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岳飞没被害死,南宋又全力挺他,那他北伐可能会赢,但金国还是不会被消灭掉。
在黄河以北失去的土地上,老百姓心里还是向着皇上的。假如岳飞没有被害,那北伐的时候,各地老百姓肯定会纷纷起来响应,拿着吃的喝的来欢迎朝廷的军队。要是朝廷再派像韩世忠这样的将领带着小部分军队一起北伐,配合岳飞带领的主力军,那北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因为所有的好条件都站在南宋这边。
看看金国那边,自从把北宋给灭了之后,他们试着打了好几次南宋,但都没能跨过长江,把南宋一下子给灭了。现在他们往南冲的劲头已经没以前那么足了,跟一开始那股子一口气灭掉北宋的势头比起来,真是差远了。
金兀术是金国里主张打仗的头号人物,他也尝过岳家军的厉害。那时候,金国管理抢来的北宋地盘,办法是扶植个假政权,然后把大部分金军都撤回老家了,只留下小部分机动部队在黄河以北看着。
所以,要是岳飞去打北边,他主要得对付的就是像张邦昌那样的人带的军队,还有少部分金军的主力。张邦昌呢,是金人让他当官的,但他又偷偷地向宋高宗表示自己是忠诚的。从这点就能看出,那些伪军的战斗力不咋地,打仗时也不坚定。
岳飞在被紧急召回(不管是不是真的发了12次命令)之前,岳家军的势力已经快打到北宋的都城开封了。在这之前,岳家军已经狠狠地教训了金国军队。那时候,金国对于守住抢来的北宋地盘没那么上心了,那些帮金国打仗的伪军说不定在岳家军过河后就倒戈了,还有大片的老百姓也会起来反抗。这样一来,岳家军往北打肯定很顺利,金国只能选择撤退。
换句话说,岳飞会一直进攻到原来的宋金边界那里,到了那会儿,他才会碰上金国拼尽全力的抵挡。
那时候的情况看来,宋金议和就是金国不想再打仗了,他们想在谈判时多占点便宜。光从这个议和上就能看出,金国的打仗决心并不强。
这个时候,要是南宋选择边打边谈,尽量多捞点好处,那他们是有机会渡过黄河,一路打到燕云十六州的。可到了那儿,岳家军就得碰上金军最厉害的抵抗了。但考虑到两边的头儿都想着和谈,岳飞这次的北伐可能也就到这儿为止了。之后,宋金两边可能又会签个跟宋辽檀渊之盟差不多的和约。
那时候,岳飞带领的军队势力正强,西夏也不像以前北宋时候那么厉害了,正好可以趁机打败西夏,加强国家的防御,还能得到西边的好马,建立起一支厉害的骑兵队伍。
岳飞北伐那会儿,宋朝的国力和军力都比不上正强盛的金国,军力上还差了一截。对南宋来说,能恢复到宋金原来的边界,把两位皇帝接回来,再每年给金国送点金银、茶叶、丝绸啥的,顺便占了西夏,搞点马皮来组建骑兵,就已经很不错了。这样再缓个三五十年,恢复恢复元气,才有可能再跟金国大打一场,然后再打上几十年,说不定就能打败金国了。
打败金国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就连像成吉思汗那么厉害的人物,也花了好多年打仗,最后还跟南宋联手,两面一起攻打,才总算是把金国给灭了。
其实,岳家军的口号里说的明白,要打到黄龙府,还要把两位皇帝接回来。而这接回二帝,才是岳飞仔细考虑了敌我形势后的真正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