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先秦就是早于秦朝的时代,一般来说泛指旧石器时代到战国时代,早期的文化到上古三代再到春秋战国都属于先秦时代。不少学者认为先秦时代的文明就像是中华文明的头颅。在如今的考古中,经常发现先秦时代的大墓,尤其是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事实上,在中国开启考古以来,发现的战国大墓不在少数,但最著名的还是曾侯乙墓、中山错王墓以及江陵楚墓等。在山西博物馆中,就收藏了不少的周代文物,在十大国宝中就有几件是周代时期,其中很珍贵但鲜为人知的是“侯马盟书”。
这是一种玉器文物,但文物上都刻有文字,可以说这是一种玉器做的“甲骨文”。在目前出土的5000多片中,大部分上都写有文字,而这些文字正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实物资料。甚至有文物专家表示“研究文物上的文字后,史书记载的某些先秦历史得改写了”。那么,如此珍贵的国宝,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事情得回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考古家在对侯马进行调查研究时,无意间发现了侯马晋国遗址。当时就引起了考古家的高度重视,但初步挖掘时,仅出土了古城墙以及一些陶器等文物。该遗址正式的大规模考古是在1965年,当时出土了这一批珍贵的先秦文物,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侯马盟书。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因为基建的需要,考古家对该遗址进行了彻底的挖掘,共出土了文物10余万件,还有不少是珍贵的文物。
随着这一批10万件文物的出土,证实了侯马晋国遗址的古遗址群规模不仅大,而且类型完整。遗址分布各自具有一定的位置和范围,又相互关联,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古文化整体。不过这10万件文物中最珍贵的还是被山西博物院认为是十大国宝的侯马盟书,侯马就是出土该文物的地方,至于盟书因为那是一种刻在玉片的文字,而这些文字刊载着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于订盟誓约中所记载的言词,因此又称“载书”。
秦代时期,秦始皇下令“车同轨书同文”,因此先秦时代的文字几乎都丢失了,导致世人认为先秦的主要文字是小篆。其实,在考古上发现,先秦时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的古文字很多,可以说每一个国家都有本国的文字,晋国也一样拥有着本国的文字,只不过因为历史的缘故,这些文字失传;幸运的是,考古出土的这5000余件侯马盟书给世人提供了最为原始的晋国文字。
除了提供文字之外,这些文字的内容对于研究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有文物专家研究了文字的内容后发现很多历史事件在史书中也有记载,但和所有史书记载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改写了历史。不仅如此,还证实了很多历史之谜,如证明了今天侯马地区,就是“晋都”的宗庙“上宫”所在地。除此,这一批历史文物也是一批价值极高的书法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