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军入关是中华民族的幸运?有人还说是民族的大幸,依据到底在哪
迪丽瓦拉
2025-08-29 18:03:00
0

当时李自成攻陷了北京,将喘着最后一口气的大明王朝送上了亡命之巅。随后李自成在吴三桂和满清的合作夹攻之下,最终又拱手将好不容易打下的大顺政权递给了刚刚跨过山海关的满清军队。

清军入关,定鼎中原。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依我个人看法,积极作用还是远远要大于消极影响的。如果没有当时的满清入关、统一中国,那么谁也料想不到,如今的中国会发展成如何模样?

很多人不认同这个观点,我也能够理解。大抵都只是因为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在从封建社会迈向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当中,成为了发展的最主要拖滞因素。所以很多人便将中国近代发展滞后的原因全全都归结到了当时统治中国的满清政府身上,殊不知,“三千年之大变局”这种事儿要客观辩证来分析对待。

满清入关统治中国,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历史的结果,只要历史发展,朝代更迭,那么满清的入主中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偶然中的的必然,因为谁也料想不到千百年后统治中国的竟然会是满清。

满清的到来给国人增添了许多疑问,因为满清朝代所处历史阶段的特殊性,以及这个民族本身的特殊性,所以给国人造成了一定的假象。换作大明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话,那么后人又会给大明王朝扣上什么帽子呢?

从封建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对于中国这样封建味道极其浓郁的国家来说,必须要经过一场“革命和改革”的摩擦经历,通俗来讲,也就是一场“流血的战争”,如果想要使当时的中国社会步入近代社会,那绝非易事,更不是一次说说笑笑就能实现的大跨步。

因而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对于近代中国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而且对近代中国方方面面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这一切都要源自于大清王朝所处历史长河中的特殊位置。不少人如今仍然将中国近代的落后以及近现代革命的艰难通通都归结到满清政府身上,我们不能说这一切和满清政府没有关系,但满清政府对这些现象的作用,绝对不是取决性的。

01

清朝奠定了如今中国领土主权的法理依据,这一方面是权威且客观的。清朝前期通过一百多年开疆拓土的战争准备,奠定了现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领土雏形。明朝的国土面积要比清朝的国土面积小很多,当时明朝在接手元朝的领土时,就已经出现了“领土不完全接手”的现实,再加之明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区划,到崇祯皇帝执掌明朝大权的时候,明朝政府所辖实际领域已仅仅剩下了三百平方千米。

02

十四、十五世纪是西方文艺复兴的萌芽发展时期,有很多学者将清朝统治时期堪比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这其中最著名的学者要当属梁启超先生了。梁先生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的见解和胡适先生这方面的观点有些类似,这两位文学大家都认为中国古代书籍经过清代汉学的整理和抢救,才使得他们能够重见天日,这个举动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

世人也许只是听说过盛行于明朝的八股文,但却很少接触“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这句话。因为明朝在文学方面的禁锢和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使得当时的假书遍及天下,而明朝在文学方面的官方举动,却使得大量古书得以重见天日,民间私刻图书的风气才得以被遏制。

清代学术主张经世致用,这是顾炎武先生的说法,相比于明代学术而言,清代学术求实不浮夸是亮点。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回顾了明朝的兴亡得失,故而在此基础上以史为鉴,最终使得清朝学术分歧变得务实起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清朝前中期体现的比较淋漓尽致,只是因为晚清政府的没落和腐朽,才使得这种人民的责任感逐渐丢失。

03

“如果没有康雍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更就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是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后,势必分崩离析。”

这话不是我说的,这番话是戴逸先生所说,所谓的清史权威大家。大家可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没有统治才能的李自成,如果延续了他的大顺政权,那么当外国列强来临之时,当时的中国真的有抵抗之力吗?还是说手无缚鸡之力!

所以有人提出“清朝的入土中原,使得列强入侵中国的时间被推迟了200年左右”,当然这个命题有些片面了。但是当时流入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就曾经“大言不惭”过,他说“5000名欧洲军人就可以做到征服明朝,或者征服他们想要征服的省份。”现在再来看这句话,利玛窦当真是大言不惭吗?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我们都很熟悉,满清军队入主中原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悲剧性的,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的残忍举动别致化的“深入人心”。

“剃发易服”的推行过程更是血淋淋的一个过程,“满化”的目的在满清政府的心中无比强烈,对于如何尽快全民地完成这个过程,很多时候对于他们的做法,我们都是不忍直视的。

近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说:“清朝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近300年的屈辱历史。”

郭沫若先生的这句话,我不敢多做论述,但我想这句话还是片面化了,但从满清政府的污点入手,那么,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势必是灾难性的存在;但如果从整体来看,满清的入主中原,以及之后三百年的封建统治,终究还是利弊兼存的。

有甚者,利大于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他一席话助力秦王拿下巴蜀,为秦国南征北战,而后神秘消失 (/文花开无田/图网络图片,如有侵权,烦请联...
原创 诸... 中国古代历史上出过不少能人和天才,他们中有的人精通诗词音韵,写下的诗词流传上千年,有的人则是能带兵会...
原创 【...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如愿登上了总理的宝座。纳粹党徒们为之欣喜若狂,在当天晚上的火炬游...
原创 八... 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在畅春园驾崩,“九子夺嫡”最终以皇四子胤禛胜利而结束。四阿哥接过皇权登...
原创 同... 我们知道,神话世界中的神仙无不高高在上,即使地位最卑微的小仙,也是凡人顶礼膜拜的对象。凡间最尊贵的帝...
原创 唐... 隋末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
原创 刘... 刘备倾全国之力为关羽报仇,攻打东吴,为何却不愿意带上诸葛亮? 公元221年,为了报二弟关羽的一箭之仇...
杨阜:忠义慷慨 智勇兼备 忠义慷慨 智勇兼备 杨阜(生卒年不详),字义山,天水冀县(今谷东县)人,曹魏名臣。杨阜出身的冀县,为...
如何评价雍正皇帝一生的功与过? 前言: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皇四子,初封和硕贝勒,而后册封和硕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康熙...
看一场考古展,走进“何以浙江”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娇俨 在我们心中,博物馆似乎总与“宝物”相联系,不论是玉琮王,还是鎏金阿育王塔...
历史上能力排前三的末代君主都有... 提到末代皇帝,人们往往联想到昏聩无能、骄奢淫逸的标签。但历史长河中,一些王朝的谢幕者并非庸碌之辈,他...
中世纪葡萄牙的骑士精神 葡萄牙北部的圣贡萨洛修道院 / 照片由埃德加·希门尼斯拍摄,维基共享资源 骑士理想作为一种标志中世纪...
原创 诸... 在《三国志;蜀书》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李严负责押运粮草。当时正值秋夏之际,又逢连...
韩信:生死一知己(萧何),存亡... 列位今日且听在下细说那"兵仙"韩信一生跌宕,且看这寒门小子如何从胯下钻出个开国元帅,又怎落得钟室血溅...
历史缝隙里的人︱儒吏完城:知县... 只要细细勾勒,人人都是传奇。“历史缝隙里的人”旨在调动密匝的清代史料,打捞历史夹缝中的跌宕人生。 嘉...
原创 漫... 大家好,咱们今天来讲一个历史上最厉害的天才,莱昂纳多达芬奇,我们总说达芬奇,这个达芬奇不是他的姓,他...
原创 二... 二十九军大刀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著名部队,以其独特的刀法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原创 历... 历史上的霍元甲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有禁止霍元甲习武一说吗? 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
原创 中...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个王朝。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他于公元前16世纪初建...
原创 满... 1644年,清兵入关,以北京为首都,从此大清朝的满人成为这里的常驻民。到1910年时,有人口统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