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一商人,引进番薯使饥荒得到遏制,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迪丽瓦拉
2025-08-29 16:35:33
0

番薯原产于南美洲,15世纪末期,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横跨大西洋,这一次航行除了发现了让他名垂千史的新大陆外,还发现了南美当地的农作物——番薯。

自此,番薯这一枚生命力顽强的农作物被哥伦布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带回了西班牙献给了伊丽莎白女王。

随着西班牙征战四方,攻陷菲律宾,为了解决当地粮米不足的问题,便将番薯这一农作物引进菲律宾进行种植。很快,这一能够亩产接近4000斤的超级农作物迅速在东南亚周围传播开来。

16世纪末期,万历年间,正值国家国力强盛,虽然明朝官方早已停止了对海洋的探索,但是来自民间的力量受利益的驱使却一直在海上大为活跃,高额的贸易利润使得海边居民对此趋之若鹜,下海经商已经蔚然成风。

此时的福建有一位名为陈振龙的郁郁不得志落榜秀才,在经历无数次科举失败后终于决定放弃仕途,转而同周围的邻居一起出海经商。

跟随船队来到菲律宾的陈振龙发现了当地特色农作物,他发现此物味道甘甜,且易于耕种产量又极大。作为曾经是读书人的他立马想到了国内遭受饥荒被饿死的难民们。

他想这种农作物或许可以拯救难民于水火,他随之心动,他决定将此作物带回国内进行推广与耕种。

但往往事与愿违,深知此作物有着重要作用的西班牙政府怎么可能允许一介外国商人将种子带离菲律宾。陈振龙试图将种子藏在麻袋中,塞在竹竿内。

不过在西班牙海关的层层盘剥下还是现出了原型,并且还因此受到了高额的经济处罚。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陈振龙得知运送番薯回国不一定需要种子,而是只需要有番薯藤就可以,甚至番薯藤相较于种子而言更易于存活,且生长更为迅速。

于是陈振龙将番薯藤编入汲水绳中,并且在其表面涂抹上污泥,使其看上去与汲水绳无异。果然,这一方法取得了效果,西班牙的海关完全没有发现绳子的异常,陈振龙得以躲过其检查蒙混过关。

1593年,陈振龙成功将番薯藤带回国内,番薯首先在周围进行测试性种植,发现效果非常好,而后在福建一带进行推广,逐渐开始向北延伸。

当时,我国北方因为气候寒冷,每年仅能产出一季大约300斤左右的小麦,而就算在气候温暖的南方,一年两季水稻产量也只有600斤左右。

但是番薯不仅在北方也可以种两季,而且它的亩产量分别为2000斤与4000斤。总计为6000斤。番薯的口感营养虽然与小麦水稻还有些许差距,但是这对于还在贫困线挣扎,尚未达到温饱条件的国内劳苦大众来说,无疑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陈振龙这一功劳使我国的可耕种面积扩大了四倍有余。国内人口也从明朝初期的0.7亿,一跃成为1.97亿。其引发的人口和食物革命,也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不平静的。明末清初,战乱四起,国内民不聊生,番薯这一超级农作物的发展自然也就停滞了下来。经过长达数百年的剧烈动荡之后,番薯才开始再一次进行广泛的传播。而彼时的国内人口却已经降为一亿左右。

赖于番薯“粗生贱养”的特性,当其他地方的灾民还在因饥荒而大量死人时,动荡结束后的福建却很快就恢复了粮食的供给。当时的福建可谓是遍地都是番薯,每家每户都以番薯为食。

得益于此,整个福建省的人口也从万历年间的173万人于道光年间增加到了1500万人。

随着时局稳定,国内人口开始逐步增长,康熙年间全国人民总数已经到达1.5亿人口。雍正年间,仅凭水稻与小麦的种植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人口。

人们开始想方设法开发荒山野岭进行种植,几乎所有的农作物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全军覆没。但是奇迹般的,番薯却顽强的生活了下来,并且有着不俗的产量。

为了挽救由于常年战乱导致几乎人口殆尽的四川人数,振兴天府之国。于是发起了浩浩荡荡“湖广填四川”活动。“

我从湖广来,我要到四川去”成为了大量移民对于不知他们方向路人的回答。大量福建人口涌入四川的同时也将他们种植番薯的技术带去了四川。被局限在福建的番薯也随之在南方更多地方开出了属于它的花朵。

乾隆初期,山东胶州天灾横行。陈振龙的子孙陈世元来到此地,决心将番薯的种植技术在此地发扬。于是自己联系了几个朋友共同出资,引入种子,在胶州当地进行试验。经过各种改良,最后番薯种植成功,在当地引发轰动,遂开始大规模传播与种植。

这一成功更加坚定了陈振龙的信心,他将种植番薯在全国范围宣传开来。并且出了一本《金薯种植法》免费发放给老百姓。经过陈氏子孙的不懈努力,番薯的种植方法终于逐渐在北方流传开来。

到了乾隆50年,皇帝终于认知到了番薯的重要性,决定发出圣旨,下令在全国大肆种植番薯,“使皆知种薯之利,多为栽种”。

至此,番薯种植终于从民间的自发传播,演变成了国家行为。这一段全国推广的路,一走就是200余年。

在番薯的广泛种植下,我国各朝各代的人口也从明朝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的约1亿人口,繁衍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3.13亿,到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又增长至4.3亿。

这其中能够让中华民族繁衍强大的根源,番薯的广泛传播确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老百姓看来,那一小根漂洋过海而来的番薯,就是先驱们,为我们带来的希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韩信:生死一知己(萧何),存亡... 列位今日且听在下细说那"兵仙"韩信一生跌宕,且看这寒门小子如何从胯下钻出个开国元帅,又怎落得钟室血溅...
历史缝隙里的人︱儒吏完城:知县... 只要细细勾勒,人人都是传奇。“历史缝隙里的人”旨在调动密匝的清代史料,打捞历史夹缝中的跌宕人生。 嘉...
原创 漫... 大家好,咱们今天来讲一个历史上最厉害的天才,莱昂纳多达芬奇,我们总说达芬奇,这个达芬奇不是他的姓,他...
原创 二... 二十九军大刀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著名部队,以其独特的刀法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原创 历... 历史上的霍元甲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有禁止霍元甲习武一说吗? 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
原创 中...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个王朝。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他于公元前16世纪初建...
原创 满... 1644年,清兵入关,以北京为首都,从此大清朝的满人成为这里的常驻民。到1910年时,有人口统计,北...
原创 一...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替中无数的能人异士出将入相,将自己的大名留在了青史之中。不论是文臣也...
原创 盘... 西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王朝,前面几代君王都是明君。开创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前后近一百五十年...
原创 若...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二战后期,日本法西斯军队因为战略资源和兵力补给的不足,从一开始的进攻...
原创 盘... 中国历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里面记载了各种各样的王侯将相。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从秦到清大统一王朝的第...
原创 清... 我们知道清朝末期,从鸦片战争开始后,我们开始了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开始不断的被西方国家侵略,签订各种...
原创 雍... 说起清朝最勤劳的皇帝,大家肯定会想到雍正。他在位13年,一年只休3天,一天只睡4小时,堪称好皇帝的典...
原创 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丞相与宰相这两个职位频繁出现。很多人傻傻分不清“丞相”与“宰相”之间的区别,都以为...
原创 清...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对近现代的中国社会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一个王朝,毕竟它是离...
原创 偏... 宋朝应该是我国史书中,记载的正统王朝中,最“没有出息”的王朝了,没有做到真正的“大一统”。纵观两宋历...
北宋版 “纸牌屋”:三次相位更... 王安石两次辞相及熙丰晚期政局 在反变法派的大举攻击下,变法派左支右绌,再加内讧,最终以王安石辞相、罢...
原创 家... 在繁华喧嚣的成都古城,住着一位来自四川绵阳的王先生,他手中紧握着一枚满载家族记忆与光辉的钱币——己酉...
新展预告 | 前史堪师——14... 前史堪师——14世纪以来武备艺术特展 展览时间:3月28日至6月15日 展览地点: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
原创 举... 水深龙潜,河阔鱼藏。中华之夏朝,犹黄河之有龙门,长江之有荆江。浩浩荡荡的史籍中,夏朝如一隐者,藏身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