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公投,超76%民众赞成保留,为何仍难逃解体?谁再搞破坏
迪丽瓦拉
2025-08-28 22:04:31
0

苏联在解体前夕,曾为是否继续保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而进行了一场全民公投,出乎意料的是,76.4%的人赞成继续保留,但最终这个强大的红色巨熊却难逃解体厄运,那么,既然七成以上的民意并不希望苏联解体,为何苏联还是解体了呢?究竟是谁在从中作梗?

苏联是如何被解体的

1922年苏联正式成立,这个从沙俄废墟中建立的红色奇迹一路披荆斩棘,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鼎盛时期面积高达224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苏联睚眦必报的行事风格也成为当时整个欧洲挥之不去的梦魇。

然而苏联还是难逃盛极必衰定律,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贪污行贿之风越发盛行,苏联进入停滞期和僵化期。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虽然试图扭转这一局面,并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但由于缺乏宏观决策和正确的配套措施,加上国内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导致社会动荡,阶层不满,最终还是难逃解体的命运。

1990年3月11日,作为加盟国之一的立陶宛率先脱离苏联获得独立,紧接着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格鲁吉亚也开始纷纷效仿,并先后发表恢复或收复主权相关声明,一时间苏联国内混乱不堪。

而此时的苏联并不想就此解散,并通过第四次人大代表决定进行改革,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联盟国。

1991年3月27日,为了寻求民意,戈尔巴乔夫在全苏联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投,公投内容是征求公民是否愿意继续保留苏联,并将其改革为一个更加尊重人权和自由,且各共和国平等的新联盟。

不过当时苏联15个加盟国中,真正参与投票的只有9个,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波罗的海三国,以及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六个国家高层坚决抵制投票,最终参与民众共计1.8亿人,登基投票率超80%,其中赞成票超1.1亿张,支持率高达76.4%。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大部分公民并不希望苏联走到尽头,尤其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大核心主体国家,民意更胜。而中亚五国由于产业落后,离开苏联无法独立发展,因此也不希望就此脱离苏联。所以大家都将希望押在了新联盟上,希望新的改革能够带领他们重获辉煌。

随后各加盟国为共同建立新联盟为目标,在1991年8月14日,公布了新的联盟条约,条约决定苏联名字继续保留,但性质却从以苏联为中央的国家,改革成为共和国主权平等的联盟,各成员国均享有完整的领土和主权,且可以独自进行外交、贸易,就连各成员国境内的矿藏、自然资源也归各国所有。

本以为苏联可以就此保留,但是这场公投舆论依然没有彻底压制分裂势力,戈尔巴乔夫的决策还遭到了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的指责。

1991年8月23日,叶利钦要求发动政变的苏联停止在俄罗斯的一切活动,失去权利的戈尔巴乔夫只能低头,并与叶利钦签署命令,失去政权的苏联瞬间被击垮。

紧接着12月8日,叶利钦在白俄罗斯与乌克兰以及白俄首脑签署独联体协议,并宣称苏联作为一个主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实已经不复存在。

1991年12月21日,其余共和国来到哈萨克斯坦,并在此签署加盟独联体,加盟国的纷纷响应也为苏联彻底宣判死刑。

即使戈尔巴乔夫万般不舍,但事实已成定局,12月25日这一天,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并将核按钮通过独联体交到了叶利钦手上,最终,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印有镰刀和铁锤的红色旗帜缓缓降下,从此换上了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

12月26日,苏联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曾经高朋满座的会场中,如今稀稀拉拉不足百人,主席台上更是只有共和国院主席一人,电子表决器并未开启,到会人数也未登基,最终,这场会议以表决的方式正式通过解体宣言。自此,那个令世界不寒而栗的红色苏维埃彻底消失。曾经团结一心的15个国家也各奔东西。

苏联为何难逃解体命运

苏联解体后,被很多人视为罪人的戈尔巴乔夫并未从此一蹶不振,反而仍在享受富足的生活,在各加盟国走向经济私有化,市场化时,戈尔巴乔夫也顺应西方资本的涌入,参与了各种投资,参演电影,拍摄广告。2022年,这位苏联最后一任总统离开这个世界,终年91岁。

虽然戈尔巴乔夫在世时,确实过得比想象中惬意许多,但也曾遭遇过不同的谩骂和指责,本人晚年也曾反思,苏联的解体自己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苏联能够保留下来,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稳定和平。

实际上,苏联公投的失败,也是一场民主表决的失败,苏联最初的宗旨是共产,是工人阶级,但后期的苏联,明显已经违背了这一初心,基层民众的话语权越来越小,上层阶级反而成为了利益的核心,这种权力的垄断,也成为苏联解体的关键。

就像戈尔巴乔夫即便获得民意,却依然被叶利钦为首的掌权者推翻,高层决定国家命运,既荒诞又可悲。

其次是思想的垄断,在苏联领导下,民众思想非常固化,个人主义崇拜盛行,普通民众在这种环境下,思想无法突破,无法革新,一旦受到外界新思想冲击,原本就羸弱不堪的意识形态便会土崩瓦解,民众也会因此倒戈,最终走向灭亡。

最后便是苏联对财富的垄断,金钱被高层任意挥霍,底层民众却水深火热。

在这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多方混乱的结构下,最终击溃苏联核心,走向解体便也成为必然。

如今苏联是被如何看待的

虽然苏联的解体并不体面,但30多年过去了,根据调查发现,80%的俄罗斯人依然认为苏联时代才是最好的时期,63%的民众也为苏联的解体深表遗憾,即便如今的俄罗斯体质已与苏联时期大相径庭,但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民众思想,依然留有苏联的影子,只不过,苏联解体已是既定事实,过去也只能用来怀念。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清朝满族亲贵如何习得汉语 唐雨童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者以“国语骑射”维护民族性,又通过“尊儒崇经”实...
原创 清... 傅雷:"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优秀的人总能在破碎的现实中...
原创 它... 在《封神演义》中,武王伐纣的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许多电视剧也将这段历史演绎得神秘而漫长,仿佛是一场壮...
原创 统... 前言 1904年,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演讲时,首次用英语使用了“中国民国”这一称号。 而后,1911年...
原创 房... 在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之中,长孙无忌虽然排在第一位,但若论功绩,他远不如排在第五位的房玄龄。李世民率军...
历史上的今天 | 德国著名作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 [15]—...
原创 非... 非洲最穷国建豪华中国宫殿,总统下台后被废弃,整体依然完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非洲。在非洲大刚果的金...
原创 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很多人印象中,清朝就是晚清时期那种昏庸腐朽无能的样子。但实际上清...
中国最早报纸《开元杂报》创办于... 通常人们都将1470年德国科隆出版的一份新闻小册子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其实,中国早在唐代(公元71...
“八办”首次入藏日本侵华罪证文... 3月19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行“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证文物史料捐赠仪式”,西北大学文化遗产院学...
原创 关...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西晋时,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褒奖蜀...
第1视点|把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 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丽江古城,沿着石板路边走边看。当地居民和沿途游客十分热情地向总书...
原创 刘... 三国之时,群雄并起,为了争霸天下,每一位英雄豪杰,都会不遗余力的施展自己的绝技,让自己的英雄豪杰,威...
探寻青铜文明感悟文化魅力|西美... 2025年寒假,西安美术学院"艺铜铸梦"社会实践团队在王欢老师的带领下,以“让千年青铜文明对话当代青...
原创 康... 康熙皇帝,在清朝的皇帝中算是比较传奇的一位,8岁就从父亲顺治手里接过皇位。15岁智斗权臣鳌拜生擒他,...
原创 新...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上,王朝不断更替,皇帝也是轮流坐庄,清朝的宣统帝溥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
原创 《...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观众对易学习的仕途发展历程展开了热烈讨论。从二十年前 h?n 担任金山县县...
原创 唐... 白鹦鹉,《太平广记》中曾有记载,“天宝中,岭南献白鹦鹉”,此鸟十分聪慧,善解言辞,唐玄宗和杨贵妃对之...
原创 古... 我们看古装片的时候,剧中常常有人动不动就拿出几锭银子,往桌子上一摔。门缝里看人的店小二一看到这种场面...
原创 除... 自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大家便感觉三国没啥意思了,名将凋零,尤其是蜀汉,给人的印象就是能打的武将只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