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八国联军入侵,为什么清朝老百姓不誓死抗击洋人呢?
迪丽瓦拉
2025-08-28 14:37:08
0

清朝时期发生的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是每个人都学过的著名历史事件,也是中国人一生的痛,但当时的百姓其实对八国联军侵华并没有多大的反应。这是为什么呢?

在很多有关期末历史的文献典籍中,都能看到一些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时期的黑白照片,这些照片均为当时在场的洋人所拍,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当时北京城里一片奇怪的景象,联军兵临城下,浩浩荡荡而来,可城里的百姓却未有丝毫反抗之意,反而很多人还帮着列强做事的干活,男的帮忙搭建工事,挖掘战壕,女的协助洗衣做饭,负责后勤,整个场景既怪异又顺理成章,几乎没有百姓尝试抵抗。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首先,本身清廷已经舍弃了北京。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他们从天津打到了北京,中途没有任何清军的阻拦。进入北京之后,慈禧听到消息,于是带着光绪皇帝离开北京前往西安,美其名曰“西狩”。

由此可见所谓的八国联军侵华清朝根本没有做任何的抵抗,这个朝廷几乎是名存实亡的,而且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后,慈禧第一时间直接扔下百姓走了,这样一来还让百姓做什么反应?难道让百姓出去跟八国联军战斗吗?所以说,之所以百姓没反应,一方面就因为大清朝廷已经舍弃了北京。

其次,百姓已经彻底对清朝失去了希望。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1793年英国特使团来到中国,他们想了解最繁华、最富饶的中国,而进入北京之后看到的是遍地的穷人,连吃饭都有问题,穿的衣服也是破的。所到之处皆是贫穷和落后,清朝末期列强向大清政府索要赔款,于是大清政府开始搜刮民脂民膏。

在清朝的统治下,其实百姓过得非常的差,可以说好事情一点没有百姓的,一到需要赔款的时候还要被搜刮民脂民膏,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之下就算有人侵入还能做什么反抗呢?连自己的生计都解决不了。所以说,之所以八国联军侵华百姓没反应,也因为他们早就对清朝失去希望了。

众所周知,当年清兵入关时,整个满清八旗才仅仅300万人,而华夏全疆域中,明朝灭亡后所遗留的汉人百姓却超过了3亿,正因如此,清朝对封建阶级制度的秉持,才前所未有地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

汉人百姓太多,全杀光了,偌大一个国家没有子民显然不现实,可留下呢又存在起义、反抗等风险,譬如清初时期“反清复明”的声音就比比皆是,这对大清而言是个潜在隐患。因此清朝建立了几乎苛刻的等级制度,将族群分为三六九等,八旗满人最高,蒙古人次之,最下等的才是汉人。

因此在清朝治理下的京城,城内是不允许汉人居住的,所住之人全部是八旗贵族,大概约8万户,总共40万人左右,而汉人只能住在城外的郊区,大概3万多户,十五万人左右,这些汉人所享的待遇比满人低得多,而徭役和赋税却成倍增加,对清政府怎么可能会有好感呢?

而在联军兵临城下时,最先遇到的百姓绝对是住在城外的汉人,在清政府长年的压迫下,本就与大清没有丝毫感情可言的汉人群体,当然不会傻到拿起武器去捍卫满人的政权,因此八国联军入城才如此简单。

八国联军侵华是如何发生的呢?最早是因为以端郡王为首的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由于义和团主张排外思想,对多地洋行、铁路等洋人承办的商业机构实行毁灭性的打击,很大程度地动了列强们的蛋糕,所以这时西方多国政府开始向清廷施压,要求朝廷尽快歼灭义和团,同时联军组成,开始在中国实行军事运动。

这时慈禧坐不住了,原本甲午海战后清朝就损兵折将、丢尽颜面,现在你列强又来入侵我朝,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有所动作,扬我大清国威,于是她脑袋一热,竟公然向十一个列强国家一同宣战。

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慈禧这嘴边儿倒是爽了,却也给联军制造了一个更合理的入侵理由,你都宣战了,我要是不打岂不是驳了你的面子?于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式爆发。

这时慈禧才知道自个儿逞一时口快有多蠢,短短两个月,列强们手持最先进的枪炮火器,便已经打到北京城下,而一路上抵抗的清兵,却还拿着毫无作用的冷兵器,奢望在马背上解决问题,结果可想而知。

于是在联军到达京城当天,慈禧和光绪便携一众宫眷仓促西逃,这个举动虽然是对外保密的,但八旗贵族们个个儿同气连枝,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全是满人居住的京城大街小巷。

住在城里的百姓们又不傻,他们个个儿出生满清贵族,谁都知道联军先进的枪炮,连大清最强的军队都无法抵抗,更别提咱城里这些养尊处优、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了,再加上皇帝太后说抛弃就抛弃了他们,那我为何还吃力不讨好,明知会搭上一条命,还去尝试挽回根本无法挽回的清朝统治呢?这是八国联军一路畅通无阻,百姓们毫不反抗的第二个原因。

八国联军侵华后,百姓深知自个儿无力抵抗,加上皇室背信弃义,于是不与联军为敌

总而言之,百姓对八国联军侵华没反应,还是清朝朝廷让百姓完全失望。无论是清朝政府的失信,还是对百姓生活的不管不顾,都让百姓对这个政府极度失望,所以做不出什么反应。

这也告诉我们,当下的社会才是真正和平的、繁荣的,我们也应该珍惜这样的社会,去努力为建设更好的中华付出自己的努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桃园誓言:罗贯中为何要给刘关张... 一、电视剧里的“名场面”与史书的沉默 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刘关张桃园结义堪称“古代兄弟情的天花...
原创 唐... 如果没有唐太宗,恐怕李渊未必能统一中原,晋阳起兵时,李渊曾经犹豫不决,正是在这位眼光独具的儿子的支持...
原创 2... 嘿,各位看官!今天咱来聊聊一段明朝历史上颇为传奇的事儿。26 岁的李太后,在那夜深人静之时,突然急召...
原创 司...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
从盛唐到东瀛:和服褶皱里藏着怎... 从盛唐到东瀛:和服褶皱里藏着怎样的文明密码? 衣褶中的千年对话 当京都艺伎的木屐叩响花见小路的青石,...
原创 唯...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能看到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和不可思议的人。尤其是碰到那些有很超前思想的人时候,大...
北运河情缘(云德) | 文学名... 如果以公元前487年吴王夫差开辟邗沟为滥觞源头,京杭大运河已有2500年的历史。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京杭...
原创 古... 古人很崇拜剑,剑,两边开刃,剑身笔直剑尖尖锐,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选传奇。 据考证...
原创 她...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每个人应该都知道,但很多人或许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木兰在军中12年都没被发现是...
原创 李... 人一背时,喝凉水都塞牙;人一走运,门板都挡不住。 李鸿章本是一普通京官,得曾国藩赏识,入其幕府,充其...
原创 夏... 在华夏文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夏朝宛如黎明时分的第一缕曙光,照亮了古老中华大地迈向文明时代的征程。...
原创 明... 明朝能够丢掉安南,并非30万大军不顶用,而是自身的问题和安南的问题。 对于明朝自身的问题,很多人都可...
内卷,一种祖传的生存焦虑 3月9日,“大疆强制员工晚9点下班”的新闻上了热搜。第二天,美的规定18:20后不许有人在公司加班。...
原创 历... 导读:历史上唯一的洋皇后,刚上位便忽悠皇帝,出兵灭掉自己的母国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每个朝代的皇后都...
原创 末... 外出打仗三年的士兵,返回家乡发现自己娇妻刚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宝贝,意不意外,开不开心? 一个从来不耕田...
原创 晚... 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历代都有骁勇善战之人,像白起、项羽、韩飞之类,因为其战斗力强悍,后人尊称为“战神”...
原创 五... 说起直系军阀,很多人听说这个名词。主要是在民国初期的时候出现的,当时北洋军阀之间不断混战,其中就有直...
原创 明... 明朝第一富豪是谁?不说明朝,应该说历史上第一富豪是谁?绝对不是和珅,而是明初的沈万三,沈大老爷。 ...
原创 朱... 胡惟庸怕是历史上唯一一位通过一己之力,让皇帝彻底废除一个职位的丞相。 权力滔天 朱元璋处死胡惟庸之后...
原创 他...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时期,涌现出许多赤胆忠心的革命英雄,他们为了心中的主义和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