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平话》中,体重达到三百斤的董卓独揽朝政,凭借的主要力量是他手下的十四个帮凶。这些帮凶包括他的义子吕布、白袍李肃、四盗寇以及八健将。虽然吕布和他手下的八健将大家都比较熟悉,但白袍李肃的结局如何,八健将中有多少人最终投降了曹操,可能就不为所有人所知了。
《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演义》都取材于陈寿的《三国志》,无论故事中有多少虚构成分,几乎所有重要人物都有历史原型,甚至连貂蝉也有出处。像刘安杀妻待客这样的情节可能是虚构的,但董卓的十四个帮凶都是真实存在的。 其中,董卓的八健将包括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和侯成,实际投降曹操的有一半以上。根据《后汉书·卷七十五》和《三国志·卷七》的记载,侯成、宋宪和魏续投降曹操时,并没有带着吕布的武器,而是绑了高顺和陈宫。虽然历史上高顺在吕布阵营中担任过指挥,但当时他并未直接控制陷阵营。 高顺为人正直宽厚,因此并未与董卓的其他八健将一样被列为八健将。在这些人物中,张辽和臧霸在吕布死后,带着兵投降了曹操。张辽从早期加入吕布的阵营起,经历了五个主公,从丁原、董卓到吕布,再到曹操,最终投降了曹操并为五子良将之首。 臧霸则相对较晚加入曹操的阵营,曹操十分欣赏臧霸的能力,将青、徐二州的敌后交给了他管理。在与刘备的关系方面,臧霸也展现出了其宽厚的胸怀,甚至在曹操要求时,依然饶恕了叛将徐翕和毛晖,后来曹操还把青州交给臧霸来镇守。 臧霸最终的地位超过了张辽,成为执金吾,并得到了与三公相当的职位,这在五子良将中仅有张郃享有。与臧霸相对,郝萌和曹性则命运多舛。郝萌在建安元年因参与叛乱被高顺斩杀,而曹性则在战争中失去一条胳膊,伤愈后一直未再显露,最终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剩下的几位,包括成廉,他在吕布败亡后不久也落入了曹操之手。成廉未能投降,也未能幸免,被直接斩杀。至此,董卓手下的八健将,只有五人最终归附了曹操。至于四盗寇——李傕、郭汜、张济和樊稠,他们在与吕布的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郭汜和李傕联手将吕布打败,最终吕布带着残兵投奔了袁术。李傕和郭汜的关系错综复杂,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他们也因权力斗争相互残杀。 这些四盗寇在历史上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中李傕和郭汜曾长时间控制汉献帝刘协,被称为辅政,却最终因内讧导致了各自的灭亡。张济在被自己部将张绣杀死后,李傕和郭汜也没能得到善终。最终,他们都未能享有长久的权势。 另外,与吕布并肩作战的白袍李肃,他原本是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代。李肃在杀死董卓时表现出色,先用戟刺伤董卓,再由吕布补刀。李肃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勇气与能力,让曹操也对他赞赏有加。然而,李肃最终败给了吕布,并被斩杀。 总的来看,董卓的十四个帮凶,最后有五个投降了曹操,其他的或死或被斩。至于董卓的义子吕布、白袍李肃、四盗寇和八健将,如果他们活得更长久,能否在三国时期成为五子良将或五虎大将,依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历史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