段到全世界收割去了。
要实现日元的国际化,就必须实现日元的走出国门,日元能自由兑换,原来日元再升值,无形中,日本的实力将更上一层楼,所以,当美国联合欧洲要求日本提升日元汇率时,日本欣然同意了。
1989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德国签署广场协定,主要内容就是要推动美元的贬值和其它几种货币的升值。
但显然,日本并不具备支撑日元国际化的实力,日元贬值后,日本国内的产业受到了重创,企业的利润降低,竞争力也急剧下降,部分企业很快破产,东京爆发了游行示威活动。
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国内经济,日本宣布了一个6万亿日元的财政刺激计划,放水的意图异常明显。
于是,日本的经济开始脱实向虚,大量热钱进入楼市和股市,形成了这两个领域的巨大泡沫,房价高得离谱,甚至有人说,日本已经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楼市和股市的巨大泡沫让日本非常担忧,于是决定刺破泡沫,实现经济的硬着陆,着陆失败,车毁人亡,让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20多年的停滞。
日本七八十年代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用日元汇率变动就能描述得清楚的事情,它关系到日本与美国之间的文化。
军事,金融,科技等各个方面的竞争,为了简化模型,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将模型简单化。如此,可以看出,日本签订广场协定,并非他国逼迫的结果,而是野心膨胀的结果,后来,只能通过主动刺破泡沫的方法,但还是失败了。
文/朱竟年
下一篇:南美洲文明和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