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综合实力分析:同为“武庙十哲”,乐毅比白起强
迪丽瓦拉
2025-08-29 10:05:28
0

综合能力,同为“武庙十哲”,乐毅比白起强很多。白起有乐毅一半的智慧,也不会落得杜邮自刎的下场,乐毅的“智慧”,白起一辈子也学不会。

战国时期,能将军事玩得炉火纯青,有这么几位:吴起、白起、李牧、乐毅,无论遇到什么对手,都能横扫,令对手闻风丧胆。

一流的军事,加上一流的政治智慧,只有乐毅一人,吴起、白起、李牧的下场都很悲惨。凭借人数、国力获胜的王翦,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但对打李牧两次失败,感觉要弱一点。

白起、乐毅,一个时代名将,主要战斗事迹在公元前3世纪前期,说不定他们还曾见过面。例如,白起暴打韩国、魏国、赵国时,乐毅则横扫国力仅次于秦国的齐国。

从军事角度对比,白起、乐毅各有优点,个人感觉乐毅更强。原因很简单,白起背后有强大的国力支撑,秦国一己之力,几乎可以正面与东方六国掰手腕。

不能否认,白起确实很厉害,但秦国强大,是获胜的保障。例如,长平之战初期拼消耗,廉颇玩不起,赵国出现粮食危机,赵王临阵换帅。

赵括挂帅,秦国也悄悄换白起上阵,结果坑杀赵军45万,但秦国也损失十几万士兵。再则,为了赢得胜利,秦昭襄王征发河西16岁以上男丁,把国运压上去。

相对白起而言,乐毅后背的资源实在太少了。燕国,战国时一个“小国”,位于寒冷的辽东,也就比韩国强一点。再则,乐毅到燕国之前,齐国就杀死他们的国王,差点灭国。

乐毅,如同吴起,即便集团实力弱小,也能扭转颓势。乐毅协助燕昭王,励精图治,训练兵马,改革内政,整顿军务,积蓄国力。

284年,乐毅献计,让燕昭王联手赵国、魏国、秦国、韩国,组建“五国联军”一起讨伐齐国。乐毅威望高,五国推举他为主帅,杀向第二强齐国。

济西之战,乐毅打残齐王亲率的主力20万,名震天下。接着,乐毅遣散“联军”(人数不多),独自率兵作战,夺取城池七十多座,齐国仅存莒、即墨两城。

从政治、生存智慧角度看,白起远不如乐毅,差别太大。俗话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见面”,乐毅能活下来,得以善终,且子孙享福,自然有他的智慧。

白起,号称“杀神”,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杀戮众多。例如,伊阙之战,斩首韩魏联军24万;鄢郢之战,屠戮百姓数十万,淹没楚国都城;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只留下几百儿童兵。

单纯看战斗数据,白起确实了不起,却断了退路。白起每次战斗,或者攻取一座城池,都要举起屠刀,震慑对手,这并不明智。因为,一旦自己遇到困难,没人愿意收留他。

都知道,白起能崛起,与魏冉关系很大,但新任的丞相范雎跟他关系不好,非要弄死他。秦昭襄王担心白起功高震主,也有了杀心,而白起却无法逃走。

白起临死前,不由感叹:“我一生杀戮太多,用欺骗手段杀了赵军数十万,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白起拔出佩刀,自刎而死,英雄陨落。

乐毅的政治水平与生存智慧,堪称一流。乐毅知道,齐国人心不稳,虽说已经设立郡县,一旦燕军遇到挫折,他们就会反抗。

对此,乐毅没有杀戮,而是减轻赋税、刑罚,奖励耕织,兴办学校,拉拢地方名士,逐步瓦解他们抗争意识。至于莒、即墨两座城池,围而不攻,先消化占领的地方,与齐王抢夺人才,这是一种心理战。

乐毅手握重兵,且是“外来人”,燕国官僚对他意见很多,新继位的燕惠王跟他关系本就不好。如此,乐毅很识趣,骑劫前来接管军队时,立刻跑去赵国,而不是回燕国。

乐毅知道,自己回到燕国,只有死路一条,即便不死也会被冷落。但是,去赵国就不一样了,乐毅威望高,能力强,一旦帮助赵军作战,燕国就得麻烦,甚至灭国。

留在赵国,燕惠王心存畏惧,也不敢为难乐毅的家人,反而厚待他们。果不出所料,乐毅到了赵国,册封望诸君,享受食邑;儿子乐间,则继承乐毅在燕国的昌国君爵位,世袭罔替,也是赢家。

此外,燕惠王书信送到赵国,承认自己错误,劝说乐毅回去时,乐毅写下了《报燕惠王书》,委婉表达自己的“难处”,故而留下忠臣美名,而非叛徒形象。

乐毅能逃到赵国避难,而白起却不能,为何呢?很简单,白起得罪太多人,且杀戮过重;乐毅实行宽政,善待占领区民众,收买人心,还经常把战利品送给“联军”享用,故而人缘很好。

唐朝时,设立武庙,选十哲配享姜子牙,吴起、白起、乐毅入列,战国就这三人有资格。其中,吴起与白起打仗厉害,却无法善终。乐毅有“伐齐之功”,打出燕国名气,逃奔赵国时得到厚待,且安享晚年,确实不简单。

战国高手如云,同样是“武庙十哲”的诸葛亮,则以管仲、乐毅为榜样。管仲是“春秋第一相”,协助齐桓公夺取霸业,“九合诸侯,尊王攘夷”,乐毅能和管仲并列,可知他综合能力之强悍。

参考书目:《史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将... 内史腾,一作内史胜,战国后期秦国将领(生卒不详)。秦王政时任内史,名腾,姓氏不详。秦王政十七年(前2...
原创 韩... 古人评韩信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是韩信祠中的一幅对联,“生死一知己”指的就是萧何,“存亡...
原创 司... 司马懿字仲达,在历史上,司马懿是一个非常善于伪装与隐忍的政治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装病甚至自残...
原创 诸... 诸葛亮最终选择让蒋琬接班,而不是自己最欣赏的弟子姜维。在我看来,姜维相比蒋琬,有以下不足之处。 1、...
在时代大潮中,如何守住城市文化... 讲座嘉宾陈平原教授 2025首期《岭南大讲堂》现场 ...
原创 为... 刘邦是大器晚成的一代帝王,刘邦也是从草根逆袭成皇帝的人。确切地说刘邦是在四十七岁才开始起义的,他仅用...
原创 莱... 抗战结束之后,国民党军拥有600多万大军,编制十分混乱,蒋介石考虑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加起来...
原创 刘... 文/四季文史 “兔死狗烹”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熟悉了。它的意思是指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
原创 为... 刘备让人熟知的儿子有四个,分别是刘封、刘禅、刘永,以及刘理。但是从相关史料来看,在公元196年,刘备...
原创 袁... 袁术与袁绍有隔阂,袁术向公孙港求援,公孙浪派刘备驻守高唐,单经驻平原,陶谦驻守发于,以此来逼迫袁绍。...
原创 韩... 韩信之前根本就没有打过仗,萧何是通过自己观察人的经验以及在跟韩信相处过程中,通过生活的点滴发现韩信是...
原创 如... 刘封原名寇封,原本是荆州的一个富二代,罗侯寇氏。刘封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
原创 历...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百家争鸣,墨子所代表的墨家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
原创 历... 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可惜唐朝的太子不得善终挺多,比如唐太宗时期的太子李承乾因涉及谋反最终被废为庶民,...
原创 距... 距离毛主席将大寨定为农业模范已经过去50多年了,如今的大寨,不仅没有变成鬼村,反而发展的更好了。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史研究中心成立... 3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
原创 三... 三国演义:华容道,诸葛亮为何要故意放走曹操?专家:不放他们就完了! 《三国演义》故事里有许多著名的经...
原创 十... 13世纪,那是游牧民族最为鼎盛的时期,在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带领下,蒙古铁骑西征南伐,横扫欧亚大陆,可...
原创 同... 在中国古代,特别讲究搭配,从经典小说中,我们也能看出搭配的重要性。 比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团队和《...
原创 卧... 东汉末年三国分立,魏蜀吴鼎立之势难以撼动。那样的局势之下,必是你强我弱,互相争夺天下的争霸局面。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