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说斯大林和布哈林之间的路线之争,关乎着苏联的生死存亡?
迪丽瓦拉
2025-08-27 13:06:02
0

如果布哈林在当初的论战中胜出,苏联或许是一个人民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农业大国,随后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业化改造,到时苏联的农业、商业、重工业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但问题在于,布哈林的路子将会让苏联在40年代的战争中一败涂地。

布哈林是和列宁一起组队闹革命的元老人物。

十月革命后,作为布党内部的头号笔杆子和“党内头号思想家”,布哈林被列宁任命为《真理报》的主编,在宣传阵地上为苏维埃冲锋陷阵。

但常年专注于理论探索,让其失去了对政治活动的敏感度,这也为其日后的悲惨下场埋下伏笔。

病重时期的列宁就曾说:“布哈林是党内最可贵和最伟大的理论家,但他却不完全了解辩证法。”

果然,在日后的党内斗争中,布哈林一败涂地。

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共内部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以斯大林为核心的“三驾马车”,包括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

一派是托洛茨基。

最终的结果就是关键时刻智商下线的托洛茨基双拳难敌六手,被斯大林解除了军权,退居二线。

同样作为苏共元老的布哈林,在这场最高权力的争夺中一开始是站在了斯大林这边,也可以说是斯大林选择了布哈林。

为什么这说呢?

因为铲除平生最大劲敌托洛茨基的斯大林,把枪口瞄向了“三驾马车”中的另外两驾。

1925年12月18日,苏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幕。

这次大会讨论的重点就是要不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

作为农业迷,布哈林自然是坚持苏联应该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优先发展农业,将苏联建成一个发达的农业国,再慢慢向工业国转变。

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组成的“反对斯大林派”则认为应该停止新经济政策,并且要在农村搞阶级-斗争,消灭富农。

退居二线的托洛茨基同样认为应该立即停止新经济政策。

他们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在经济落后的苏联,应把农村作为工业化的国内殖民地,把农民当做积累工业化资金的主要对象。同时最大限度的把资金从农业中抽调到工业中来,加快工业的发展速度。

(事实证明,斯大林后来就是这样干的,而且是变本加厉)

听到这话,一心为农民当家作主的布哈林瞬间炸毛,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怎么可以如此严重的剥削农民和农村?

我们不是要带领贫苦的农民朋友富起来吗?

愤怒到红眼的布哈林把目光看向了斯大林:大林子,你来说,到底怎么办!

这时候,斯大林的态度就非常关键了。

如果说布哈林是个农业迷,那么斯大林就是一个工业迷。

新经济政策虽然可以恢复民生,恢复经济,却无法让苏联摆脱落后农业国的本质。

斯大林的内心是支持加米涅夫和托洛茨基等人的,但是为了打倒另外两驾马车,他只能捏着鼻子支持布哈林。

斯大林的表态让加米涅夫当场暴走,直言斯大林一人专权,将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

“三驾马车”正式开撕。

奈何他们都不是斯大林的对手。

1927年11月14日,托季联盟成员全部被斯大林开除出党并解除了职务。

斯大林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发展自己心爱的工业了。

但他面前还有一个阻碍,那就是他曾经被迫支持的“党内头号思想家”、“农业爱好者”布哈林。

而近两年,苏联发生了席卷全国的粮食收购危机。

斯大林认为这都是新经济政策的锅,养出一批农村资本主义投机分子,垄断市场价,还敢和国家讨价还价。

于是他亲赴西伯利亚,向投机分子和富农宣战。

所有农村市场关闭,斯大林派人「零元收购」粮食和农具。

凡是抗拒不交余粮者,一律法办。

斯大林认为,粮食收购危机就是富农在背后操纵,这是资本主义对苏维埃的挑衅,所以必须向富农进攻。

至于农民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斯大林想出一个法子——发展集体农庄。

看着斯大林走上了当初托洛茨基等人的路子,“农业爱好者”布哈林立刻跳出来反对。

布哈林:大林子,你怎么出尔反尔,当初你不是支持我的理论吗?

斯大林:小林子,列老大说得对,你只能写写字,别的啥都不懂。

一心维护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不管斯大林的阴阳怪气,反对打压富农,彻底和斯大林杠上了。

斯大林怒气值开始飙升,当初支持你就是为了打压加米涅夫等人,现在竟然蹬鼻子上脸。

布哈林不服,拉着斯大林辩论。

1928年7月4日,苏共召开高层会议,俩人单挑。

论理论知识储备,10个斯大林都不是布哈林的对手。

所以这场辩论布哈林完胜。

但要说玩弄政治,100个布哈林都不是斯大林的对手。

1929年11月17日,斯大林干净利落地解除了布哈林的所有职务。

1938年死于那场浩劫。

自此,斯大林整到了列宁所有的战友,站上了苏联的权力之巅。

1930年,在斯大林的指示下,苏联浩浩荡荡的开始了工业化之路。

回过头来看,布哈林的理论对吗?

让刚结束战争的苏联,优先发展农业带领农民富起来,建成发达的农业国。

农村这个庞大的经济基础发展起来后,工业化这种上层建筑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到发展。

到时候苏联的重工业、商业、农业都能均衡发展。

非常对,也非常美好,对苏联而言这是最理想化的结果!

但是,这个理论有一个致命缺陷——周期太长。

布哈林这个路线实现的前提条件是给予苏联足够多的和平和稳定。

可苏联面对的是什么?

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不死的亡苏之心;

是欧美列强日益严重的利益冲突和军事矛盾。

欧美国家巴不得明天就让苏联死,怎么会眼睁睁看着你和平发育。

那么斯大林真的是因为是个“工业迷”才坚持优先发展工业化吗?

这是斯大林目光长远的表现,他拥有布哈林没有的阅读世界局势的大局观。

在他看来,苏联作为一个新生政权,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稳固苏联的地位,让苏联在国际上站稳脚跟。

飞机大炮才是苏联挺过未来战争威胁和欧美列强围剿的关键。

因此能让苏联活下去的路子就是好路子。

最终的事实表明,正是斯大林主导建成的苏联工业化,让苏联在二战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泥河湾文化专题临展走进国家自然... 日前,由国家自然博物馆、河北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张家口市科协联合举办的“闪耀东方——泥河湾...
原创 孙...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己亥岁》 这首诗是晚唐诗...
商鞅为秦国富强称霸,立下汗马功... 商鞅之死 渭水之畔,血色残阳映照着森森白骨。一袭玄色官袍的商鞅端坐于青铜轺车之上,冷眼看着刽子手...
原创 为... "呜——" 绿皮火车驶过鸭绿江断桥时,同车厢的北京大爷突然红了眼眶。他颤抖着指向窗外:"1983年我...
原创 南... 南昌起义是三大起义中最宏大的一次,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都是它的后续。 起义的部队首先是张发奎的二方面...
原创 瓦... 明朝时期的瓦剌曾经盛极一时,怎么可能看得上倭寇那三瓜两枣的兵力,纯粹不在一个档次上,瓦剌联合谁都不可...
原创 元... 元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以外族入主中原的大一统王朝。 两者统治的时间却大相径庭。 元朝仅维持了9...
原创 吴... 文/寂寞的红酒 提起吴三桂,人们都不陌生。吴三桂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曾是明朝的山海关总兵,镇守明朝...
原创 德... 虽然一战后,战胜国对德国提出了各种限制条约,但自从《华盛顿海军协定》作废后,德国就已经再次暴露了恢复...
一眼千年光绪元宝的传奇魅力 当现代的电子支付飞速发展,你是否想过,曾经有一种货币,以精美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长河中熠熠...
原创 宋... 宋家的三姐妹可以称得上的传奇人物,大姐宋霭龄嫁给了富商孔祥熙,老二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先生,而小妹宋美...
原创 封... 在封神中,曾先后出现过四位使毒高手,他们或是以传播病毒而遭人记恨,或是以炼制“毒法宝”伤人而被人痛恨...
原创 安... 安史之乱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给大家介绍导致唐朝走向衰落的“安史之乱”发起者安禄山的另一面。...
原创 原... 大清时期不管皇上还是妃子,平日里都爱饮茶,这是规定还是习俗?相信大家平日里都看过清剧吧,其实总的来说...
原创 康... 在我国所有的皇帝中,清朝的康熙皇帝一定能够排进前五,康熙皇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二...
历史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刘永加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在古代,人们是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又是如何惩处那些侵害...
原创 从... 洞口县,中国姓氏祠堂之都,隶属于湖南省宝庆邵阳市管辖。洞口县是个充满灵气的地方,这里走出过许多的著名...
诸葛亮这八句话,背下来会让你受...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高尚的人格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
原创 历... 提前八府巡按,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一部电影和电视剧,电影是星爷的《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电视剧则是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