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青岛遗弃炮楼成五代人“避风港”,生活50多年,用弹孔安装暖气
迪丽瓦拉
2025-08-28 03:32:24
0

引言

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撰写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被后世评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写到董卓派遣李肃去说降丁原义子吕布时,对其说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建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标志着人类能够主动的预防天灾,也促进了人类的发展。

其实不只是聪明的禽鸟会选择更好的树木栖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对自己的居住地自然也会力所能及地优中选优。青岛孙家五代人选择战争时期遗留的炮楼居住了50多年。这座炮楼墙体的厚度达到了72厘米,为了安装暖气,孙家人前后耗费了十余年时间。+

▲孙家炮楼外部照

01

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在各个朝代和各个地区的差异之下,形成了北方地区的平房、黄土高原的窑洞以及南方的红砖青瓦房等形形色色具有当时时代特色和当地地方特色的民居。可是在如今的山东省境内青岛市李沧区,居然有一户姓孙的人家住在炮楼里!

炮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碉堡”,是陆地战争中常常使用的一种防御工事,其主要是由砖块、石头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而成,具有可以用来进行射击的洞口。其主要目的是用于抵御炮火的建筑,炮楼不论是在设计方案还是使用材料方面都最大化地考虑坚固和耐用程度。

▲抢占日本炮楼剧照

因此,许多第二次世界大战,甚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修建的炮楼,至今都仍然屹立不倒。据考证,孙家人所居住的炮楼大约修建于1938年中日战争期间,这座炮楼便已经庇护了孙家五代人82年。

02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军宣布投降后,新中国不久便成立了,动荡的中国终于稳定了下来。此时,孙家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这一座坚固又耐用的炮楼并搬进去居住,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

▲景区中的炮楼遗址

虽然相对于孙家众多的人口来说,这座炮楼显得并不是那么宽敞,甚至还略显局促,但是一大家人在里面生活得其乐融融。包括孙从孝在内的孙家子孙从小就在这座炮楼里长大,到了该参加工作之时,便也在附近谋生。

这座简单的炮楼不但在战争时期为战士们抵御了枪炮洗礼、保护着他们的生命,也在和平年代为孙家人提供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港湾”,成为了孙从孝上下五代人的家。在它的庇护之下,勤劳的孙家人没有了后顾之忧,为了生活努力地奋斗着。

▲孙家人合照

03

如今,在炮楼弥漫的人间烟火之中,孙从孝早已从孙子辈变成了爷爷辈。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天天好了起来,孙从孝的子孙们虽然依旧打心底里感激着这座“孙家祖屋”,但是却因为观念和经济条件的原因不愿意再居住在炮楼里,纷纷搬迁了出去寻找更好的居住环境。

或许是因为常住的人越来越少,或许是因为孙从孝的年纪越来越大,原本令他感觉冬暖夏凉的炮楼逐渐变得冷清,冬天的时候也没有那么暖和了。上个世纪90年代之时,当地的许多人家都装上了暖气,孙从孝也决定为自己家族的“功臣”装上暖气,让它和留下来的老人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孙家炮楼内部暖气管道

然而,孙从孝没有想到的是这座炮楼实在太过坚固,墙体足足有72厘米厚,自己找来安装暖气的工作人员在经过好大一番折腾却依然束手无策。这使得孙从孝十分沮丧,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心中的念头,准备自己动手安装暖气。

在仔细地观察了炮楼的结构之后,孙从孝发现其墙体确实很坚固,但是却存在着许多战争时期留下的弹孔,这不正是现成的暖气通道吗?终于,在陆陆续续耗费了十余年时间后,孙从孝成功地为这个孙家五代人心中的家装上了暖气设施。

▲孙家人住上了新房子

孙从孝表示,这座炮楼是自己生活了五六十年的地方,早已经成为了自己真正的家,他绝对不会轻易地离开这里。

结语

一代文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于《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道:“此心安处是吾乡。”那么对于孙从孝而言,这座能让他感受到心中安定的炮楼便是他永远的家,而有了暖气的家自然更加温馨舒适。不过更让人感觉温馨的是孙家人与炮楼之间世代的厮守!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苏联是和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在冷战期间两国互不相让,险些造成了核武器级别的第三次世界大战。199...
有文化的吉林市(十五)夫余国迁... 汉、魏时期、是夫余比较强盛的时代。西晋以后,夫余频遭邻近各族的侵袭、国势开始衰落。夫余历史上最后一次...
原创 东... 接着说那些喜欢贬低建国后的东北,而吹捧建国前的东北富强发达的 历史事实是东北在建国前和建国后就是地狱...
原创 明... “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段话很多人都听过。这段话讲的是明朝的历史,主要...
原创 涨...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把在北京打工的外地人员称为“北漂”。但是殊不知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北京城竟然也是“漂来...
原创 领... 时至今日,在很多美洲国家内仍能听到“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的说法。这样的说法不是瞎编滥造,而是美洲...
原创 聊... 其实历史上的曹叡,是一个被严重低估了的皇帝。 一是因为曹叡在位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二是因为曹叡在位...
这些古代的“纪检干部”有多刚 “ 在历史上,江西泰和走出了47名监察御史和按察使。他们监督国家法律、法令的执行,维护国家利益,为民...
原创 欧... 在公元7世纪,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在南北之间架设起高速通道,留下了“弊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评价。 利...
原创 朱... 朱棣能文能武,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他?你可能忽略了这两点。 朱棣能文能武,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他?你可能...
原创 李... 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晨雾未散,玄武门前刀光剑影。这场持续不到半日的政变,却在史书上留下无数疑...
原创 原... 引言:蒙古族人骁勇善战,朱元璋最后能开创明朝276年的基业,也是历经千难万险,没有背景,没有权势,以...
原创 同... 前言 你有没有想过,天底下最危险的职业,恐怕是"傀儡皇帝"?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曹魏40年崩塌,东...
原创 古... 从古至今我国对于死者的入葬事宜都是非常谨慎的,而古代和现代相比规矩要更多,在古代人们离世之后需要按照...
原创 苏... 宋朝文坛巨匠苏轼,可以说是古代交友最多的文人了,他不仅交朋友很广,而且还很复杂。既有朝中官员、文人墨...
原创 步... 作者:青灯 三国出枭雄,孙权、曹操、刘备三分天下。都是当时的翘楚,历史对于他们都是难分伯仲。 三个...
原创 原... 该如何对元朝进行评价,从哪一方面去了解它的历史,一直以来历史学家都对这个神秘的朝代解释较少,再到我们...
原创 公... 前言 公元641年,藏地天才少年松赞干布亲眼目睹十余天前还傲视天下的吐蕃大军,在一个深夜被唐军区区...
浓缩千年赣鄱文化的江西古建筑 “档案江西”音频展播 浓缩千年赣鄱文化的江西古建筑 散落在江西各地的历朝历代的建筑,犹如一部凝固的赣...
原创 朱... 引言 首先,朱元璋的高明之处在于对自己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分清了主要对手和次要对手。反观李自成进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