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将汉人从绝望中拉起,七十载的耻辱!化为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迪丽瓦拉
2025-08-25 02:03:18
0

【本文由吕小汪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大家好,我是吕小汪,很高兴分享文章给大家本篇文章约3500字,阅读需耗时5分钟左右。

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时期之一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在已知世界的四海八荒都飘荡着曾令汉家将士耀武,四方蛮夷胆寒的大汉“二十八解”武乐

今天的我们经历过近代的殖民与衰落,可能已经很难去想象彼时汉人的精神气魄是如此高调

但当你的儿女问你中国为什么在经历过近代的殖民衰落之后,能在几十年间重新变得强大?

你可以这样去回答他

:“因为勇气!汉人是最具有勇气的民族!人类的历史是勇气的历史,人类的史诗是英雄的史诗!

你可以昂首挺胸的告诉他:

其实五千年了,我们一直这么强大,虽然有时会生病,会很虚弱,但是我们从未一直跪着。

华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汉民族的诞生,却是在苦难中崛起

当年汉武帝上位,面对匈奴,以文景之治的底蕴,发疯似的拉外援,暴兵,打到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就只为了击垮这个可怕的对手,仍然未见曙光。

七十年间,汉人一退再退,生存空间被不断压迫,彼时的大汉并没有后世,我们印象中的那般强大,甚至显得有些懦弱

只能以和亲换取和平,却仍不得安宁,匈奴肆意劫掠,入关如寻常,宛如狼吃羊。许多汉军将军甚至得了恐匈症,只敢据城防守,被动挨打,而不敢一战!

“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

匈奴人肆意狂笑,嘲笑着“汉人如绵羊,每当秋季肥美之时,便当入关宰割”。

整整70年,边关之地,无一户不受其侵扰,“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如今燕赵男儿皆无血性,只能以女人换取和平,这是多么莫大的羞辱!

“汉人的男人皆是懦夫,只能以女人换取和平!

“如此下去,汉人没希望了!”

这是一个养马的奴隶少年所言,少年名叫卫青,彼时尚未及冠,他跪地崩溃大哭的那一幕,犹让汉武帝记忆犹新。

如今,那个少年已是帝国战无不胜的大将军,汉匈全面战争已经进行了十余年,不知已有多少汉家男儿血洒漠北,埋骨塞外,只为使胡人不得入长城。

只为了那一份倔强,不愿站在女人身后,让人羞辱,不愿让后世子孙再如他们一般,受匈奴欺凌。

可这场战争犹未结束,连绵不绝的全面战争反而拖垮了大汉的经济,并非是坚定了信念就一定能赢,这是残酷的现实!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梦想”

百官联合上书,请求停止这场战争,重提和亲政策。

已有儒生在暗地里怒骂汉武帝:“暴君!弊政!独夫!民贼!视汉地百姓困苦于不顾!”

这个自信张狂,自以为英明一世的君主脸色阴沉,暴跳如雷,朝堂之上,一人驳斥百官

宛如龙行虎步,在朝堂之上来回踱步,锐利的眼神,审视着每一个主和的文人

你们这些贪生怕死的腐儒,不过靠着前线战士的浴血奋战,才安享了十数年的和平。

还有那些四处叫嚣的儒生,如果真的是有血性的华夏男儿,为何不弃笔从戎去前线看一看将士们过的是怎样的日子?

问问他们愿不愿意与匈奴求和?

汉武帝展现了一代大帝的刚毅,拒不求和,反而喊出了那句让汉人热血沸腾的千古名言

“寇可往,我亦可往!”

但这场持续良久仍未有结果的战争,的确不能再持续下去。

他找到历代北伐战争中,唯一面对匈奴能够取胜的卫青。

只询问了他一个话题:

“后勤补给我来保证,

所有的压力,我来肩负”

“我只问你,能否攻灭匈奴的王庭?”

他知道,眼前这个坚毅的身影是有这个能力的,十多年前,他就曾经做到过

初出茅庐第一战,便直捣匈奴龙城,只是这些年来本善于以骑兵军团千里长途奔袭迂回穿插为主的卫青,意识到武帝的难处,亦是切换了打法,转为稳扎稳打,绕过敌人主力袭敌后方,劫掠敌方后勤,再占其地固守,力求缴获,不再追求歼敌式的打法。

河套之战,便是其军事艺术的代表作,让匈奴人指的舍弃河套,远离故土,狼狈而走,不敢与卫青争锋。

这种战法让卫青,仿佛成了一座移动的城池,卫无不固,让匈奴人无法撼动。

但这种一城一池的得失在汉武帝看来依然太过缓慢,他需要更加有具有进攻性,更加具有勇气,更加无畏的将领,深入敌后,一战定乾坤,但这种打法,失败的可能性很大,甚至稍有不慎,兵败身死,在所难免。

所以汉武帝亦在犹豫,因为他更知道,这些年下来,卫青早已成为了军中无数将士的信仰,是汉军的旗帜!

每当战事胶着,匈奴残暴,难免心生恐惧之时,只要望着那个仿佛坚城一般屹立在汉匈前线的男人,就令恐惧消散,胆气倍增

所以,唯有卫青是不能输的!

卫青的性格其实与刘彻有极大的冲突

汉武帝刘彻自信张狂,锐志涛天,多疑薄情,披盔戴甲只将温善与责任埋藏于心中

卫青仁善如水,恭顺谦厚,受了委屈而不与人言,只在战场上展现,他的杀伐果断,挥斥方遒。

两者之间的搭配,其实并不十分理想,难免相冲,全靠着卫青的包容,将这一切隐藏于无形。

比如漠北之战刘彻在战略上出现错误部署

使卫青陷入不利境地,险些败北,但卫青这个天生的军神,却用车骑协同的新战术和对战场气候的绝对把握反败为胜,使得伊稚斜单于乘骡车狼狈而逃、让这个跛脚狼王再也震慑不住群狼,匈奴人推立新君国局混乱。

又或者说在那个锐意进取的时代,卫青太特别了,太温柔了!

可能用温柔这个词来形容一个将军有点不太理想,但这的确是我能想象的,最符合卫青气质的一个词了,翩翩君子!

帝国瞩目的荣耀也不曾让他有一丝一毫的轻浮

无数次战胜对手之后,汉军将士激情澎湃,齐声高喝“大将军威武!”

他总是不厌其烦的纠正道“是汉军威武!”

是的,哪有一人便可赢得战争的事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指帶的不仅仅是卫青,更是汉匈战争中,所有为了抵御匈奴而血染边疆的汉家男儿!

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那一刻的勇气,才最终让匈奴不敢窥中原,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让后世子孙能站起身,骄傲的仰视四方。

但或许也正是因为卫青的性格,他太过于在乎旁人,重视感情,顾虑太多,使得他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明明同样是不败的战神,还是开创者,可自身名气与对匈奴的战迹,包括对后世的影响,反而远不如下面这一位的——短短六年。

卫青仔细思索过后,向汉武帝举荐了一个人,他的外甥霍去病

但霍去病登场那一刻,谁也没有预料到,那竟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比之当年的卫青还要年轻的过分,在今天看来,不过是一个高中生而已,指望他统帅大军去击溃匈奴,简直是荒谬。

可汉武帝望着这个目光如炬的少年,却像是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那股气质简直如出一辙。

天生贵气,睥睨万物,看谁都仿佛看垃圾。

汉武帝笑了,他不理会旁人的议论纷纷,而是面色威严的认真询问这个少年,“你将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击溃匈奴?”

霍去病答道“我也不知道,到时候再看,但只要用我,就能赢”

自信的语气,让旁人一愣,而后哈哈大笑着嘲讽这个少年,不知天高地厚

汉武帝也笑的更加开心,但眼神中满是坚毅

他让霍去病在军中随意挑选将士,而霍去病却选择了在边疆之地,曾经饱受匈奴人欺辱的燕赵男儿组成了一支精锐小队

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扬之士,这是古人对其地的评价,但形成的原因则是因为,他们身处边疆,是与胡人较力的最前沿,这支队伍中的每一个士卒,几乎都与匈奴有过滔天大恨,遭受过匈奴人的欺辱

“十世之仇,岂能不报?”

所以,哪怕是看似送死一般的行径,只要能复仇,他们也愿意奋勇而前。

这是汉人复仇的怒焰,将由一点星芒,直至燃烧整片草原。

他们在后世,被称为幽州突骑,曾经令无数胡人闻风丧胆,在汉末中原混乱的时刻,依然化身为白马义从,杀的胡人见之如见鬼神。

但在彼时的时刻,这一群平均年龄不过20余岁的年轻人,真的能承担起大汉王朝的希望吗?

司马迁的史记中这样回答

:“卫青不败由天幸”

这个天幸原指《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

:“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

所以其实是指霍去病所部的这群大汉王朝的年轻人,但是古代卫霍并称,所以亦指卫青。

它并非是贬义词,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描述,霍去病深入大漠,远征匈奴,远离本土,驰骋于人生地不熟的异域草原,简直如同送死一般,在旁人看来,失败将是一种难免的事情

可霍去病不仅活了下来,还以大胜铿锵有力的回击了所有质疑他的声音

他趁着卫青与匈奴主力交战

他一路长驱直入,深入大漠,杀到了敌军的大本营,不仅出色的完成了汉武帝交付的任务,而且创造了汉军对战匈奴的最佳战绩

八百人斩获匈奴两千

,其中包括匈奴单于的爷爷,叔父等大批权贵

“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

霍去病一战成名,证实了他的豪言,“用我必胜”

卫青七战七捷仍然将功劳谦卑的归功于全体汉家将士,他却自信豪烈的告诉将士们

“只要跟着我就能打胜仗”

汉武帝闻之哈哈大笑

“骠骑将军,天生贵气,随我,怎么打都赢”

君臣相得,汉武帝终于找到了,他理想中的将军!

之后便是属于霍去病的时代了。

骠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

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西归大河,列郡祁连”

他只用了六年时间就创造了其他武将一辈子也到达不了的成就!

龙城飞将,骠骑无双,这场立族之战最终使我华夏闪耀世界!

时至今日,汉人早已不仅仅是一个狭隘的民族称谓,更是一种勇气的代名词,代表着锐意进取,开拓四方的精神

卫青与霍去病,同时代表汉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宛如汉家男儿的一体两面,今天所有汉人身上几乎都能找出他们的影子

一个温柔如水,仁善和柔,低调内敛,宽容却又坚毅,谦卑的外表下骨子里是不屈的意志!

一个性烈如火,昂扬进取,锋芒毕露,自信而又果敢,他向后人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

所以我们怎么会输?这是一个从不缺乏英雄的民族,他同时兼具勇气与不屈

华夏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国人从不缺乏勇气,中国人从来都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一部分保护的很好。

本文作者《吕小汪》,一个不懂历史的中二少年,又是如何看待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历史说书人,偏爱英雄的史诗,如果您喜欢作者的文章和风格,可以随手点个赞加关注,将给予作者更多创作的动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专家学者共聚“北京城之源” 热... 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尹星云)享有“北京城之源”美誉的琉璃河遗址,是燕山南麓地区目前已知面积...
原创 溥... 清朝,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是当今很多人进行研究的对象。清朝的灭亡十分迅速,而且不像其他...
原创 回...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胶东半岛三面环海,在古代就有鱼盐之利,海产品是当地一大生计。 当然,不同时期,海...
淮南武王墩遗址博物馆即将开工建... 淮南武王墩遗址博物馆即将开工建设 近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武王墩墓发掘保护利用推进会上获悉,淮南...
原创 隆...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
原创 比... 中国古代的历代王朝中,汉朝以“强”而名,唐朝以“盛”而名,宋朝却有点尴尬,很多人在想到宋朝的时候,脑...
欧洲福利神话破灭,中国如何撬动... "每天工作5小时,年薪40万",欧洲人的躺平天堂为何沦为地狱? 当德国铁路工人第6次举起罢工牌,法国...
原创 永... 你能想象得到吗,曾经有一家日本的五百强企业竟然求着要到我们中国腾冲投资建厂最后却反遭拒绝,这究竟是怎...
原创 一... 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太平广记》 在世界各地的历史上,都纷纷出现了人鱼的传说...
原创 日... 近年,全球各地都出现了贫富加速不均、举国资源加速集中在少数大型跨国集团手中的现象。 在东亚诸国中,情...
原创 民... 相信每个男孩小时候都有过一段“武侠梦”,幻想着仗剑走天涯,扫清天下不平事,特别是后来读了金庸、古龙等...
溥仪特赦后上户口 工作人员认出... 大家好,我是史册千秋,每天给大家带来有趣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来讲溥仪的一生。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
德国人是什么人,为什么和英国人... 虽然都是白种人,但仔细看你会发现,作为欧洲三大国的英国、法国和德国人的长相有很大差异。之前我介绍过英...
三国二十四将新排序:典韦马超排... 说的是吕布第一,赵云第二,典韦第三,关羽第四,马超第五,张飞第六,但这只是小说和民间故事里的排名,并...
领跑者让位:为什么英国会衰落,... 《经济史的趣味》,赖建诚 著,格致出版社2024年11月出版 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史学界大致都同...
原创 仔... “世界七大洲,欧洲最独特。”这句话听起来或许有些夸张,但当你仔细审视世界地图,你会发现,欧洲的存在,...
原创 清...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留下了许多争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清朝为中国现代...
原创 假...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在经历过改革开放的热潮之后迅猛发展了起来,将我国的政治、经济、...
打好政策组合拳 优化营商软环境 晋中市知名民营企业龙湖精密电子(山西)有限公司展厅一角。本报记者郝光明摄 历史上,晋中是晋商故里,书...
罗马共和国的最大败仗:特拉西梅... 特拉西梅内湖战役/维基共享资源 弗拉米尼乌斯急于抓住入侵者,却没有进行适当的侦察。 简介 特拉西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