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复辟既败,参与其间的清遗民下场如何,当真尤以不死为最缪?这直接关系到一大批清遗民的出处动向。
寓居天津的张勋
关于参与张勋复辟的清遗民下场,王国维曾有一些说道,当时复辟之事才刚发生,王国维就已看出张勋必败无疑,在给罗振玉(安阳阴虚的发掘人,考古学家)的信中就断言:北行诸老恐只有以死谢国,王国维所指的国,自然不是民(国),而是让其殉葬的大清国,但是后来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王国维所愿。
虽然王国维说参与复辟的人只能以死报国,但被视为主导复辟的罪魁祸首张勋,结果辗转隐匿在北京东交民巷的荷兰公使馆,被政治庇护。晚年他又徙居天津,做起了寓公,还大言不惭地发表通电,表示:求做太平之民,永拜共和之赐。张勋的结局不啻为赔进去了自己的整个政治生命,并且换来的还是历史的恶名,虽然间或有清遗民对于他的行为会竖起大拇指。
张勋剧照
不仅张勋如此,更多参与复辟的清遗民中,也成为了重谤所归。比如说晚清重臣瞿鸿禨,不堪社会舆论压力,经公开通电承认自己的“罪行”,被其他清遗民讥讽为“无心肝、甘与犬羊为伍。”另一位涉入复辟甚深刘廷琛,也极力撇清自己没有殉节的理由。
有感于此,梁济(历官内阁中书、教养局总办委员、民政部主事、京师高等实业学堂斋务提调,清亡后投水自尽)在给有人的私人信件中曾说道:“诸位遗民的结局,尤以不死为最缪!”
辫子军入京
真是玩弄历史者终将被历史所玩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