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在位仅有10个月,为何却达到了朱元璋和朱棣都没有达到的高度?
迪丽瓦拉
2025-08-29 17:34:04
0

首先看一下朱高炽的庙号,“仁”,一直被封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是各朝各代统治的主流思想,所以对于皇帝死后能以“仁”为庙号那绝对不是一般人。

第一个以“仁”著称庙号的是宋朝的宋仁宗赵祯,接着还出现了元仁宗、明仁宗和清仁宗,明仁宗就是今天我们要讲到的朱高炽。

宋仁宗赵祯13岁就登基成为皇帝,在位的时间长达42年之久,他的仁德不仅感动了宋朝的子民,甚至辽国的皇帝耶律洪基也因为赵祯的离世悲痛不已,可见宋仁宗在位的时候做了不少让人怀念的事情。

继明仁宗朱高炽之后的清仁宗在位时长是25年,元仁宗在位也有9年之长,但是短短在位10十个月的朱高炽也能获得“仁”的庙号多少还是让人不理解。

靖难之役,朱棣登基为王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

朱元璋越过自己众多儿子直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孙子朱允炆,来继承自己的皇位,为了让自己的孙子这个皇位坐得安稳还将自己的好几个儿子分布到明朝的各个边疆去坐镇,稳固大明江山。

等到朱允炆当上皇帝之后,人家可不这么想,各位叔叔就好像是一方割据的诸侯一般,掌握了一部分的兵权,一定程度上是在威胁自己的皇权,加上朱允炆身边的谋臣也主张削藩,于是建文帝朱允炆便开始了对自己的叔叔们动手,而前期目标就是这在诸多叔叔中权力最大的朱棣了。

后人对于朱允炆的评价更多会说削藩是建文帝走错的第一步,因为这一步的走错直接造成自己皇位不保,削藩打压最厉害的就是朱棣,虽然一开始的朱棣依然还是坚守着保家卫国的信念并且也一直在北京守住那方大明的江山不受到外族的侵犯,但是建文帝的削藩却将自己逼上梁山,不反抗的话,等待自己的就是一死。

于是,朱棣便开始打着保皇权、清君侧,诛杀皇帝身边小人的口号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这靖难之役打了好几年,最后朱棣也攻入皇城,但是他亲爱的侄子竟然不见了,即使后来朱棣登基心中依然有一根刺。

当时朱棣是杀掉了皇帝遗诏的官员,掩盖了事实真相自己拟了诏书上位的,所以一旦朱允炆再次出现,自己的这个皇位可能会受到威胁,所以朱棣在位的时候也四处在寻找朱允炆的下落。

朱棣立储的心思

一开始不用考虑储位之事的朱棣,这么一登基就得跟自己父亲朱元璋一样开始操心自己的皇位接下来要留给谁的问题了。

早在朱棣被朱元璋封为燕王的时候,朱元璋就很重视朱棣的这个长子朱高炽,因为这朱高炽是朱元璋亲信徐达女儿徐氏也就是燕王妃的儿子,所以朱高炽早早便被封为燕王世子。

朱高炽的性格跟朱棣的截然不同,朱棣是那种喜欢驰骋沙场的人,并且对于兵器大战酷爱,这点二儿子朱高煦就跟自己很像,加上靖难之役的时候,二儿子一直跟着自己出生入死,战场上也立下了赫赫战功,朱棣怎么能不喜欢这个跟自己如此相像的儿子呢?

反观朱高炽从小就是那种不喜欢动喜欢静静看书的人,也很喜欢吃,所以逐渐从一个小胖子变成了一个大胖子,胖到需要两个内侍搀扶着走,行动如此不便的儿子朱棣自然也就不喜欢,经常也就不带在身边。

在靖难之役最节骨眼攻打南京城的时候,城墙几次都攻打不下来,朱棣便对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说:“勉之,世子多疾。”

意思就是说,儿子加油啊,你大哥朱高炽体弱多病,以后我的位子就留给你了。

听到这句话的朱高煦拼命拿下南京城,很快朱棣也就夺取了皇位。但是等到朱棣要立太子的时候,朱棣却选择了朱高炽,虽然这其中不排除朱棣本身就带有的嫡长子继承制的思想,但是也存在很多因素在里面。

首先朱棣虽然喜欢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但是对于皇位的继承者最佳的选择并不是朱高煦,朱高煦为人张狂,虽然有军事才能,但是对于治理国家这块远不及自己的大哥朱高炽,甚至会耍心机烦事情,后面因为犯事被朱棣知道,朱棣想要将朱高煦贬为庶人,好在他哥哥朱高炽仁心没有这么做。

朱棣虽然不喜欢自己的大儿子朱高炽,但是内心还是很承认他的治国才华的,不然到了自己当皇帝的后期有20年的时间都是让太子朱高炽监国,虽然实际的皇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整个国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朱高炽一人在打理着。

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朱棣喜欢自己的孙子朱瞻基,也希望自己的皇位能通过朱高炽传给他,所以才会将皇位传给朱高炽。

朱高炽的贡献

再来朱高炽虽然在位的时间仅有10个月,但是他对明朝的贡献并不是登基之后的10个月所做的,而是要从靖难之役开始算起。

首先靖难之役的时候朱高炽在后方做好朱棣前方的补给工作,并且也守住北京城为朱棣赢得更多的时间,甚至朱允炆堂哥的一封离间信直接原封不动送到自己父亲朱棣手中表明自己的孝心。

接着朱棣登基皇帝之后,朱高炽监国的这20年时间里面,每天早起贪黑地管理国家,同时还要应对弟弟朱高煦的陷害。朱高炽为了让明朝的百姓更好地安居乐业,不仅减免了百姓的赋税,甚至还免费送粮食给灾区百姓,为百姓民生做了不少的好事。

等到朱高炽真正掌握皇权之后,更是将百姓民生放在第一位,短短的几个月,明朝百姓便能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下生活,这也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

正是有了朱高炽所推行的仁政才让经常处于连年征战的明朝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国力才得到恢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他一席话助力秦王拿下巴蜀,为秦国南征北战,而后神秘消失 (/文花开无田/图网络图片,如有侵权,烦请联...
原创 诸... 中国古代历史上出过不少能人和天才,他们中有的人精通诗词音韵,写下的诗词流传上千年,有的人则是能带兵会...
原创 八... 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在畅春园驾崩,“九子夺嫡”最终以皇四子胤禛胜利而结束。四阿哥接过皇权登...
原创 同... 我们知道,神话世界中的神仙无不高高在上,即使地位最卑微的小仙,也是凡人顶礼膜拜的对象。凡间最尊贵的帝...
原创 唐... 隋末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
原创 刘... 刘备倾全国之力为关羽报仇,攻打东吴,为何却不愿意带上诸葛亮? 公元221年,为了报二弟关羽的一箭之仇...
杨阜:忠义慷慨 智勇兼备 忠义慷慨 智勇兼备 杨阜(生卒年不详),字义山,天水冀县(今谷东县)人,曹魏名臣。杨阜出身的冀县,为...
如何评价雍正皇帝一生的功与过? 前言: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皇四子,初封和硕贝勒,而后册封和硕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康熙...
看一场考古展,走进“何以浙江”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娇俨 在我们心中,博物馆似乎总与“宝物”相联系,不论是玉琮王,还是鎏金阿育王塔...
历史上能力排前三的末代君主都有... 提到末代皇帝,人们往往联想到昏聩无能、骄奢淫逸的标签。但历史长河中,一些王朝的谢幕者并非庸碌之辈,他...
中世纪葡萄牙的骑士精神 葡萄牙北部的圣贡萨洛修道院 / 照片由埃德加·希门尼斯拍摄,维基共享资源 骑士理想作为一种标志中世纪...
原创 诸... 在《三国志;蜀书》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李严负责押运粮草。当时正值秋夏之际,又逢连...
韩信:生死一知己(萧何),存亡... 列位今日且听在下细说那"兵仙"韩信一生跌宕,且看这寒门小子如何从胯下钻出个开国元帅,又怎落得钟室血溅...
历史缝隙里的人︱儒吏完城:知县... 只要细细勾勒,人人都是传奇。“历史缝隙里的人”旨在调动密匝的清代史料,打捞历史夹缝中的跌宕人生。 嘉...
原创 漫... 大家好,咱们今天来讲一个历史上最厉害的天才,莱昂纳多达芬奇,我们总说达芬奇,这个达芬奇不是他的姓,他...
原创 二... 二十九军大刀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著名部队,以其独特的刀法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原创 历... 历史上的霍元甲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有禁止霍元甲习武一说吗? 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
原创 中...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个王朝。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他于公元前16世纪初建...
原创 满... 1644年,清兵入关,以北京为首都,从此大清朝的满人成为这里的常驻民。到1910年时,有人口统计,北...
原创 一...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替中无数的能人异士出将入相,将自己的大名留在了青史之中。不论是文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