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秀才参加科考,屡次不中后恨透贵族,一朝得势:把他们全丢进黄河
迪丽瓦拉
2025-08-29 16:34:23
0

唐朝末年,山东菏泽西南有

一个叫黄巢的穷秀才,因为多次应试不第,怀恨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后来愤然起义,发兵攻陷了长安。

大约在

二十五年之后,又有一个书生,因为过往屡试不第,在当上了朱温身边的谋士之后,撺掇朱温,把三十多名进士出身的贵族文官,投进了黄河,史称“白马之祸”。造成这次惨祸的书生,名叫李振,本是朱温身边位列第二的谋臣。

史书记载,

李振“自以咸通、乾符中尝应进士第,累上不第,忧愤愤。”李振因为一直不能进士及第,他就心生怨毒。

每一次他上朝,必定有文官被贬或被杀。当时所有的人都视他为“鸱鸮”(鸱鸮俗称的“猫头鹰”,古人认为不祥)。

一、李振与“白马之祸”

唐昭宗时期,朱温弄权。天佑二年(公元905年)五月的某一天,夜空中出现了彗星。有占卜的人说:君臣将会有大难临头,想要避免,就要杀掉一批官员。于是,朱温和他的谋士李振等人商量,先是贬了一批不服从自己命令的官员。

到了

六月一日,朱温又假传圣旨,下令斐枢、崔远、赵崇等人自尽,借机铲除政敌。但是圣旨刚发出,突然又生出变故。朱温听从谋士李振的建议,不让他们自杀

。在李振的主持下,包括斐枢在内的30余名文臣,全部被带到滑州白马县一个叫做白马驿的地方,一起被扔进了黄河。

杀人不过头点地,为什么要搞得这样“迂回曲折”呢?原来,

李振认为:国家之所以管理得不好,是这一班文人浅薄,败坏了纲纪。于是,他对朱温说,你想要图谋大事,这班人就是绊脚石,不如尽早杀掉。

朱温问他怎么杀,李振就说:此辈谓清流,宜投入黄河,永为浊流。(《旧五代史》)

李振说:这帮沽名钓誉之辈,还敢自诩清流?今天就把他们全部扔进黄河,让他们成为“浊流”吧!朱温觉得这个建议很好玩,于是“笑而从之”。那么,李振为什么这么恨朝中的文士呢?这还要从他的过往说起。

李振的曾祖父,是唐朝的中兴名将李抱真。他的祖父跟父亲都当过太守,

到了他这一辈,祖先的谋略是继承下来了,可是运气却没有得到继承。青年时代的李振,是一个勤奋上进的读书种子。他曾多次参加唐朝的科举,希望考得一官半职,延续祖上的风光,

可他考了多次都没能“进士及第”。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唐代,考上“进士”和“进士及第”是不同的概念。简单点来说,古代按三甲取士,只有头甲的状元、榜眼、探花,才叫“进士及第”。二甲、三甲人数不定,考中二甲叫“进士出身”,考中三甲叫“同进士出身”。原来,李振并非一直没中进士,只是一直没有进入“全国前三名”。

李振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学生,

他那么努力,还一直都没考进“全国前三”,这个后果十分严重!这明显是考试制度的不公平。他认为

唐朝教育体系出现腐败,根源在哪里呢?肯定是唐朝朝廷本身的问题。

二、科举不公平产生的“怨毒”

我们都知道,科考是古代人才从下向上流通的唯一的公平途径。因此,寒门学子都十分重视科举考试。为了考取功名,许多书生皓首穷经,寒窗苦读数十年,而这种“苦读”是建立在完全脱产的基础上的。

古代中国靠农业立国,一个寒门学子脱产求学,背后的一家子要付出十年,乃至数十年的辛劳,还未必能得到好的结果。其“苦”状,绝对不是用几个成语能形容得出来的。

在“白马之祸”发生的三十余年前,黄巢就是因为贫穷,家乡遇到干旱,才发兵打进了长安。

但是,李振的情况和黄巢不一样。李振是唐代中举名将之后,祖父跟父亲都当过太守。史书也不曾提过他家道中落,从他后来的表现来看,一般史学家都认为他的才华并不逊于曾祖李抱真。那么

他为什么一定要考“全国前三”,考不中就恨上了文臣呢?

有人分析说,可能是因为他自视颇高,觉得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一个聪明人尽了全力去应付一场考试,考了很多次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他不会检讨自己,而是把落败的根源归咎到考试本身。于是他开始质疑,唐末的教育制度并不公平。

李振当上朱温的幕僚后,觉得唐朝之所以管理得不好,就是

因为朝上的这些文官,只是徒有其表的草包。他们明明是贪污腐败的“浊流”,偏偏要在人前充当“清流”,于是才提议把他们扔进黄河。

其实,造成李振的怨毒的根源,固然是由于科场的不公,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门阀势力垄断了仕途。李振虽然考了一个进士出身,或者同进士出身,也不能谋到一个满意的官职。

“白马之祸”的元凶除了朱温、李振之外,还有一个叫张策的人,因为早年曾经出家当和尚,后还俗应考,结果被主考官赵崇一顿奚落。说他最初是衣冠子弟,不想读书跑去当和尚,当和尚又吃不了苦,回来还想考进士?于是不让他考。

张策去参加另一场考试,结果又遇到赵崇当主考,仍然不让他参考。

还说,他来考试十次,我就给他打回去十次!要是张策的确没水平,直接打落是正常的。

假如仅仅是因为当了和尚又还俗就讨厌他,未免有点过分了。

结语

宁欺白发翁,莫欺少年穷。此话虽然不对(白发翁也不能欺),但是后生真可畏啊!

谁能想到几个唐朝书生,会趁着天下动乱而崛起,并且为了发泄对科考的不满,向权贵文官们发起如此惨烈的报复呢。这才叫:断人财路,如杀父母;阻人科考,如掘祖坟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韩信:生死一知己(萧何),存亡... 列位今日且听在下细说那"兵仙"韩信一生跌宕,且看这寒门小子如何从胯下钻出个开国元帅,又怎落得钟室血溅...
历史缝隙里的人︱儒吏完城:知县... 只要细细勾勒,人人都是传奇。“历史缝隙里的人”旨在调动密匝的清代史料,打捞历史夹缝中的跌宕人生。 嘉...
原创 漫... 大家好,咱们今天来讲一个历史上最厉害的天才,莱昂纳多达芬奇,我们总说达芬奇,这个达芬奇不是他的姓,他...
原创 二... 二十九军大刀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著名部队,以其独特的刀法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原创 历... 历史上的霍元甲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有禁止霍元甲习武一说吗? 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
原创 中...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个王朝。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他于公元前16世纪初建...
原创 满... 1644年,清兵入关,以北京为首都,从此大清朝的满人成为这里的常驻民。到1910年时,有人口统计,北...
原创 一...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替中无数的能人异士出将入相,将自己的大名留在了青史之中。不论是文臣也...
原创 盘... 西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王朝,前面几代君王都是明君。开创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前后近一百五十年...
原创 若...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二战后期,日本法西斯军队因为战略资源和兵力补给的不足,从一开始的进攻...
原创 盘... 中国历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里面记载了各种各样的王侯将相。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从秦到清大统一王朝的第...
原创 清... 我们知道清朝末期,从鸦片战争开始后,我们开始了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开始不断的被西方国家侵略,签订各种...
原创 雍... 说起清朝最勤劳的皇帝,大家肯定会想到雍正。他在位13年,一年只休3天,一天只睡4小时,堪称好皇帝的典...
原创 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丞相与宰相这两个职位频繁出现。很多人傻傻分不清“丞相”与“宰相”之间的区别,都以为...
原创 清...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对近现代的中国社会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一个王朝,毕竟它是离...
原创 偏... 宋朝应该是我国史书中,记载的正统王朝中,最“没有出息”的王朝了,没有做到真正的“大一统”。纵观两宋历...
北宋版 “纸牌屋”:三次相位更... 王安石两次辞相及熙丰晚期政局 在反变法派的大举攻击下,变法派左支右绌,再加内讧,最终以王安石辞相、罢...
原创 家... 在繁华喧嚣的成都古城,住着一位来自四川绵阳的王先生,他手中紧握着一枚满载家族记忆与光辉的钱币——己酉...
新展预告 | 前史堪师——14... 前史堪师——14世纪以来武备艺术特展 展览时间:3月28日至6月15日 展览地点: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
原创 举... 水深龙潜,河阔鱼藏。中华之夏朝,犹黄河之有龙门,长江之有荆江。浩浩荡荡的史籍中,夏朝如一隐者,藏身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