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将汉人从绝望中拉起,七十载的耻辱!化为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迪丽瓦拉
2025-08-25 02:03:18
0

【本文由吕小汪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大家好,我是吕小汪,很高兴分享文章给大家本篇文章约3500字,阅读需耗时5分钟左右。

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时期之一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在已知世界的四海八荒都飘荡着曾令汉家将士耀武,四方蛮夷胆寒的大汉“二十八解”武乐

今天的我们经历过近代的殖民与衰落,可能已经很难去想象彼时汉人的精神气魄是如此高调

但当你的儿女问你中国为什么在经历过近代的殖民衰落之后,能在几十年间重新变得强大?

你可以这样去回答他

:“因为勇气!汉人是最具有勇气的民族!人类的历史是勇气的历史,人类的史诗是英雄的史诗!

你可以昂首挺胸的告诉他:

其实五千年了,我们一直这么强大,虽然有时会生病,会很虚弱,但是我们从未一直跪着。

华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汉民族的诞生,却是在苦难中崛起

当年汉武帝上位,面对匈奴,以文景之治的底蕴,发疯似的拉外援,暴兵,打到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就只为了击垮这个可怕的对手,仍然未见曙光。

七十年间,汉人一退再退,生存空间被不断压迫,彼时的大汉并没有后世,我们印象中的那般强大,甚至显得有些懦弱

只能以和亲换取和平,却仍不得安宁,匈奴肆意劫掠,入关如寻常,宛如狼吃羊。许多汉军将军甚至得了恐匈症,只敢据城防守,被动挨打,而不敢一战!

“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

匈奴人肆意狂笑,嘲笑着“汉人如绵羊,每当秋季肥美之时,便当入关宰割”。

整整70年,边关之地,无一户不受其侵扰,“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如今燕赵男儿皆无血性,只能以女人换取和平,这是多么莫大的羞辱!

“汉人的男人皆是懦夫,只能以女人换取和平!

“如此下去,汉人没希望了!”

这是一个养马的奴隶少年所言,少年名叫卫青,彼时尚未及冠,他跪地崩溃大哭的那一幕,犹让汉武帝记忆犹新。

如今,那个少年已是帝国战无不胜的大将军,汉匈全面战争已经进行了十余年,不知已有多少汉家男儿血洒漠北,埋骨塞外,只为使胡人不得入长城。

只为了那一份倔强,不愿站在女人身后,让人羞辱,不愿让后世子孙再如他们一般,受匈奴欺凌。

可这场战争犹未结束,连绵不绝的全面战争反而拖垮了大汉的经济,并非是坚定了信念就一定能赢,这是残酷的现实!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梦想”

百官联合上书,请求停止这场战争,重提和亲政策。

已有儒生在暗地里怒骂汉武帝:“暴君!弊政!独夫!民贼!视汉地百姓困苦于不顾!”

这个自信张狂,自以为英明一世的君主脸色阴沉,暴跳如雷,朝堂之上,一人驳斥百官

宛如龙行虎步,在朝堂之上来回踱步,锐利的眼神,审视着每一个主和的文人

你们这些贪生怕死的腐儒,不过靠着前线战士的浴血奋战,才安享了十数年的和平。

还有那些四处叫嚣的儒生,如果真的是有血性的华夏男儿,为何不弃笔从戎去前线看一看将士们过的是怎样的日子?

问问他们愿不愿意与匈奴求和?

汉武帝展现了一代大帝的刚毅,拒不求和,反而喊出了那句让汉人热血沸腾的千古名言

“寇可往,我亦可往!”

但这场持续良久仍未有结果的战争,的确不能再持续下去。

他找到历代北伐战争中,唯一面对匈奴能够取胜的卫青。

只询问了他一个话题:

“后勤补给我来保证,

所有的压力,我来肩负”

“我只问你,能否攻灭匈奴的王庭?”

他知道,眼前这个坚毅的身影是有这个能力的,十多年前,他就曾经做到过

初出茅庐第一战,便直捣匈奴龙城,只是这些年来本善于以骑兵军团千里长途奔袭迂回穿插为主的卫青,意识到武帝的难处,亦是切换了打法,转为稳扎稳打,绕过敌人主力袭敌后方,劫掠敌方后勤,再占其地固守,力求缴获,不再追求歼敌式的打法。

河套之战,便是其军事艺术的代表作,让匈奴人指的舍弃河套,远离故土,狼狈而走,不敢与卫青争锋。

这种战法让卫青,仿佛成了一座移动的城池,卫无不固,让匈奴人无法撼动。

但这种一城一池的得失在汉武帝看来依然太过缓慢,他需要更加有具有进攻性,更加具有勇气,更加无畏的将领,深入敌后,一战定乾坤,但这种打法,失败的可能性很大,甚至稍有不慎,兵败身死,在所难免。

所以汉武帝亦在犹豫,因为他更知道,这些年下来,卫青早已成为了军中无数将士的信仰,是汉军的旗帜!

每当战事胶着,匈奴残暴,难免心生恐惧之时,只要望着那个仿佛坚城一般屹立在汉匈前线的男人,就令恐惧消散,胆气倍增

所以,唯有卫青是不能输的!

卫青的性格其实与刘彻有极大的冲突

汉武帝刘彻自信张狂,锐志涛天,多疑薄情,披盔戴甲只将温善与责任埋藏于心中

卫青仁善如水,恭顺谦厚,受了委屈而不与人言,只在战场上展现,他的杀伐果断,挥斥方遒。

两者之间的搭配,其实并不十分理想,难免相冲,全靠着卫青的包容,将这一切隐藏于无形。

比如漠北之战刘彻在战略上出现错误部署

使卫青陷入不利境地,险些败北,但卫青这个天生的军神,却用车骑协同的新战术和对战场气候的绝对把握反败为胜,使得伊稚斜单于乘骡车狼狈而逃、让这个跛脚狼王再也震慑不住群狼,匈奴人推立新君国局混乱。

又或者说在那个锐意进取的时代,卫青太特别了,太温柔了!

可能用温柔这个词来形容一个将军有点不太理想,但这的确是我能想象的,最符合卫青气质的一个词了,翩翩君子!

帝国瞩目的荣耀也不曾让他有一丝一毫的轻浮

无数次战胜对手之后,汉军将士激情澎湃,齐声高喝“大将军威武!”

他总是不厌其烦的纠正道“是汉军威武!”

是的,哪有一人便可赢得战争的事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指帶的不仅仅是卫青,更是汉匈战争中,所有为了抵御匈奴而血染边疆的汉家男儿!

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那一刻的勇气,才最终让匈奴不敢窥中原,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让后世子孙能站起身,骄傲的仰视四方。

但或许也正是因为卫青的性格,他太过于在乎旁人,重视感情,顾虑太多,使得他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明明同样是不败的战神,还是开创者,可自身名气与对匈奴的战迹,包括对后世的影响,反而远不如下面这一位的——短短六年。

卫青仔细思索过后,向汉武帝举荐了一个人,他的外甥霍去病

但霍去病登场那一刻,谁也没有预料到,那竟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比之当年的卫青还要年轻的过分,在今天看来,不过是一个高中生而已,指望他统帅大军去击溃匈奴,简直是荒谬。

可汉武帝望着这个目光如炬的少年,却像是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那股气质简直如出一辙。

天生贵气,睥睨万物,看谁都仿佛看垃圾。

汉武帝笑了,他不理会旁人的议论纷纷,而是面色威严的认真询问这个少年,“你将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击溃匈奴?”

霍去病答道“我也不知道,到时候再看,但只要用我,就能赢”

自信的语气,让旁人一愣,而后哈哈大笑着嘲讽这个少年,不知天高地厚

汉武帝也笑的更加开心,但眼神中满是坚毅

他让霍去病在军中随意挑选将士,而霍去病却选择了在边疆之地,曾经饱受匈奴人欺辱的燕赵男儿组成了一支精锐小队

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扬之士,这是古人对其地的评价,但形成的原因则是因为,他们身处边疆,是与胡人较力的最前沿,这支队伍中的每一个士卒,几乎都与匈奴有过滔天大恨,遭受过匈奴人的欺辱

“十世之仇,岂能不报?”

所以,哪怕是看似送死一般的行径,只要能复仇,他们也愿意奋勇而前。

这是汉人复仇的怒焰,将由一点星芒,直至燃烧整片草原。

他们在后世,被称为幽州突骑,曾经令无数胡人闻风丧胆,在汉末中原混乱的时刻,依然化身为白马义从,杀的胡人见之如见鬼神。

但在彼时的时刻,这一群平均年龄不过20余岁的年轻人,真的能承担起大汉王朝的希望吗?

司马迁的史记中这样回答

:“卫青不败由天幸”

这个天幸原指《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

:“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

所以其实是指霍去病所部的这群大汉王朝的年轻人,但是古代卫霍并称,所以亦指卫青。

它并非是贬义词,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描述,霍去病深入大漠,远征匈奴,远离本土,驰骋于人生地不熟的异域草原,简直如同送死一般,在旁人看来,失败将是一种难免的事情

可霍去病不仅活了下来,还以大胜铿锵有力的回击了所有质疑他的声音

他趁着卫青与匈奴主力交战

他一路长驱直入,深入大漠,杀到了敌军的大本营,不仅出色的完成了汉武帝交付的任务,而且创造了汉军对战匈奴的最佳战绩

八百人斩获匈奴两千

,其中包括匈奴单于的爷爷,叔父等大批权贵

“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

霍去病一战成名,证实了他的豪言,“用我必胜”

卫青七战七捷仍然将功劳谦卑的归功于全体汉家将士,他却自信豪烈的告诉将士们

“只要跟着我就能打胜仗”

汉武帝闻之哈哈大笑

“骠骑将军,天生贵气,随我,怎么打都赢”

君臣相得,汉武帝终于找到了,他理想中的将军!

之后便是属于霍去病的时代了。

骠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

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西归大河,列郡祁连”

他只用了六年时间就创造了其他武将一辈子也到达不了的成就!

龙城飞将,骠骑无双,这场立族之战最终使我华夏闪耀世界!

时至今日,汉人早已不仅仅是一个狭隘的民族称谓,更是一种勇气的代名词,代表着锐意进取,开拓四方的精神

卫青与霍去病,同时代表汉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宛如汉家男儿的一体两面,今天所有汉人身上几乎都能找出他们的影子

一个温柔如水,仁善和柔,低调内敛,宽容却又坚毅,谦卑的外表下骨子里是不屈的意志!

一个性烈如火,昂扬进取,锋芒毕露,自信而又果敢,他向后人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

所以我们怎么会输?这是一个从不缺乏英雄的民族,他同时兼具勇气与不屈

华夏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国人从不缺乏勇气,中国人从来都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一部分保护的很好。

本文作者《吕小汪》,一个不懂历史的中二少年,又是如何看待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历史说书人,偏爱英雄的史诗,如果您喜欢作者的文章和风格,可以随手点个赞加关注,将给予作者更多创作的动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慈... 在紫禁城深宫的历史长河中,慈禧太后的生活常被外界视为充满权谋与神秘。但在她五十岁那年,一段鲜为人知的...
原创 长... 高士廉(576年—647年),名俭,字士廉,渤海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出身渤海高氏。高士廉是唐朝时...
原创 一... 吴锦堂,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很多人所熟知,但他的一生却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两度登上了日本富豪榜的顶端...
原创 美... 中国的崛起,已经引发了一部分西方国家的担忧,尤其是美国,似乎在采取一切手段来打压中国。然而,很多人可...
原创 朱... 朱允炆没听懂朱元璋的警告,否则死的会是朱棣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从草根起家的天...
原创 三...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但也有许多人虽然才华出众,却未能遇到明主,导致他们的才能未能得到充分施展。读到这...
原创 南... 《宋史》里写突火枪 “远闻百五十余步”,这数儿我以前真没当回事儿。不就是根粗竹子塞火药嘛,能响两声吓...
原创 西... 上期的文章通过严谨的逻辑分析,揭示了洛阳方面伪造历史资料的拙劣手段。在无法反驳这些证据的情况下,洛阳...
原创 李...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其中,李世民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的聪明才智、卓越...
原创 孙... 战国时期,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有人好奇,屈原是否有后代,并且这...
原创 慈... 清朝后期,慈禧太后凭借着非凡的权力,牢牢掌控了大清的政局。她的保守政策和奢华的生活方式被认为是加速清...
原创 此... 在我军第三野战军中,粟司令是负责军事指挥的最高领导人。尽管当时他只是副司令员,并暂时代理司令员职务,...
原创 徐... 权力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毒药,一旦尝到它的滋味,人们就会变得欲罢不能,总是渴望获得更多。就像那些已经成...
原创 武... 一提到武则天,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会想到女皇这个词。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正式称为女皇的帝王。 我...
原创 萧... 1933年,黎川失守一事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当时,萧劲光负责防守黎川,但他所带领的部队仅有70人,面对...
原创 百...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意思是,人们通过铜镜可以照见衣服和...
原创 为...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为什么三国蜀汉大将姜维的北伐会...
原创 顺... 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六岁即位,十四岁便开始亲政,原本有着广阔的前景。然而,24岁时,...
新华时评丨警惕高市复刻危险的历...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题:警惕高市复刻危险的历史剧本 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往...
原创 董... 在《三国志平话》中,体重达到三百斤的董卓独揽朝政,凭借的主要力量是他手下的十四个帮凶。这些帮凶包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