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迁都北京,朱高炽却想把都城迁回南京,揭秘其中的原因
迪丽瓦拉
2024-11-04 09:36:59
0

原标题:朱棣迁都北京,朱高炽却想把都城迁回南京,揭秘其中的原因

在《明史·仁宗本纪》里,有这么一段记载,这段是洪熙元年三月的记载。

“戊戌,将还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复北京行部及行后军都督府。是月,南京地屡震。”

《明仁宗实录》洪熙元年三月二十八的记载,有这么一段。

“戊戌,命诸司在北京者悉加行二字,复建北京刑部及后军督督府。上时决意复都南京云命定国公徐甫佐之。”

《明史》《明仁宗实录》都有记载朱高炽想把都城迁回南京。

其实朱高炽想把都城迁回南京之事,开始还挺让我意外。

但是后来再想,朱高炽有这么想法,也不太让人意外。

朱高炽本身就不是一个特别擅长打仗的皇帝,永乐年间,他能当上太子,其实和他的仁孝是有关系。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后,尽管也有人提议朱高煦当太子,但是永乐二年,登上太子之位的是朱高炽。

他能当上太子,也有解缙的功劳,解缙不仅说了句“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他还说了句,“好圣孙”。这儿的好圣孙,说的是朱瞻基。

朱棣也不想挑战嫡长子继承制,朱棣自己的皇位都有非议,再多挑战那些人的敏感的神经,朱棣又得多增不少烦恼。

种种情况下,朱高炽当上了太子。在朱棣死后,朱高炽继承了皇位,史称明仁宗。

朱高炽在位的时间非常短,不足一年。关于朱高炽的死,正史没有详细记载,野史是有多种传言,这儿就不多加赘述。

朱高炽体型肥大,虽然靖难之役里的北京保卫战,他也立下了功劳,但是总体说来,靖难之役里,和朱高煦相比,朱高炽的军事水平还是略低一筹。

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原因之一是在靖难之役后,北方的防御遭到战乱的破坏,所以朱棣迁都北京,以方便守护北方地区。毕竟,明朝的强大敌人,仍然没有放弃。

还有一个原因是,朱棣自1380年就藩北京,在北京生活多年,他已经习惯了在北京的生活,而且,他的皇位来源问题,也让他在南京生活的时候,也会让他有一些烦恼。

毕竟,朱允炆是在南京继承的皇位。而靖难之役,朱棣是从北京打到了南京。虽然朱棣在杨荣的提醒下,先拜谒了皇陵,但是朱棣在南京当皇帝,就真的不会想到朱元璋,朱允炆曾经也是在这里当皇帝?

朱棣是心思缜密之人,他为了迁都北京,做了很多准备。在准备充分之后,他才迁都北京。

但是,朱高炽是和朱棣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如果可以不征战,他就选择不征战,对于北京,他缺少了一种归属感。

而都城在北京,怎么解决粮食问题,也是个难题。虽然朱棣做了很多准备,但是仍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粮食运到北京。这种不方便,也会让朱高炽烦恼。

而在南京,粮食运输上,就会方便很多。而且朱棣在迁都北京之时,就有不少人反对。所以对于迁回南京,也有一些人是支持的。

如此之下,朱高炽想迁回南京,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一开始让我很意外的原因就是,迁都北京的一个重大原因,是为了守护北方。一旦迁回南京,在靖难之役后防御被破坏,如何重新组建北方的防御,这是个难题。

一个有抱负的皇帝,应该会重点考虑这个问题。至于朱高炽考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不知道。

就像我前文在引用《明史·仁宗本纪》里的那段话里,还有一句话,是月,南京地屡震。其实后面记载,洪熙元年四月的记载。“是月,振河南及大名饥。南京地屡震。”

三月,四月,南京屡次地震。

地震这事,明朝人对于地震不了解,遇到地震,他们会认为可能是君王做错了什么,让老天震怒,所以通过地震,以示警告。

既然南京频繁地震,那是不是因为朱高炽想迁回南京导致的?

“夏四月壬寅,帝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科粮之半。”

你说朱高炽做这些,是纯粹因为百姓粮食缺乏,所以做出那样的决定,还是因为地震,所以想做一些事情弥补?

我们把目光往回调,看看在朱棣迁都北京后,永乐十九年四月遇到的事情。

“夏四月庚子,奉天、华盖、谨身三殿灾,诏群臣直陈阙失。乙巳,诏罢不便于民及不急诸务,蠲十七年以前逋赋,免去年被灾田粮。己酉,万寿节,以三殿灾止贺。”

朱棣在迁都北京几个月后,三大殿受灾,可想而知,这在当时的明朝那些人看来,很容易和迁都北京这样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三大殿受灾,很容易被视为这是一种不祥之兆。

所以朱棣做了一些事情,召见群臣直陈阙失,还有后面的那些事情,而且,还放弃了在万寿节的祝贺活动。

像朱棣这么强势的人,在处理这些事情上,仍然小心谨慎,更何况遇到南京屡次地震的朱高炽。

朱高炽就算想再推进迁回南京,他也有心无力了。

洪熙元年五月十一日,他病了。五月十二日,朱高炽驾崩,死时年仅48岁。

所以,什么病,从发病到死亡,居然这么快?这个问题,还真是个谜团了。

朱高炽死后,朱瞻基当了皇帝。朱瞻基曾经跟随着朱棣出征,他受到朱棣的影响更大,把都城迁回南京这事,他也不积极。

如果给朱高炽时间,还真不好说他能把迁回南京这事推进到什么程度。

自朱棣从南京迁都到北京后,明朝的都城就没有再改变。

史料参考:《明史》《明仁宗实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谢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鲜卑民族,可能绝大多数人对其是一种基本不了解的状态,甚至连这个名子都没有听说过。如果说起来,我们肯定...
原创 “... FBI(美国联邦调查局)应该是世界司法系统最强力的执行机构,基本在我们所看的犯罪类型电影中,无论是《...
马王堆汉墓简帛研究取得最新成果... 核心阅读 考古发现讲究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最好还要见“思想”。马王堆汉墓大量精美的文物是“物...
原创 乔... 乔家大院后人在哪?当年乔致庸的几个儿子,现在混得如何了? 相信大家都曾经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在这样的...
原创 他...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说清朝现在已经灭亡了,那些封建的历史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但是...
美西方为什么如此敌视中国?圭亚... 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千方百计地丑化中国形象。尽管中国主张同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正常化,但西...
原创 一... “漫天奇光异彩,犹如圣灵逞威,祇有千只太阳,始能与它争辉。” 当第一枚原子弹于世间爆炸的那一刻,它的...
原创 宋... 宋代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独特的一席之地,以其文人审美品位的独具匠心而颇具佳话。宋代社会采取各种措施...
原创 商... 这两天马云退休的消息可谓盖过了所有新闻的头条,不可否认,马云绝对称得上是近代史上最出色的商人。那么,...
原创 为...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咸丰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亲生母亲。满清后期的实际的掌权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候...
原创 唯... 1925年3月12日,国父孙中山在北京病逝,时年59岁。大家都知道孙中山最终葬在了南京中山陵,如果大...
原创 宁... 引言: 金国的崛起背后,是一个长久沉痛的历史名词:靖康之耻。 这耻辱让无数人今日读来依旧愤慨,一个繁...
原创 夏... 3500年前,中原大地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改朝换代的战争——鸣条之战。此战,夏朝末代帝王桀战败,商...
原创 项... 论古代的英雄悲歌、佳人悲剧,项羽和虞姬的悲情故事一定是绕不开的。一曲霸王别姬,唱断了无数人的肝肠,让...
原创 原... 李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历史对于他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他凭超世之才,显赫一时,功垂后世。 但却因早...
原创 明... 朱元璋在南京当皇帝的传说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朱元璋在南京当皇帝的...
原创 汉... 关于汉字的形成,过去的说法是“仓颉造字”,所谓“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而今天,人们普遍...
未被盗掘,墓主人为男性!通辽古... 2024年8月,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镇吉如海嘎查在防汛作业时发现1座砖室墓,墓葬未被盗掘,但墓...
原创 宋... 宋江能稳坐梁山首位,全倚仗他梁山好汉皆惧此人,对宋江忠心耿耿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著...
原创 全...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时代,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陡然加快,但也加大了后发国家崛起难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