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粟裕在战役指挥上有什么过人之处?四个特点造就了一代战神
迪丽瓦拉
2025-08-29 17:02:31
0

在我军历史上,开国第一大将粟裕以用兵有道、指挥有方著称于世,创造过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战例。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期间,粟裕充分展现出他善于组织大兵团进行重大战役作战的特点,而且保持着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因此在中国民间被誉为“战神”。

那么,粟裕在战役指挥上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呢?本文就从军事角度,为大家作一个深度解析。

一、在确定战役决心上,粟裕善于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粟裕能够充分理解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

他指出:我们的作战方向、作战对象和每一个战役、战斗的任务、目的,就是根据我们的政治目的和战略、策略要求来确定的。

当然,这是领导机关和高级指挥员的事,但作为下级指挥员,在受领任务时,必须力求正确理解上级总的意图,明确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及意义。这样才能树立全局观念,发挥主动性、积极性。

他以莱芜战役方计的确定为例,说明战役作战方针的形成,是统帅部与战区指挥员集体智慧的结合。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关于必要时放弃临沂的指示,陈毅关于“舍南就北”的作战方针的设想,华东野战军前委作战方案的制定和部署,上下结合,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一个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案就这样形成了。

其次,粟裕善于对战役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

对战役要素的分析是战役指挥员主动探索战役指挥规律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定下正确的战役决心和取得战役胜利的基础。

鲁南战役发起前,军委指示华野要歼敌整编第26师和快速纵队,这是一股强敌,是我军为了扭转华东战局的一个重大举措。

为求必胜,粟裕对鲁南的地形、民情、及敌我双方兵力对比和战斗力等各个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我军虽有不利因素,但有利条件更多,我军具有四倍半的兵力优势,敌整编第26师孤军突出以及敌相互之间存在矛盾。据此,粟裕定下了集中优势兵力歼灭鲁南之敌的决心。

1948年1月27日,军委电示粟裕组织华野3个纵队南渡长江,在南方数省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

粟裕在积极准备渡江作战的同时,对南下作战和在中原作战的各种要素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既有从战略全局上考虑两者的得失,又有从战役局部上的衡量,特别着重在能否调动中原之敌回防江南,我军南下后遇到的后勤支援困难,在中原战场打大歼灭战的可能性,以及中原地区的战场环境、军民关系、后勤保障包括伤病员救护和安置等问题进行了反复的思考。

粟裕提出暂不渡江南进和留在中原作战的建议,得到了军委的肯定,最终导致了豫东战役的发起和巨大胜利。

再次,粟裕定下战役决心要经过慎重考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粟裕曾经说:“有人问我,作为战役指挥员,你在鲁南战役的指挥上最突出之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慎重,从下定战役决心到组织战役实施的全过程,甚至在某些指挥细节上,都必须贯彻慎f}的原则,以确保关键性战役的胜利。”

二、在战役指导上,粟裕善于掌握战役主动权

1、粟裕善于先发制人,争取战役主动权。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在战役战斗上,要力争先发制人对于夺取战役主动权尤为重要,宣泰战斗即是我军在苏中前沿先发制人,打乱了敌人的进攻部署,从而取得苏中战役首战的主动权。

2、粟裕依靠谋略和灵活的战役、战术指导争取战役主动权。

孟良崮战役以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吸引、调动、疲惫、迷惑敌人,能动地创造和捕捉战机,莱芜战役中的“示形于南,击敌于北”,在黄桥战役中仅以四分之一的兵力防守黄桥,车桥战役中的“先取车桥,后取泾口”等,都反映了他在战役、战术指导上的灵活性,掌握了战役主动权。

3、粟裕利用上一战役成果创造下一战役的主动权。

粟裕曾经说过:宿北、鲁南两个战役的胜利,使我军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夺取了战场的主动权在以后作战中,进行莱芜、泰安、孟良崮等战役时,就主动得多了。

三、在战役力量运用上,粟裕善于机动兵力形成优势

粟裕在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时,用兵灵活,常能出敌不意,出奇用兵或连续转用兵力,迅速造成局部地区我军兵力优势的局面。

如苏中战役敌我兵力对比为4:1,黄桥战役约为5:1,但在每次战斗中,粟裕通过灵活机动地调整兵力,使我对敌形成了优势。

孟良崮战役中,我军在优势敌军的齐头并进过程中,依靠“耍龙灯”战术调动敌人,使我军对敌整编第74师形成了5:1的绝对优势。

粟裕认为,战役力量的对比不仅是兵力的对比,而且还是民众力、民心、政治力、经济力等因素的对比,因此粟裕十分注意运用兵力以外的力量。

比如,在黄桥决战中就成功地争取了李明扬等的中立,统一战线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实质上壮大了我军的战役力量,保证了黄桥战役的胜利。

粟裕指出:如果单以军事力量对比来说,那我们是不能进行这次黄桥战役的,是会失败的。我们是把各仲有利条件综合起来考虑的。

四、在战役实施上,粟裕善于机动和速决,擅长连续作战,以扩大战役影响和效果

粟裕认为机动是运动战的灵魂,是达成歼灭战的重要手段。而机动又分为己方机动和调动敌人两种方式,目的都是为了利于我方集中优势兵力,达成歼灭战。

例如,苏中战役期间,我军在宣泰两昼夜激战之后强行军一百几十里,保证了如南战斗发起的突然性。

莱芜战役中我军北上机动距离则长达150公里。

孟良崮战役我军调动敌人往返行军里程达1000公里以上,华野六纵两天山地行军100多公里夺取了垛庄,从而截断了敌整编第74师的退路。

粟裕在战役实施上还擅长连续作战,如苏中七战仅用了1个半月时间;宿北、鲁南、莱芜3个战役前后仅用了2个月,而宿北和鲁南战役仅间隔12天,部队由苏北转移鲁南,实际上是连续行军作战。

综上所述,粟裕在战役指挥上具有四个非常鲜明的特点,这正是他在解放战争中展现出的过人之处,也正是这四个特点,造就了这位名标军史的一代战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他一席话助力秦王拿下巴蜀,为秦国南征北战,而后神秘消失 (/文花开无田/图网络图片,如有侵权,烦请联...
原创 诸... 中国古代历史上出过不少能人和天才,他们中有的人精通诗词音韵,写下的诗词流传上千年,有的人则是能带兵会...
原创 【...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如愿登上了总理的宝座。纳粹党徒们为之欣喜若狂,在当天晚上的火炬游...
原创 八... 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在畅春园驾崩,“九子夺嫡”最终以皇四子胤禛胜利而结束。四阿哥接过皇权登...
原创 同... 我们知道,神话世界中的神仙无不高高在上,即使地位最卑微的小仙,也是凡人顶礼膜拜的对象。凡间最尊贵的帝...
原创 唐... 隋末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
原创 刘... 刘备倾全国之力为关羽报仇,攻打东吴,为何却不愿意带上诸葛亮? 公元221年,为了报二弟关羽的一箭之仇...
杨阜:忠义慷慨 智勇兼备 忠义慷慨 智勇兼备 杨阜(生卒年不详),字义山,天水冀县(今谷东县)人,曹魏名臣。杨阜出身的冀县,为...
如何评价雍正皇帝一生的功与过? 前言: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皇四子,初封和硕贝勒,而后册封和硕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康熙...
看一场考古展,走进“何以浙江”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娇俨 在我们心中,博物馆似乎总与“宝物”相联系,不论是玉琮王,还是鎏金阿育王塔...
历史上能力排前三的末代君主都有... 提到末代皇帝,人们往往联想到昏聩无能、骄奢淫逸的标签。但历史长河中,一些王朝的谢幕者并非庸碌之辈,他...
中世纪葡萄牙的骑士精神 葡萄牙北部的圣贡萨洛修道院 / 照片由埃德加·希门尼斯拍摄,维基共享资源 骑士理想作为一种标志中世纪...
原创 诸... 在《三国志;蜀书》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李严负责押运粮草。当时正值秋夏之际,又逢连...
韩信:生死一知己(萧何),存亡... 列位今日且听在下细说那"兵仙"韩信一生跌宕,且看这寒门小子如何从胯下钻出个开国元帅,又怎落得钟室血溅...
历史缝隙里的人︱儒吏完城:知县... 只要细细勾勒,人人都是传奇。“历史缝隙里的人”旨在调动密匝的清代史料,打捞历史夹缝中的跌宕人生。 嘉...
原创 漫... 大家好,咱们今天来讲一个历史上最厉害的天才,莱昂纳多达芬奇,我们总说达芬奇,这个达芬奇不是他的姓,他...
原创 二... 二十九军大刀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著名部队,以其独特的刀法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原创 历... 历史上的霍元甲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有禁止霍元甲习武一说吗? 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
原创 中...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个王朝。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他于公元前16世纪初建...
原创 满... 1644年,清兵入关,以北京为首都,从此大清朝的满人成为这里的常驻民。到1910年时,有人口统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