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多灾难,但同样也不缺少抗灾的英雄。马来西亚华侨伍连德便是其中之一,曾因抗击中国东北鼠疫而闻名于世。 那时,伍连德不仅有效地控制了鼠疫的蔓延,还在万国鼠疫大会上发表了演讲,极大提升了清政府的面子,因此,清朝朝廷打算奖励他授官。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伍连德拒绝了清政府的好意,鲜为人知的是,作为抗击鼠疫的重要功臣,他的拒绝背后有着妻子黄淑琼的劝告——她坚决劝他不要接受这个嘉奖。
一、经妻子劝告,坚决拒绝做官 伍连德在抗击鼠疫方面的贡献无可否认,称他功德无量一点也不为过。如果不是他关于鼠疫是通过人际传播的研究,当时东北的死亡人数绝不仅仅是六万,甚至可能要在这个数字后加上一个零。 在伍连德揭示了鼠疫传播途径后,清政府才开始采取控制人员流动等措施。随着他的研究结果,鼠疫的蔓延得到了有效遏制,最终两个月内疫情得到了控制,三个月后彻底消失。 这一奇迹的背后,是伍连德倾心投入研究、全力以赴的结果。整个四个月里,他几乎没有回到天津看望妻子和孩子,全身心投入到鼠疫防控工作中。 当鼠疫最终被消灭,伍连德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于是,清政府邀请他到北京,打算正式给他一个职务。然而,当他经过天津时,站在候车室里,与四个月未见的妻子黄淑琼见面了。 黄淑琼是辛亥革命先驱黄乃裳的女儿。此时,她刚刚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见到丈夫后并未急着叙旧,而是忍住悲痛对他说:我只告诉你一句话,此去北京,朝廷若封你做官,你千万不要接受。 二、寻世外桃源,专注事业 黄淑琼的这番话令伍连德深感惊讶。因为在常人眼中,功名利禄是无数人所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妻子,又怎么会不希望丈夫能够飞黄腾达? 伍连德对妻子的建议有些疑惑,黄淑琼则耐心地解释:大清江山如干柴,遇火即燃。你身为学者,不必卷入其中,不如留在东北继续防疫,保持独立,不受世俗纷扰。东北日俄都尊敬你,你可以在那里做学术研究,享受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尽管当时的大清已步履维艰,但黄淑琼的建议却让伍连德受益匪浅。他深知这番话的深意,并且由此做出了重要决定。 到了北京后,肃亲王确实邀请伍连德担任民政部卫生司司长,负责全国卫生事务。这样一个机会,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然而,伍连德想起妻子的劝告,依然果断拒绝了这个职位。 肃亲王非常不舍,万般挽留,但伍连德却以东北鼠疫可能卷土重来为由,坚决表示他必须回去继续防控疫情。 虽然后来证明这只是一个推辞的理由,但其实也是伍连德的真实想法——他渴望寻找一片远离政治纷争、专心学术研究的净土。 三、开小诊所,悬壶济世 伍连德最终遵循妻子的建议,回到了东北履行自己的承诺。1919年夏,霍乱疫情蔓延中国。凭借他在抗击鼠疫中的丰富经验,伍连德再度挺身而出,成功将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数降到了最低。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一句至理名言,正好体现了伍连德的高尚品质和伟大贡献。 在随后的鼠疫爆发中,伍连德再次前往疫情重灾区,没有政府人员的协助,他独自一人帮助当地群众,传播防疫知识。伍连德始终牢记妻子的忠告,将自己的精力专注于学术和医学研究,远离了政治的泥淖。 鲁迅曾说过,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但在伍连德心中,减少病魔对百姓的威胁,同样是一种拯救。1937年,抗战爆发,伍连德做出了令人意外的决定——他离开了中国。虽然国难当头,任何人都不应置身事外,但此时的伍连德年事已高,妻子也已去世。在经历了许多家庭变故后,他的身体和心灵都变得更加衰弱无力。他为别人奉献了大半辈子,也该为自己活一次。 于是,伍连德回到了马来西亚,开设了一家小诊所,每天为病人看病,继续他对医学的研究。一个医生,能够奉献如此之多,已经无愧为人们的尊敬。即便是一个小诊所,他的贡献依旧值得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