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弱小的燕国为何有胆量向齐国开战?齐宣王欺人太甚,忍无可忍!
迪丽瓦拉
2025-08-29 09:33:49
0

弱小的燕国为何敢对强大的齐国开战,不仅仅只是胆量问题,而是燕国有必胜的理由,曹操打袁绍的时候郭嘉给他提出著名的“十胜十败论”,今天就仿照郭嘉的思路,来说说燕国必胜的“三胜三败论”。

燕国师出有名,占据公道,此是其一何谓师出有名?

《礼记·檀弓下》如是阐述说:是夫也多言,盍尝问焉;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也者,则谓之何?《汉书·高帝》中有言: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简单来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合理的借口,就像前几天发生的美国发起的斩首行动,特朗普将这次行动表述为“打击恐怖主义头领”。大家当然都知道这是谎言,但美国人依然要为自己的行为编织一个合理的借口和理由,以表明这件事的正当性,

否则什么理由都没有,那就是侵略和挑衅了,在公道上就没有了优势,得不到大家的支持。

齐国曾经对燕国做过什么不公道的事情呢?

就是在燕王哙时代,燕国内部发生了“子之之乱”,三年以后,将军市被与太子平(燕王长子)准备推翻子之的统治,寻求自己合法继承王位。这个时候齐国的君主是齐宣王,他看到燕国发生内乱,决定浑水摸鱼。

于是他派出使者到燕国对太子平说:

寡人闻太子将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虽小,唯太子所以令之——《资治通鉴》

表示愿意协助太子平继承王位,当时燕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已经进步白热化,后来市被还背叛了太子平,燕国大乱。

齐宣王派遣将军匡章帅兵十万进入燕国,当时燕国的士兵群龙无首,缺乏有效的领导,而且对国内的混乱十分反感,因此并没有阻拦齐军。

齐王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燕王哙——《资治通鉴》

在齐宣王的帮助下,太子平虽然从子之的手中夺回了权力。但是齐军却并没有撤退的意思,他们占领了燕国全境,似乎打算长期驻扎下去,并将燕国吞并。而且当时的将军匡章没有约束好部下,导致军纪混乱,在燕国内大肆劫掠财物,奸淫妇女,“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

燕人无法忍受,太子平于是派人向其他诸侯国求救,当时赵、韩、秦、楚都不愿意看到齐国把燕国吞并后势力增强,因此向齐国施加政治压力,齐国这才被迫撤离燕国。太子平继位以后因此发誓说“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所以乐毅伐齐在公道上占据了优势,这次出征乃是一雪国耻,师出有名,是谓以“有道之师伐无义之国”,燕国在公道上就胜了;齐国无义,落井下石,它在公道上就败了,这是其一。

齐国霸道,诸侯惊恐,此是其二齐国和燕国之间的梁子乃是齐宣王时代的故事,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继位,秦齐争霸进入白热化。周赧王中三十年(公元前285),齐湣王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灭亡宋国。后者势力在宋康王时代达到巅峰,走上了疯狂扩张的道路,是谓

“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

在宋康王的带领下,宋国隐隐有取代周王室的野心。

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天下之人谓之“桀宋”——《资治通鉴》

齐湣王自然不能忍受宋国的崛起,因此在这一年集结军队攻击宋国,并灭亡了后者,“齐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于温”,齐国吞并宋国以后,势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齐湣王如同宋康王一样,随着国力的强盛,也开始走上四处扩张的道路。

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

这让齐国因此结怨于诸侯,因此在各诸侯之间已经失去了支持。确实,当时仅仅凭借燕国的实力如果和齐国单打独斗,燕国多半不是齐国的对手。因此燕昭王命令乐毅联合其它诸侯国一起攻打齐国,这就是“五国伐齐”。

燕国牵头攻击齐国,因此“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资治通鉴》)”,由此可见,齐国在天下形势中已经处于不利位置,结怨于诸侯,孤立于天下,这是齐国必败,而燕国必胜的理由之二。

齐王骄纵,得意忘形,此是其三齐湣王在灭亡宋国以后,日渐出现骄纵之心,主动破坏合纵之约,南面出兵攻打楚国,西面出兵攻打三晋(韩赵魏),其试图取代周王室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可谓是“齐湣王之心,路人皆知”。

这让齐湣王破坏了合纵之约,失去了楚国和三晋的支持,将自己曾经昔日的盟友推倒对面成为敌人,可谓是树敌于诸侯,自绝于天下。齐湣王当时的傲慢和骄纵可以从齐国战败以后他的态度来佐证,五国伐齐第一阶段取得胜利后,其余四国都撤兵回国。

只有乐毅当时决定继续深入,齐湣王不敌,逃出齐国,跑到了卫国避难。当时的卫国君主不仅把自己的宫殿让出来给齐湣王居住,而且还对这个狼狈不堪的君主俯首称臣。危难之间卫国还能接纳自己,齐湣王本该感恩戴德,可是却对卫国君主出言不逊,态度傲慢。

这招致卫国臣僚的反感,齐湣王因此被赶出了卫国。又流落到了邹国、鲁国,但依然不改之前的傲慢态度,依然对两国君主言辞傲慢,最终这位君主终于没有了立足之地,只好逃回齐国,躲藏在莒城,最终被楚将所杀。

齐王出亡之卫,卫君辟宫舍之,称臣而共具。齐王不逊,卫人侵之。齐王去奔邹、鲁,有骄色,邹、鲁弗内,遂走莒——《资治通鉴》

齐湣王的傲慢态度必然导致他在五国伐齐之前轻视敌人,误认为齐国军队天下无敌,结果因为指挥失当,强大的齐国军队兵败如山倒,在诸侯联军的攻击下溃不成军。这种轻视敌人的傲慢态度是齐国必败的原因之一,也是燕国必胜之三。

简单来说,看似难以与齐国抗衡的燕国之所以敢于发动这场战争,是因为它占据了三大优势:

兴兵问罪,师出有名,此次出战是为了一雪国耻,因此燕国士兵士气高昂,内部团结,凝聚力强。而且容易得到其它诸侯的同情和支持。齐国崛起,诸侯打压,五国伐齐也是各个诸侯在战略上遏止吞并宋国后,齐国的崛起,以免齐国的势力过大,最终损害各个诸侯的利益。齐国背叛,联盟瓦解,齐国攻打盟友楚国和三晋,破坏了合纵之约,让原来的敌人秦国变成了自己,失去了诸侯们的支持,因此各个诸侯和秦国一起联合起来攻打齐国。综上所述,燕国才敢于发动打击齐国的战争,可谓是计划周密,有备而来,不难怪齐国会被打败了。

亲,对这个回答满意的话,点赞关注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二百九十一):君子不忧不惧。 北洋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段祺瑞再次坐上北洋的头...
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绽放 列车在祖国大西南的群山峻岭间飞驰,这里有壮美的山川,有厚重的历史,有绚丽的文化,有欣欣向荣的发展。 ...
原创 唐...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在这个朝代曾涌现出无数家喻户晓的诗人。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诗人,这位诗...
原创 施... 林冲被高俅陷害后,发配到沧州,途径野猪林的时候,押送林冲的董超和薛霸,要打死林冲。关键时候,鲁智深及...
原创 勤... 如果要说古代皇帝中最勤勉的皇帝,小编相信清朝的雍正皇帝绝对名列最前面。雍正帝的勤勉可不是史籍中的文字...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最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阴谋家当数司马懿,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这五个人,只有司马...
《似锦》大结局:甄珩拒婚原因曝... 《似锦》大结局了,每个人都迎来了自己的美好结局。郁锦登基,姜似被册封皇后,姜湛和楚楚姑娘终于表明心意...
原创 中... 在中国古代,评价一个政权的好坏是有自己的一套逻辑的,像汉朝,唐朝等朝代,文治武功鼎盛自然受到好评;像...
“孙宋精神”如何在新时代传承?...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一场“孙宋精神”进社区数字体验周活动,于3月18日至3月21日在石门...
原创 在... 熟悉清朝历史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清朝有十二位皇帝,这皇帝的名号,小编也就不再一一叙述了,很多人都不...
原创 长... 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秦国武安君白起进攻韩国,攻克了野王, 完全截断了上党地区与韩国本土...
原创 宋...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这句诗,把古代底层老百...
文献捐赠燃文化薪火,赤子深情铸... “感谢您引来的这些资料,为我们的史料提供了更多维度的佐证。”今年1月,资阳市安岳县图书馆迎来了一批“...
游永吉县博物馆 穿越时空 与历... 永吉县与吉林市在历史上有着紧密的行政联系。清代雍正四年,清政府在永吉地区设立永吉州,这是吉林地区最早...
原创 台... 清朝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夜,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福临)去世。虽然对于顺治的真正死因或去向存疑,...
原创 白...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国派大将王龁攻打韩国的上党,结果让人大跌眼镜,面对秦军大军压境,上党没有投降秦国...
四川博物院专家:古代长江祭祀传... 成都3月22日电(单鹏)四川博物院的东北角有一座小亭子,亭内有一尊高近3米的青铜神像。神像身着中国传...
原创 他... 在中国桥梁史上,南京长江大桥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
海安:烽火中结缘的红色基因 因一个名字结缘、因同一种担当奋进。在历史的漫漫征途中,海安市李堡镇与一支连队因共同的名字,结下了难以...
原创 东... 桓温姿貌伟岸,豪爽大度,文武双全,英略过人。咸康元年(335年),桓温出任琅琊内史、辅国将军。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