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很多读者朋友们想的不一样,西天取经这个项目的源头,不是唐僧一心向佛,也不是如来佛祖慈悲大爱,而是唐太宗李世民受到了威胁与恐吓,不得已之下的无奈之举。
李世民感受到的恐惧,不仅仅是去了趟地府感受到的,物理上的那种鬼哭神嚎的恐惧,而是全方位的无死角,足以摧毁他意志的恐惧。
因为恐惧,所以服从。
那么,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是如何一环扣一环,让李世民甘心俯首称臣,乖乖听话的呢?我只能说,人性这个东西,她拿捏的太明白了。
一
话说泾河龙王失魂落魄,在李世民的皇宫门口,等到半夜子时。见李世民睡着了,进入梦乡,才敢与他在梦中相见。
见了面之后,那身段放的是相当之低,说道:
陛下,救我!救我!”太宗云:“你是何人?朕当救你。”龙王云:“陛下是真龙,臣是业龙。臣因犯了天条,该陛下贤臣人曹官魏征处斩,故来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
可见,不光是我们凡人怕死,就是天庭官方认证的正牌神仙,他也怕死。
而李世民为什么答应,很简单,因为不答应不行。
在等级森严的西游宇宙中,凡人和神仙是有等级上的差距的。你李世民虽然是大唐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但是你控制不了降雨。
龙王求你办事,你要是不办。往大了说,龙王这要是添油加醋一汇报,这就是不敬天庭,大唐立马就会变成大号凤仙郡。
从李世民的角度上看,他是很想帮泾河龙王的,毕竟他欠了自己人情,自己的国家以后这就风调雨顺了,那自己的江山永固还会远吗?
所以,李世民确实很尽力的在做这个事情。
然而,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就脱离了他的控制。
二
原著中,魏征梦里斩龙的事情非常耐人寻味。首先,李世民并不知道魏征在天上还当了人曹官。其次,魏征在明知道李世民想救泾河龙王,但是他还是在下棋的时候去执行了天上的命令。最后,一瞬间就在天上斩了泾河龙王。
这一系列的操作,在李世民眼里看来是什么样的呢?
跟我天天在一起的亲信,被天上渗透,不受控制了。
在关键时刻,魏征会弃他而去,相对于我的态度,人家更倾向于听天上的,有这种情况的还有谁?天上能用魏征,能不能用程咬金,尉迟恭?李世民不知道。
而且同样是龙,泾河龙王天上说杀就杀了,如果要收拾我,那不也是轻而易举的吗?
视权力如命的李世民,想到这里能不恐惧吗?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泾河龙王的人头,也仅仅是开胃菜而已。
紧接着,李世民就被泾河龙王索命,然后不久就死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眼看李世民在梦里被泾河龙王掐死的时候,观音菩萨出现了,喝退了龙王。
大家想一下,泾河龙王是谁设计死的?观音菩萨。
是谁让泾河龙王来求李世民的?观音菩萨。
眼看李世民有危险了,观音菩萨又来了。
这三步连在一起,就是统治者们非常喜欢用的一个经典套路。我给你制造了一个危险,然后我又帮你解决了这个危险,所以,你要对我感恩戴德,你品,你细品。
然后,就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地府一日游的环节。
我认为,真正让李世民屈服的,并不是地府里著名景点的惨状,也不是李建成这些武德余孽变成的孤魂野鬼。
因为站在李世民的视角去看,在地府混的风生水起的崔珪,是魏征给自己找的关系,既然找了关系,这些小问题,那肯定都是能搞定的。作为一个凡人,李世民害怕是肯定的,但绝不会屈服。
其实,真正让李世民屈服的,恰恰是这个地狱判官崔珪。
三
书中介绍了,崔珪是唐高祖李渊的亲信,官至礼部侍郎。这里面就隐含了非常多的信息。
历史上,李渊的武德时代和李世民的贞观时期,对于宗教的态度,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根据全唐文记载,早在李渊当郑州刺史的时候,就开始打造佛像祈福,后来在称帝之后,更是大力推行佛教,鼎盛的时候,全国上下有30万僧尼,这帮人享有,不纳税,免兵役,不受俗法治理等特权。那时候的和尚,简直就是武德时代的贵族。
但后来玄武门之变后,佛教的兴盛势头,就立马被李世民遏制了。他不但将洛阳的寺院焚毁,将道场消除,还对没有官方注册的僧人全部处以极刑,全国官方认证的僧人,也要控制数量。
了解了这个背景,我们再来看崔珪这个人物。他是武德时期的礼部侍郎,李渊兴佛的时候,他肯定没少出力。而这些,佛教的大佬们也都是看在眼里的,所以,崔珪这个人在死了之后,能在地府当判官,继续为佛教发光发热。
崔珪的现状,才是李世民恐惧的原因。
截止到现在,我们来看看李世民都经历了什么。首先,天庭通过魏征展现出了能轻而易举消灭李世民的能力。接着,佛教通过崔珪展现出,要解决李世民的原因。这很容易理解,生死轮回掌握着我手里,崔珪兴佛,所以他死后过的好,你李世民灭佛,你以后会是什么下场,你自己掂量掂量吧。
就这样,李世民被逼到了墙角,陷入了自我否定和忏悔之中。
四
而就在这毫无希望之时,十殿阎王和崔珪给李世民指了一条明了。
当李世民要还阳之时,十殿阎王说:
我处颇有东瓜西瓜,只少南瓜。
南瓜代表的是啥?那不就是南赡部洲嘛。
当李世民到了“六道轮回”之所时,崔珪特意解释了一下:
这唤做六道轮回: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
然后李世民进的是什么道?是贵道。
这反讽的非常明显,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哪哪都好,就是这个“忠”字稍微有点欠缺,玄武门之变时,杀兄逼父,然后自己上位,怎么说,跟“忠”字也搭不上边。
可人家就偏偏进入了贵道,什么意思呢?
崔珪的意思是,你李世民以前忠不忠,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以后尽忠就行。
向谁尽忠?佛教。
怎么尽忠?首先你得做个水陆大会,表明一下态度。
这么一套操作下来,就算你是李世民又如何?不还是要乖乖听话吗?
五
从地府回来之后,原著中的李世民,就跟变了个人一样。
如果说之前是英明神武,那么之后就是昏庸无道。
李世民为了表达对佛家的忠诚,他决定要行善,行的什么善呢?原著道:
却说太宗又传旨赦天下罪人,又查狱中重犯。时有审官将刑部绞斩罪人,查有四百余名呈上。太宗放赦回家,拜辞父母兄弟,托产与亲戚子侄,明年今日赴曹,仍领应得之罪。众犯谢恩而退。又出恤孤榜文,又查宫中老幼彩女共有三千人,出旨配军。
咱们来看啊,在此时的李世民眼里,什么叫善。
首先,大赦了四百个死刑犯,请试想一下,这四百个穷凶极恶的人,散到人间,会做什么好事吗?也许,经过佛法感化,他们一夜之间都变成好人了吧。
其次,三千宫女配军。这个配军,那真是有点少儿不宜了。这三千宫女找谁惹谁了?真心希望是我的想法肮脏,这三千个女人到了军营,只需要洗衣做饭,不需要干些别的。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李世民的善恶观,其实已经和如来佛祖高度统一了。当初盂兰盆会上,如来佛祖对四大部洲的点评,那明显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现在李世民也干了。
这也就标志着,南赡部洲的大唐,彻底被佛教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