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亮剑》的人,对李云龙一角不陌生,能打仗,而且无论指挥什么样的部队,都能把部队战斗力提升上去。虽说李云龙是虚构的,可他的原型之一王近山,就是如此。
王近山是刘邓麾下一员战将,他指挥的6纵也是成长最快的一支部队。
说起6纵的前身是太行军区主力部队改编而来,军区走出三支部队分别是3纵、6纵、9纵。6纵相比3纵来说资历浅,相比9纵来说资历深一些。
6纵在1纵、2纵、3纵、4纵成立后,才组建起来的,首任司令员王宏坤,后改为王近山担任。王近山打仗不惜命,在参加革命后就是这样了,被称为“王疯子”。
他更多的战绩都体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刘邓麾下任职。不是说在土地革命时期打仗不够出色,而是因为那时候他的职务才一步步提拔起来,作为营长、团长在那时候打仗没有后来更具有代表性。
随着战斗经验的累积,抗日战争时期已经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指挥员。
解放战争时,他接替6纵,参加陇海战役后,又参加定陶战役。此时的几个纵队因为战斗刚结束,还在休整中,比较疲惫。而敌人派重兵对其围困,如果不把敌人最嚣张气焰打下去,势必会影响到日后作战。为此,刘邓决定对赵锡田部展开围歼。
谁来担任诱敌深入的主力,就在大家陷入沉思中,王近山站出来请缨,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彻底歼灭赵锡田部,取得定陶战役的胜利,也使得6纵扬眉吐气一把。
1947年,王近山去司令部开会领任务时,在回去的路上车发生意外,使得他不得不离开6纵到后方休养。这样部队就交给政委杜义德,杜义德尽管是政工出身,可带兵打仗也有一套。
在此后的豫北战役、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时,6纵在没有王近山的情况下,由政委指挥作战打得依然顽强,战斗力丝毫不减。
这充分说明2点,第一,6纵全体指战员受到王近山的影响,战斗作风很强硬。这样就使得部队在有无司令员的情况下,都能打出自己的实力,打出自己的作风来。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因为一个王近山造就出来更多“王近山式”指挥员。
第二,政委杜义德也是有能力的将领,虽然之前独立带兵作战少,硬朗的作风也不是缺。
1948年,王近山从后方回到前行再次指挥6纵时,刘邓首长在王近山面前夸赞杜义德,说他把6纵带的很好,打得很坚决。
1949年,杜义德被调去接替陈再道担任由2纵改编的10军军长,王近山、杜义德分别兼任兵团副司令员,指挥部队挺进大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