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桥梁史上,南京长江大桥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考虑到当时中苏关系交恶,这座桥梁的诞生也包含很大的政治意义,被称为“争气桥”,这座桥梁建设总指挥是著名的将军书法家,曾担任江苏省军区政委的彭勃,常务副指挥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彭冲。
彭冲这个名字,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熟悉,可是对于建国之后江苏省的干部群众来说,无疑是家喻户晓的,尤其是1976年,他临危受命,参与中央工作组,迅速稳定了上海的局面,可以说是立下了大功。
彭冲是福建漳州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曾在漳州地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三十年代末,彭冲加入到新四军,成为我党领导下的武装骨干力量成员,在此期间,彭冲积极领导抗日斗争,并在苏南开辟了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彭冲成为华东野战军的一员,跟随部队参加了苏中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为新中国的创建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彭冲便来到江苏省工作,并且在这里彭冲一待就是二十多年,先后担任江苏省委秘书长、南京市市长、南京市市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职务,令人没想到的是,十年动乱开始后,彭冲竟然被打成“走资派”,被南京大学的“造反派”抓去揪斗了200多次,身心受到巨大的摧残,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年被江苏人民奉为“好市长”、“好书记”的彭冲,会被打成“走资派”,受到巨大的迫害。
幸好此时周总理对彭冲进行了保护,周总理点名彭冲参加学习班,随后任命其为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彭冲又回到了一线工作岗位,当时南京长江大桥正值建设的关键时期,身为建设副总指挥的彭冲与工人、技术人员和解放军吃住在一起,经过7个多月的奋战,南京长江大桥终于竣工,受到国内外的瞩目和关注。
此外,对于彭冲来讲,他一生中另外一个重大功绩,就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稳定了上海的局势。
1976年10月,党中央果断出击,将“四人帮”一举粉碎,当时“四人帮”在上海还有很多余党,他们鼓动民兵,企图发动武装叛乱,为此,党中央决定组成工作组入驻上海,工作组的阵容非常强大,其中核心人员一共有三个,分别是苏振华、倪志福与彭冲。
不得不说,彭冲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干部,他没有辜负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期望,来到上海后,与苏振华、倪志福等紧密配合,粉碎了“四人帮”在上海的亲信、骨干妄图发动武装叛乱的阴谋,并开展了对“四人帮”上海余党的揭批查,上海局势稳定后,苏振华与倪志福回到中央,彭冲则留了下来,他被任命为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在1977年8月召开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彭冲还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8年3月,彭冲当选为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成为副国级的领导人,随后彭冲以中国党政代表副团长的身份,随邓小平出访台湾,此外,在1980年9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彭冲还被补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随后又连任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作了大量工作。
1993年,彭冲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仍然在关注着国家形势的发展,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2010年10月18日,彭冲病逝于北京,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