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建文帝削藩从他下手,他的结局是怎样的?
迪丽瓦拉
2025-08-29 00:03:29
0

曾经朱允炆问黄子澄一个问题,诸王拥兵自重,该如何对待?

黄子澄的回答是,诸王的守卫,只能自卫,他日一旦兵变,朝廷出兵,诸王怎么能抵抗得了呢?

黄子澄并且以西汉的七国之乱作为例子,劝说朱允炆。

后来朱允炆登基后,削藩就成了朱允炆的第一个问题。

其实朱允炆并不像史书中写得那么软弱,他还是很有想法的,只不过,削藩的策略上出现了问题。

在应该先削哪个藩的问题上,齐泰和黄子澄,意见不同。

齐泰认为应该先削燕王朱棣。黄子澄认为这样不妥,应该先削周王朱橚,他是燕王的亲生弟弟,削周王就是肖燕王,而且在朱元璋时期,朱橚就多有不法之事,先削周王,师出有名。

其实还有一点,先拿软柿子下手。

总是,削藩的第一个倒霉鬼确定了,就是周王朱橚。

今天写的主人公就是朱橚,他在历史上,不仅仅是一个藩王,他还有其他的事情值得书写。

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从已有的史料中可以推断,朱元璋对于这个儿子,曾经是很疼爱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朱橚为吴王,吴王这个封号其实还挺微妙,朱元璋征战的时候,曾经也立过吴王的封号。

洪武七年,曾经有人提议让朱橚“请置护卫于杭州”,当时的朱元璋拒绝了,主要是因为这地方太富庶了。这点上可以看出来朱元璋的顾虑。

帝王之家,有时候就算是疼爱这个儿子,也得防着这个儿子。古代史上,人和人关系最复杂的,那就是帝王之家。

洪武十一年,朱橚改封为周王,朱橚成了周藩的第一任周王,周藩生命力绵长,总共有13任周王。最后一位周王,因为战乱并没有加谥号。

洪武十四年,朱橚就藩开封,其实从封地上,也能看出来朱元璋对于朱橚的喜爱。开封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在北宋时期,开封是名副其实的大城市。

其实在明朝建立初期,也曾有人提议让朱元璋定都开封,朱元璋还两次去开封巡视。

但是朱橚并没有体会到朱元璋的这番心意,杭州相对开封,更为富饶。也许正是这种心理上的落差,让朱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

于是朱橚放纵自己,肆意妄为,

洪武二十二年,朱橚私自从封地跑到凤阳。

凤阳这个地方非常敏感,朱元璋的老家,这不由得不让朱元璋多想,你想干什么?

因为朱橚私自去凤阳,朱元璋把朱橚贬到云南去了,根据《袖珍方》序言的记载,“迩来云南一载有余……”。

这里提一句《袖珍方》这书,这是朱橚在云南的时候,看到当地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因为疾病而死的人比较多,于是朱橚让李恒等人收集前人的众多医方和经验方,编著而成这本书。

《明史》后来的记载是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朱橚归藩。

在云南的日子,让朱橚感受到人间疾苦,但是他曲折的命运,其实才刚刚开始。这段时间里,朱元璋也并不是更多是想让自己的儿子老实点,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从这次被贬到云南起,朱橚已经开始著书,刻书,书里的世界让他感到些许的平静。

等到朱允炆继位,朱橚又成了朱允炆削藩的首选,因为他是燕王的亲生弟弟。

关于朱橚的母亲究竟是谁,史书上的争议太多了,《明史》说是马皇后,但是又因为朱橚给孙贵妃守服,孙贵妃是他母亲的说法也提出来了,还有一个说法是碽妃,至于碽妃是谁,又是一件令人扑朔迷离的事。

总之,建文帝决定拿朱橚开刀,朱橚又被发配到云南,这次到云南的日子,比第一次难过多了,之前还有朱元璋当靠山,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儿子,相对来说比较宽容,这次是自己的侄子朱允炆下手,朱橚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这次在云南的日子,除了提心吊胆,还有生活上的困境。

等到朱棣登上皇位后,朱橚恢复了藩王位,他的风光又回来了,从《明太宗实录》来看,朱棣给朱橚的赏赐,还是比较厚重的。

朱棣曾经想以汴梁有河患为理由,把朱橚的封地从开封改为洛阳,朱橚的回复是“汴堤固,无重劳民力。”于是,这事终止了。

从这事能看得出来,其实朱棣哪怕对自己的同胞弟弟,也是不放心的,但是又不会撕破脸皮,朱棣的“亲亲大义”,体现在这里。

永乐十八年,有人和朱棣说,朱橚行不轨,刚开始朱棣不信,后来派人查了查,这人的说法,也不是妄言。

永乐十九年,朱橚到京,朱棣把那些说朱橚行不轨的奏章给他看了,看了之后的朱橚,惊出了一身冷汗,

朱棣面对着自己的亲弟弟,他没有问罪朱橚,又是以亲亲大义之名,只要自己的弟弟改正就好。

后来朱橚把自己的三护卫献还给了朝廷,朱棣准许。从朱橚的选择看,他这时候是希望自己可以保命。这也是一种微妙的平衡。

后来的朱橚日子就比较平静,1425年,朱橚去世。

客观来说,朱橚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所以让他自己的命运如此坎坷,这可能就是帝王之家的无奈。

朱橚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医学和文化。他著述和主持修订了6种书,《普济方》《保生余录》《袖珍方》《救荒本草》《元宫词》《甲子编年》。

朱橚的儿子周宪王朱有炖,在杂剧的创作上,颇有建树。

整个周藩,在著述考辨上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这在藩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史书上的藩王众多,可能也只是留下几笔,而在文化和医学领域有这么大贡献的藩王,却不多。这也是历史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资料参考:《明史》《明太宗实录》《版本研究专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一直与中原王朝相伴共生,成为其一大威胁。先秦时代,就有犬戎、东胡等,后犬戎...
原创 康... 在时间的推移下,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也在不断的发生着运动。就在亚欧板块形成之后,坐落在这一板块上的封建...
宋代馆阁藏书漫谈 官府藏书是我国古代四大藏书体系中最早出现的藏书体系,主要有中央政府的国家藏书为主。它不仅保存了灿烂的...
原创 在... 《鲁班书》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陌生,猛一看还以为这只是一本讲木匠的工具书而已。实际上,《鲁班书》可是...
原创 英... 两次鸦片战争时,清军的武器装备和人员都很丢人。 “这些鞑靼骑兵没有弓箭,每个人肩上都背着一杆火枪,他...
原创 原...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古代史》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孤军奋战的英雄即使...
原创 普... 作为苏联最主要的遗产继承者——俄罗斯的总统,普京也不可避免地,被问及对于苏联的诸多看法和印象,这其中...
原创 世...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聊一个超神秘、超有趣的历史话题 —— 世界历史上消失的十天,而且神奇的是,好像唯...
原创 魏... 魏忠贤临终前还给崇祯进言,能延长明朝寿命,可惜崇祯不听 在明朝的最后阶段,魏忠贤统领的团体与当时的东...
原创 明... 20 世纪中叶,山西宁武县一处明代古墓的发掘震动史学界。当考古人员清理墓主头骨时,一道 13 厘米长...
中华民国三年壹圆 中华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这一年,袁世凯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
原创 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每一次朝代更迭都伴随着血腥的屠杀,在这一次次屠杀中,最惨的不是手无寸铁的百姓,而是...
原创 古... 当观察中国古代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四百多位皇帝中,只有少数十位活到了七十岁以上,甚至只有五位达到了八...
原创 多... 晚清时期,尽管兵微将寡,但朝廷里的达官显贵们依然迫不及待地拿海军作为外交使节,发挥“移动国土”的作用...
原创 溥... 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过不少与末帝溥仪有关的轶事趣闻,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今天咱们就...
原创 三... 历史常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天下可图定也。 历史上众多名将中,...
原创 镜... 大家好,欢迎来到不二历史社社,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一组图集是拍摄于二战敦刻尔克战役之后的老照片,通过这...
原创 盘...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神化了很多人,真实历史上的他们并没有演义中那么厉害,但是你们知道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人...
原创 盘... 你知道三国演义中,最坑爹的谋士都有谁吗?三国时期虽说是谋士如云,但并不是每个谋士都能为主公排忧解难,...
原创 皇...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特殊的时代,叫做士族时代。这个时代是贵族最后的延续,处于支配力量的阶级正是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