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汉代历史文化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祝贺《南都学坛》“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设200期
卜宪群
作为秦汉史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南都学坛》创设的“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已经走过了39个春秋,为推动秦汉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做出了引人注目的学术贡献。值此栏目创设200期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和我本人,对栏目39年的持续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对栏目所做出的学术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对栏目的未来发展表示由衷期待。
《南都学坛》“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设于1986年,依托于秦汉史研究重镇南阳师范学院和河南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汉文化研究中心”,创办历史悠久,科研力量雄厚。栏目先后经历了“南阳汉代画像石研究”“东汉文史研究”的更名,在1994年第5期最终定名为“汉代文化研究”,并沿用至今。时至今日,“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已经成为享誉中外的知名学术栏目。
39年来,“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理论方针和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办刊理念,充分发挥南阳作为东汉光武帝刘秀故乡“南都”的地理优势,依托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等重要历史文化资源,致力于将栏目办成一个学术观点新颖、学术思想纷呈、学术风气严谨的特色学术栏目,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39年来,“汉代文化研究”栏目也为推动了秦汉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刘太祥、岳岭、孔永红三任责编的不懈努力下,栏目共刊发了秦汉史研究学术论文654篇,文章作者包括来自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的众多专家学者。日本著名秦汉史学者东晋次先生,中国著名秦汉史专家高敏先生、朱绍侯先生、王子今先生等都曾为栏目撰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很多同志也都是栏目的重要作者,可谓是名家荟萃,名作迭出。此外,栏目还特别重视青年学者的成长,刊发了不少青年学者的论文,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成长为史学界的学术翘楚。栏目不仅是发表秦汉史研究成果的重要学术平台,也是培养秦汉史研究人员的重要阵地。这是栏目为中国乃至世界秦汉史学界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因为栏目特色鲜明,刊文质量优秀,“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受到了学界的一致肯定和广泛好评。在栏目所刊发的文章中,有15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全文转载或观点摘编,全文转摘和观点摘编的文章占比达23%,在全国所有刊物的学术栏目中,这都是非常少见的。栏目还先后五次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选为“特色栏目”,《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都曾发文称赞该栏目。我们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也曾这样评价“汉代文化研究”栏目:
该栏目极大地推动了秦汉史研究的深入,活跃了秦汉史研究的氛围。贵刊在汉代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比较优势,已经成为秦汉史研究的重要阵地,深得海内外学者赞誉。
这些学术转载、摘编和学术荣誉,既是学界对栏目质量的高度认可,也是栏目重要学术贡献的体现。
当前中国历史学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绝好时期,我们期望“汉代文化研究”栏目能够继续保持优良、严谨的学术作风,坚持特色、创新的办刊原则,为秦汉史学界的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以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贡献更大力量。我也相信栏目能够做到这一点。
最后,再次祝贺“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设200期,祝愿栏目越办越好!
(卜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古代史所研究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