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素以“神医”著称,又被后世称为外科圣手,被奉为外科鼻祖,代表着中国古代医术的天花板,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医学名人。目前学术界认为,华佗是东汉末年沛国谯人,即今天的安徽亳州人,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却提出:华佗是印度人,而且他提出的三条证据都让人不得不信服。
民国大师辈出,很多人都熟知鲁迅、胡适、郭沫若等人,而对陈寅恪少有耳闻。其实,陈寅恪的文学级别并不比这些人差,他是集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诗人、古典文学家等于一身的人物,被誉为百年难得一见。再加上他细心严谨的治学态度,所以对于华佗是印度人一事,并非是他信口胡来,而是经过了严密考证的。
陈寅恪认为,华佗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关于他的很多事迹却是有所夸大甚至是虚构的,比如断肠破腹、钻脑治痛等传说应该都是后人附会。而至于华佗的身世来源,陈寅恪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印度说”。他主要的证据有三条,被记录在他的一篇学术文章《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中。
一:名字之蹊跷
陈寅恪翻查天竺词典,发现有一个天竺词汇“agada”,意思是药,以前都翻译成“阿伽陀”或者“阿羯陀”,后来这个词省略改进变成了“gada”,意思是药神,而“华佗”二字的古音与“gada”极为相似,这说明华佗这个名字很可能是天竺语直接音译而来的。
而且,在印度语中这种省略方式并不少见。比如我们都知道佛教中有尊位叫做罗汉,其实它的名字是阿罗汉,只不过把“阿”省略掉了,我们便习惯地叫成了罗汉。华佗医术高明,中国称之神医,印度很可能称之为“药神”。
二:印度有类似传说
陈寅恪考证印度古籍,发现有“捺女耆域”的故事传说,与华佗的经历和手法十分相似。比如,耆域曾“利刀破肠,披肠结处”,还曾“金刀破腹,还肝向前”,这些是内科手术;还有脑科手术的记载,如“金刀披破其头,悉出诸虫,封著瓮中,以三种神膏涂疮,七日便愈”等。
更为关键的是,耆域也有为暴君治病而差点被杀的经历,只不过他幸而成佛,因此得免。这不就是华佗被曹操所杀的另一个版本吗?并且,中国古籍中对华佗的记载亦有雷同之处,如《敦煌本勾道》、《搜神记》载:“汉末开肠,洗五脏,劈脑出虫,乃为魏武帝所杀。”
种种雷同不禁让人怀疑,华佗的传奇经历很可能就是捺女耆域的汉化版。中国古人听说了耆域的神话后,便将它改编成了本土故事,添加进华佗的人生阅历之中。
三:早有张冠李戴的案例
将外国的神话传说,附会于本国的历史人物身上,这种事儿史学家并不是第一次干了。如魏晋风骨最突出的代表嵇康、阮籍、山涛等在内的七贤,这七人都是我国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是后世往往称他们为“竹林七贤”,其实这“竹林”本来与七人没关系,而又是假托佛教名词的舶来品。
以上便是陈寅恪提出的三条证据,有理有据,有假设有推理,令人信服。其实,还有其他一些细节同样值得我们思考。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而根据后世考证,麻沸散的主要成分构成为: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当归、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显然,其中最主要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曼陀罗花,而这种花的原产地就在印度。
还有,华佗身为汉末名扬天下的医学家,为什么没有给后世留下一丁半点的配方和著作?是不是他的事迹有所夸大,是不是他的身份有碍于知识的传播?
当然,这只是陈寅恪提出的观点,华佗的国籍究竟归属何方,目前大多数人还是支持中国说的,你怎样看待清华教授陈寅恪的推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