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要废太子杨勇,改立杨广,真实原因出人意料
迪丽瓦拉
2025-08-29 01:03:47
0

话说隋文帝杨坚晚年,立长子杨勇为太子,然而,他的二儿子杨勇心中很窝火,他恼怒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为此杨广和杨勇展开了激烈的太子争夺战。

因为精心谋划,杨广很快把朝中元老级人物杨素拉到麾下。结果在杨广的全力攻势下,杨勇屡次失利,很快被杨坚认为是“扶不起的阿斗”。

当然,如果杨勇把自己关在府里安安静静地反思倒也罢,问题在于,他虽然躲在府里,心里却并不平静,为了平息心中的驿动,他终究还是选择了“高鸣”—请来了一些道士巫师之类的世外高人,希望他们用法术为自己解开一切心魔。

太子府里的一举一动早已在杨广的监视之中,杨勇的举动很快成为杨广最后一击的利箭,他的眼线马上向杨坚打了这样的小报告:杨勇躲在府中干 “蛊惑”之事。

自作孽不可活。杨坚终于下定决心废太子,当然,在废太子前,他也来了个“投石问路”。杨坚第一个投石问路的人很特别,是一个相士。

“你看我的这几个儿子中,谁最具皇帝相啊?”杨坚问。

“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相士唯独对晋王进行了点评。

杨坚很满意地点了点头。

杨坚第二个投石问路的人很特殊,是一个学士—上仪同三司韦鼎。

“你看我的这几个儿子中,谁可以继承嗣位啊。”杨坚问。

“这个臣不敢妄下定论啊,皇上、皇后最喜爱的那位公子应该可以嗣位。”韦鼎的回答看似模棱两可,其实早已说得清清楚楚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

两次投石问路,无疑让杨坚吃了两颗定心丸,他开始对太子下黑手了。为了稳重起见,首先,他以“另有重用”为由,将太子府上的精锐禁军全部调走,只留一些老弱病残来充当门卫。

解除了太子府的武装,太子杨勇就像脱毛的凤凰不如鸡,被废只是时间问题了。果然,公元600年9月27日,杨坚在大兴殿召开太子听证大会。

作为会议的主持兼司仪,杨坚一开始就抛出了会议的主题:废立太子。当然,一向老成稳重的杨坚是带着含沙射影的口气说的:“仁寿宫离这里不远,但我每次回到京城,都像进入了敌国,须得防备防备再防备,才会心里稍安。我现在的肠胃不好,晚上经常闹肚子,本想住在后殿上厕所方便些,但一到那里眼睛就跳得厉害,怕有什么危险,还得睡到前殿来,看来宫里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啊。”

皇上话中带话地进行暗示后,朝中元老级人物杨素也不是吃素的,立马就对太子进行了“炮轰”,陈述了太子前后愆衅、昵近小人、.性识庸暗、仁孝无闻五大“过失”

杨素的话一出炉,就赢得了包括杨坚在内的“废太子派”经久不息的掌声。杨坚眼看时机已到,决定直奔主题—宣布废除太子杨勇。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拥太子派”上场了,此时这派的人物虽然寥寥无几,但实力也不容小觑。

率先出场的便是杨坚一手打造的双子星座成员,也是朝中现在的一把手高颎。他作为太子杨勇的亲家,自然不能容忍杨素夸大其词的诽谤,他站出来,说了这样一句话:“长幼有序,岂可废乎?”

应该说高颎的话虽然简短却有力,避开了和杨素进行无谓的口舌之争,一针见血地指出,废长立幼的下场是取乱之道。

“废太子派”出场的是朝中“二把手”杨素,而站出来反驳的是朝中“一把手”高颎,都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因此,双方第一轮PK算是打成了平手。

接下来上演第二轮PK。

也许是受高颎的影响,这一次“拥太子派”率先出场发言,出场的是左卫大将军五原公元旻,他是这样说的:“废立太子不是儿戏,而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大事,要深思熟虑才行啊,如果贸然施行,将来恐怕追悔莫及。”最后对杨坚提出了自己的忠告:国家有边际,谗言没边际;人心不可查,陛下须明察。

面对元旻的“陛下须明察”,杨坚显得胸有成竹,他使了一个眼色,早已被杨素收买的太子东宫总管姬威出场了。他的话也是条条清晰,句句有理,直析太子的罪行。

这一轮的PK,显然姬威的话更具分量些,毕竟姬威的身份和地位非同小可,他是太子身边的大总管,连他都说太子不好,那看来太子的人品真的不太好啊。

果然,怕夜长梦多的杨坚没有让这场辩论会再继续下去。他乘着姬威的“强势反击”,立马就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为了表明自己的结论是无奈之举,他还从眼角强挤了几滴泪来做掩盖,然后才极为悲伤地道:“哪个儿子不是父母生的,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儿子,但是太子的所作所为,跟禽兽有何差异,他到了这种地步,根本就不配做我的儿子啊。”

虽然听证大会最后没有下达废太子诏书,但杨坚的话已经表明,他要大义灭亲,和杨勇脱离父子关系,划清阶级界线。

果然,听证大会后,“废太子派”把枪口一致对准了“拥太子派”的两位代表人物高颎和元旻。考虑到高颎的特殊地位和实力,杨坚不好对他直接下手,只好采取另一个办法—疏远,从此,高颎成了一个毫无实权的“古董”。而在杨素和元胄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共同推荐”下,元旻很快就被砍掉了脑袋。

高颎和元旻这两位“拥太子派”的代表人物倒台后,废立太子再无悬念可言。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一月三日,杨坚举行了隆重的废立太子大典。

杨坚坐在武德殿,左边是朝中的文武百官,右边是皇亲国戚,杨勇和他的亲属站在中间,众人屏神息气,全都定定地望着杨坚,谁都不敢吭声,气氛庄严而凝重。良久,内史侍郎薛道衡打破了这个几乎令人窒息的“沉默是金”。

他宣读的是杨坚授给他的废立诏书,诏书在历数杨勇的种种罪行后,最后宣布废除太子杨勇,杨勇和他的儿女都贬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宣判结束后,原本以为杨勇会不服“上诉”的,但出人意料的是杨勇温顺得像一只绵羊,并且说出一句这样的话来:“我本来应该暴尸于东市的,给后人引以为戒。今天侥幸得到你们的哀怜,才得以保全性命啊。”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观者无不动容,纷纷以“及时雨”来表达对杨勇的同情和悲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探寻青铜文明感悟文化魅力|西美... 2025年寒假,西安美术学院"艺铜铸梦"社会实践团队在王欢老师的带领下,以“让千年青铜文明对话当代青...
原创 康... 康熙皇帝,在清朝的皇帝中算是比较传奇的一位,8岁就从父亲顺治手里接过皇位。15岁智斗权臣鳌拜生擒他,...
原创 新...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上,王朝不断更替,皇帝也是轮流坐庄,清朝的宣统帝溥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
原创 《...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观众对易学习的仕途发展历程展开了热烈讨论。从二十年前 h?n 担任金山县县...
原创 唐... 白鹦鹉,《太平广记》中曾有记载,“天宝中,岭南献白鹦鹉”,此鸟十分聪慧,善解言辞,唐玄宗和杨贵妃对之...
原创 古... 我们看古装片的时候,剧中常常有人动不动就拿出几锭银子,往桌子上一摔。门缝里看人的店小二一看到这种场面...
原创 除... 自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大家便感觉三国没啥意思了,名将凋零,尤其是蜀汉,给人的印象就是能打的武将只剩...
原创 在... 整体来说,多尔衮靠的是步步为营。 豪格,他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倒霉”的皇长子,在皇太极驾崩后,大清...
原创 日... 姐妹们,终于说到顺宫池子了。 为什么说到她就很开心的原因是这位老太太真的是老了都还要造大新闻的性格,...
原创 古... 简而言之,周王、吴王,纣王、楚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字王”,再比如:常山王、成都王、渤海王、这就是...
原创 诸... 自古以来,君王与谋臣都相互制衡。诸葛亮已经智乎近妖,尚且不能一统三国,卧龙死后,将身上千斤重担悉数交...
《北上》:织就运河人家的烟火图...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里运河最美的春光里,电视剧《北上》的故事徐徐展开,引来观众热情追看和讨论,掀起人们...
原创 琼... 对于当代人来说,最神秘的地方莫过于宇宙——茫茫宇宙,是否存在着和人类一样的智能生物?于是很多人关注有...
原创 特... 元明以来,杂剧和小说盛行,以各个历史时期为背景的故事也层出不穷,虚虚实实是历史本色。很多我们熟知的猛...
原创 史... 章武三年(223年)春,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 “刘禅如果不值得辅佐的话,你就自己干吧,因为这对整...
原创 大... 前言: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十二月,封国大同的代王朱仕壥给当朝皇帝朱祁钰上了一道奏疏,对镇守大...
原创 是... 前几年有段时间清宫剧非常盛行,在《孝庄秘史》的影响下,很多人为多尔衮感到惋惜,认为努尔哈赤去世之前,...
原创 这... 在那个恢弘的战国年代,人才层出不穷,尤其是后期一统天下的秦国,更是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如今让人记忆犹...
原创 蒋... 蒋友青,蒋介石的曾孙,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他决定扎根大陆发展了!这位蒋家第四代不仅选...
原创 张... 1917年6月,张勋率领5000辫子军入京,随即拥戴溥仪复辟。从7月1日复辟到12日复辟失败,使得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