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慈禧太后把控朝政,但是她并没有为清朝的壮大做出过明显的贡献,反而是她的铺张浪费、好大喜奢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当时的清朝既有内忧又有外患,一些有志之士不得不想办法救亡图存,洋务运动就是爱新觉罗·奕?在1861年提出来的自强运动。
为了挽救清朝,洋务运动最主要的就是发展科学技术,然后是学习西方人的思想,从此达到制服西方人的目的。那么如何学习西方人的思想和技术呢?清政府专门挑选了120名12岁上下的幼童,将他们派遣到美国去留学,把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技术带回清朝,学费每年都由清政府支付。但是这120名幼童出去后,最后归国的只有94名,还有26名去哪里了呢?
这120名学生也不是随意挑选的,既然担负着清朝未来命运的大任,曾国藩、左宗棠等人都是挑选当时学堂中最聪明的孩子,在中国通过了层层选拔,在美国的学习过程中也要完成各项考试,以确保他们的学习是有效果的。
既然是中国的孩子,在出国后最先出现的就是水土不服,现代人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说生活在清朝的封建社会的小孩子了。在中国吃惯了喝惯了的东西,去到美国后都不再有,而且当时还没有飞机能直达美国,只能坐船去,那时的游轮技术还不发达,只能在船上待好几个月才能到美国,那么小的孩子身体必然受不了,所以在去美国的途中就会因病死亡几个。到了美国后因为饮食习惯不同同样也会产生身体不适,就这样也会出现疾病。
到了美国之后还来不及修整就会投入到繁忙的学习之中,因为他们只有十五年的时间,就要学会、学精西方的思想和技术,那必须要经过加倍的努力。毕竟他们语言方面不是很方便,而且学习方式也会改变。而且他们经受了十二年的儒家思想的教育,一时半会根本调整不过来,有些可能会因为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崩溃,虽然说要入乡随俗,但是话说得轻巧,对于当时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适应的事。在繁忙的学习中还要准备来自清朝官员的考核,在陌生的环境中并且考核频繁,加上水土不服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孩子能承受得住的很少,所以这也是回来人数变少的原因。还有的则是因为见识过了美国的繁华,不愿意再回到落后的国家,因此那些学成归国的孩子们才只有94个。
不过就算他们回到了中国,也因为学习的思想太先进,没有人能接受,所以当时他们并没有得到重用,而是在清朝灭亡后,才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干。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那94位学生见识过美国的先进思想和技术之后,还愿意回到清朝时非常值得敬佩的,并且在回国之后没受到重用也丝毫不怨怼,而是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们的精神影院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