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NA探究斯拉夫人的起源
迪丽瓦拉
2025-08-28 13:03:29
0

在莫斯科街头跳舞的女孩们。从遗传学角度看,居住在从波兰西部到伏尔加河东部这一相对较大区域的人们非常相似。照片来自 Boris SV / Flickr 创意共享

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使用斯拉夫语。按面积计算,近一半的欧洲使用斯拉夫语。但斯拉夫语使用者的起源是什么?

作者:因加·库尔莫亚

内容创作者和高级传播专家

塔尔图大学

我们从语言学家、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那里了解到很多关于斯拉夫人的信息。然而,近年来人口遗传学的发展为这一图景增添了全新的维度。对当代人群的详细基因组分析揭示了大量关于他们祖先和亲属关系的信息。

大迁徙——斯拉夫人在移动

地图显示了在当今欧洲的波罗的海 - 斯拉夫人群的地理分布。在该研究中,检查了 6079 个 Y 染色体数据样本、6876 个线粒体 DNA 数据样本以及 1297 个个体的常染色体数据。图片由库什尼亚列维奇等人制作。

在第一个千年,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在移动。内部危机和野蛮人入侵对西罗马帝国构成挑战。公元 300 年至 500 年间,哥特人、汪达尔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等日耳曼部落控制了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公元 500 年至 700 年间,其他部落,包括斯拉夫人,将日耳曼人向西推移。

历史记录表明,大约在公元 500 年至 1000 年间,斯拉夫人在欧洲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扩张。如上所述,在中西欧,它影响了说日耳曼语的群体。在东欧,它影响了以前由波罗的海语族、芬兰 - 乌戈尔语族和突厥语族人口占据的地区;在巴尔干地区,影响了具有不同语言归属的人群。

语言重建支持了历史学家所建议的迁移时间。也就是说,斯拉夫语在公元 100 年左右分化为东、西、南斯拉夫语。大约在公元 500 年,个别斯拉夫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开始加速。

语言如何 “分化” ?

这棵波罗的海 - 斯拉夫语的系统发育树展示了斯拉夫语和波罗的海语不同分支的演变过程。该树基于词汇统计分析,比较了波罗的海语和斯拉夫语中每种语言的 110 个基本词汇列表。图片由库什尼亚列维奇等人制作

语言分化是如何发生的呢?让我们想象一下,年轻的、活跃的人离开他们的家乡,定居在附近某个地方。一个新的村庄形成了,那里的人们又向附近的地方扩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同村庄的人们所说的语言会有些许不同发展,我们可以说人们说的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或变体。当来自远方村庄、说着不同方言的人们不再相互理解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些语言已经分化或分裂了。

如果我们查看分化语言中最基本的词汇(比如 “狗”“血”;人称代词如 “我”“你”;身体部位的名称;动词 “死”“喝” 等),那么这些词汇重合度越低,语言之间的分裂就越久远。

令许多斯拉夫人意外的是,与斯拉夫语最接近的是波罗的海语——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语言学家之间几乎达成共识,波罗的海语和斯拉夫语源自一个共同的根源,大约在公元前 1500 年左右分化为独立的斯拉夫语和波罗的海语分支。这种波罗的海 - 斯拉夫语反过来又源自印欧语系,印欧语系也诞生了当今的英语、法语、德语等。

波罗的海 - 斯拉夫人群的基因组规模研究

斯拉夫语在欧洲的 “斯拉夫化”——斯拉夫语的传播——引发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种欧洲内部最近的文化转型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遗传格局。

许多研究已在较小规模上探讨了这一问题;然而,这是首次聚焦于波罗的海 - 斯拉夫人群及其三种遗传系统——父系(Y 染色体)、母系(线粒体 DNA)和常染色体——中的变异的基因组规模研究。

由塔尔图大学考古遗传学教授、院士理查德·维尔姆斯和俄罗斯瓦维洛夫普通遗传学研究所的奥列格·巴拉诺夫斯基领导的国际遗传学家和语言学家团队开展了这项研究。

研究表明,居住在从波兰西部延伸到伏尔加河东部这一相对较大区域的大多数西斯拉夫人和东斯拉夫人在遗传上相当同质。事实上,斯拉夫人的遗传组成与他们周边的非斯拉夫人群也没有显著差异。

世界和欧洲的遗传图谱

为了研究目的,研究人员模拟了波罗的海 - 斯拉夫人群的遗传遗产。在他们的模型中,他们假设所有现存人类有六个祖先人群(K = 6)。这个模型(点击图片放大)在提供不同世界人群在遗传上是相近还是相远的背景信息方面极为有用。 利用 ADMIXTURE 算法制作的世界和波罗的海 - 斯拉夫人群的祖先遗传成分模型。图片由库什尼亚列维奇等人制作。

例如,当你读到俄罗斯欧洲部分北部地区的俄罗斯人在遗传上与居住在中南部俄罗斯的人不同,那么快速查看遗传图就会告诉你,确实,北部俄罗斯人拥有更多 k5 成分,这一成分在他们芬兰语族的地理邻居中较为常见。然而,其他两个祖先成分仍然在他们的基因组中占主导地位,就像在其他斯拉夫人中一样:深蓝色(k3)和浅蓝色(k2),尽管比例不同。

俄罗斯北部欧洲人的基因库中的橙色 k5 成分来自当地的前斯拉夫人群,这表明扩张的斯拉夫人与土著人群混合。研究人员建议,斯拉夫人向北扩张主要是文化渗透,当地芬兰 - 乌戈尔语族人群将其语言转变为斯拉夫语。

至于如今仅限于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波罗的海语族人群,有遗传和语言证据表明他们曾经的分布区域曾达到东欧平原更靠东的部分。从遗传学角度看,伏尔加 - 芬兰语族莫尔多瓦人与这两个波罗的海语族人群的接近性支持了这一点。从语言学角度看,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以东的河流和湖泊有波罗的海语源的名称。

同样,斯拉夫人向波罗的海地区扩张似乎也是通过文化同化和语言转变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大量取代当地土著人群。斯拉夫人和波罗的海人的遗传相似性支持了这一观点。

有趣的是,汉族中国人中占主导地位且在蒙古人和阿尔泰人中丰富的橙色 k6 成分在俄罗斯人中几乎不存在。这表明,北俄罗斯人和中俄罗斯人的亚洲血统是由于与北西伯利亚中部人的接触,而不是与南西伯利亚人和蒙古人的接触。

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尽管在世界范围内,说斯拉夫语的人群在遗传上彼此相对接近,但不同分支之间仍存在一些差异。具体来说,东斯拉夫人在遗传上最为同质,西斯拉夫人稍有分化,但东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彼此之间的相似度远高于他们与南斯拉夫人的相似度。

此外,东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在遗传上也更接近他们的邻居,包括波罗的海语族人群和爱沙尼亚人,而不是南斯拉夫人。被限制在地理面积较小的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人的基因库也显示出更多的内部分化。

迁移的遗传信号

遗传学家在这项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之一称为 IBD,即同源性。研究人员比较来自他们想要比较的两个不同人群(比如,一个俄罗斯人和一个爱沙尼亚人)的人的 DNA,寻找同源基因组片段,即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来的片段。

共享片段的数量越多,比较的人群就越接近。如果共同祖先生活在许多代以前,共享片段会非常短(即被多次重组打断)。同样,兄弟姐妹之间的共享基因组片段会非常长,几乎占染色体长度的四分之一。

通过使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发现南斯拉夫人与东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共享的基因组片段数量与他们与非斯拉夫邻居共享的片段数量相似。同样,这表明斯拉夫语传播的主要机制是文化扩散,而不是斯拉夫人在物理上取代土著人群。

那么欧洲的 “斯拉夫化” 呢?

文章的主要作者之一、爱沙尼亚生物中心的阿廖娜·库什尼亚列维奇总结了该研究的发现:“我们没有在现代斯拉夫语使用者的基因组中发现强烈的遗传信号,以支持在公元 700 - 800 年间斯拉夫人向巴尔干半岛的大规模迁移。看来,斯拉夫语传播的主要机制是文化传承,而不是斯拉夫人在物理上取代土著人。另一方面,在中欧和东欧——一个相对同质且人口密集的地区——寻找历史迁移的遗传痕迹并非易事。”

此外,我们倾向于认为使用相同或相似语言的人也共享一种共同文化;然而,一些考古证据表明,不同斯拉夫语部落的物质文化存在显著差异。

考虑到欧洲的 “斯拉夫化”,很明显,我们谈论的是一次广泛的语言转变,而不是真正的遗传转变。语言的巨大变化伴随着多大程度的更深层次文化转变以及这种转变有多统一,由于考古和历史证据稀缺,仍然大多不清楚。

原文由塔尔图大学博客在知识共享许可下发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58年,毛主席到广西进行视察,时任广西省长的韦国清向毛主席建议:希望将广西的省会从南宁迁到柳州。...
原创 秦... 秦始皇真的死了吗?为什么他的陵墓至今无人敢挖?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皇帝,万里长城最早就是他下令...
“留住方言,留住历史底蕴”(讲... 詹伯慧参与学术讨论。  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詹伯慧,1931年生,广东潮州人。著名语言学家,曾任暨...
原创 郭... 郭汝瑰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说郭汝瑰在敌营潜伏有什么事情能让他引以为豪?恐怕就属他为蒋军制订的作战计划还...
原创 明... 东、西厂以及内行厂,还有锦衣卫形成中国明代的厂卫制度,是为了将强中央集权,直属皇帝的侦讯机构,其主要...
百余图片再现白山黑水间铁血芳华 吴丹 近日,“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白山黑水绽芳华”图片展在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正式开...
讲好“石头”里的故事(快评) 吴 凯 协同开展稻城皮洛遗址纪录片拍摄、探索打造濛溪河遗址陈列室、在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分享...
原创 田...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崇祯皇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一生充满悲剧色彩,然而在他的后宫中却有一位姿容绝伦而又文...
贯穿南北城 一眼阅古今 北京这... 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条穿越了600年历史的“时空巴士”,全长22公里,途经故宫、天安门、鼓楼等重量级景点...
原创 宋... 水浒中最让观众意难平的就是梁山接受招安,明明那么强大的梁山,偏偏被宋江弄到支离破碎,无数好汉死于非命...
原创 孝... 前言 1688年1月27日,孝庄太后溘然长逝,享年75岁。 令人诧异的是,直到雍正三年,孝庄才被正...
原创 为... 前言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皇帝的称谓各不相同且独具特色:在汉朝时期,皇帝被称为帝,例如汉...
原创 秦...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第五次东巡途中,终年49岁。“千古一帝”秦始皇之死注定是一...
大邑子龙祠墓修复主体完工 预计... 成都大邑县,因蜀汉名将赵子龙的传奇故事而熠熠生辉。作为西岭冰雪·安仁文博重点片区重大文旅项目之一,赵...
日专家:世界的大人桌上还有日本... 一、日本专家眼中的日本:我们和中美俄同坐一张大人桌上吃饭 问:“在远东地区,是否可以说中国将成为构...
原创 晚... 原来一直不理解为何宗教在人类社会能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在一个全民信仰科学的年代依然没有完全摧毁...
原创 秦... 汉高祖刘邦早年贫贱时,曾到秦都咸阳去服过役,服役结束,在咸阳街头,刘邦看到了秦始皇出巡的队伍,刘邦当...
卜宪群祝贺《南都学坛》“汉代文... 为汉代历史文化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祝贺《南都学坛》“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设200期 卜宪群 作为秦...
原创 黄... 陈寿最早作《三国志》的时候,曾经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个人单独列出来合为一传。借此,罗贯...
原创 麦... “集合号”|文【本文共3180个字,7张各历史时期真实老照片】 提到我们在朝鲜战场上的老对手麦克阿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