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难以置信,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奔赴抗日前线时,120师有步枪4092支,刺刀只有117把,而129师更寒酸,不足100把刺刀。
再看日本,1905年装备“三八式”步枪,到二战结束时,仅刺刀就生产了680万把。而日本在小学时就开设了白刃格斗课程,日军入伍后再经过强化训练,拼刺技术娴熟,单兵作战能力强悍。也无怪乎聂荣臻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初期我军与日军拼刺刀,三四个八路军都不是一个鬼子的对手。
然而,就有这样一位八路军战士,具有着超乎寻常的拼刺能力,与一次战斗刺死27个鬼子的八路军“活吕布”吕俊生相比,他灭掉的鬼子数量,绝对在“活吕布”之上,单兵杀敌的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
他叫李仕亮,1919年出生于陕西绥德,17岁时参加红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的连队改编为八路军115师688团1营3连,他从此开始了一个兵王的成长历程。
1939年5月的一天,副排长李仕亮跟随部队夜宿河南滑县五龙镇,不料凌晨时遭到上百个鬼子偷袭,枪声响起时,日军已经冲进了镇子,双方立刻展开了近身肉搏战。
这是李仕亮与日军的首次博弈,不免有点慌张,平时训练的招术在脑中变成一片空白,结果第一个鬼子只一个突刺,刺刀就捅进了他的小腹。剧烈的疼痛使李仕亮头部急剧充血,思维也迅速唤醒,一冷静下来,他便娴熟地使出平时训练的动作,拨开鬼子刺刀后,乘隙一刀捅进鬼子胸膛,并迅速拧转。鬼子嚎叫一声后,顷刻倒地毙命。
紧接着又冲来一个鬼子,嗷嗷狂叫着壮胆,两杆步枪立刻碰撞到一起,没用几个招式,李仕亮的刺刀便捅进鬼子的肚子,他再左右一划拉,鬼子的肠子肚子立刻喷薄而出。
此时,李仕亮信心百倍,随即迎战第三个鬼子。你来我往了几个回合后,两杆步枪绞在了一起。李仕亮的枪在上面,鬼子的枪在下面,一个用力压,一个用力抬,似乎是要PK各自的力量。李仕亮明白,吃高粱米的身子骨耗不过吃牛肉罐头的体魄,这样拼消耗对自己十分不利,于是趁着鬼子正儿八经地施展蛮力时,他反手一枪托,闪电般地砸向鬼子的颈部。这一击太狠了,竟生生砸断了鬼子的颈动脉,一股污血像音乐喷泉一样,姹紫嫣红。鬼子的喉咙里嘟噜了一声,睁着一双哀怨的眼睛一命呜呼。
首次白刃战,李仕亮在腹部重伤的情况下,一举灭掉三个倭寇,“原来杀鬼子这么过瘾!”从此,这位勇士犹如神注,成为鬼子的杀神。
1942年3月在攻打辽县(左权县)七里店鬼子据点的战斗中,副连长李仕亮率领13个突击队员,用手榴弹攻破碉堡后,冲进了寨子里。这群杀红了眼的八路军,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像下山的猛虎一样如入无人之境,见鬼子就捅,见伪军就刺,丢了魂的敌人狼奔冢突,甚至从高大的寨墙跳下而摔死。最终,除了俘虏7个敌人外,四十多个日伪军被全部斩杀。这场漂亮的攻坚战,使李仕亮名声大振,被根据地的百姓传得神乎其神。
战功赫赫的李仕亮逐渐成长为指挥员,但他每战必带头冲锋,与日军肉搏,也屡屡负伤。团长欧致富没少警告他,但只要一上战场,他在领导面前的承诺全都抛之脑后。在李仕亮眼里,小鬼子形同蝼蚁一样令他不屑,为此他还假扮成鬼子,闯进日军据点,一战捅死十个多个日伪军军官,以至于太行军区将他的事迹排演成话剧,到处巡回演出,李仕亮一跃成为令人瞩目的超级明星。
在全面抗战的8年时间里,李仕亮重伤就有6次,每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参加的战斗不计其数,仅白刃战就多达60多次,手刃敌军超过百人。如果论白刃杀敌的数量,恐怕在全世界他都是独占鳌头。因此,兵王之美誉,李仕亮当之无愧。
1944年,李仕亮第6次负重伤,他幸运地跨过了鬼门关后,身体却严重受损,无奈只得转业到地方工作。一代兵王的大戏就此落幕,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遗憾,更是军队的遗憾。
抗日英雄李仕亮
2016年01月23日,抗日传奇英雄李仕亮病逝,享年97岁。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抗日英雄中,杀鬼子越多的人,越长寿。
抗日老兵永远不死!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