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应该是我国史书中,记载的正统王朝中,最“没有出息”的王朝了,没有做到真正的“大一统”。纵观两宋历史,少有“高光”时刻,被人记住的永远是战败,割地赔偿,耻辱等等。
之前,有人对两宋有这样的评价:“北宋缺将,南宋缺相”,虽然并不完全正确,不过也能体现两宋时期面临的内忧外患很严重。不过尽管朝廷很窝囊,但是孱弱的南宋在结束之前也是迎来了难得的“高光”时刻,坚持了152年之久,虽然改变不了结局,不过我们能够从南宋的灭亡中受到不少启发。
说南宋之前,就不得不提到北宋了,北宋的灭亡真的很“窝囊”,北宋是被当时的金国灭亡的。创立金国的女真人人数并不多,当时女真人还相当原始,还是部落的组织形式。但是他们却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消灭了强大的辽国,要知道当时的辽国,从五代十国开始,经过将近两百多年的发展,在当时非常强盛,是宋朝最为强劲的对手。
在灭亡辽国之后,金国没有立刻全面南下,治理辽国领土上花了一些时间。直到公元1125年,金军围困开封,下一年金国就灭亡了北宋,制造了中原王朝最为屈辱的“靖康之难”。
不过,即便拿下北宋黄河以北大量的领土,但是以金国的能力,还是无法快速消化,想要向南推进,还是很困难的。于是拥立了傀儡张邦昌,刘豫,建立了伪楚和伪齐,用投降的汉人帮助自己治理。金国自己也在为下一次南侵做准备。
不过也正是金国的这两年准备,让局势出现了变化。之前金国在对阵宋朝的时候,局面一直被金国掌控着,一度攻下了宋朝的首都,俘虏了宋朝的两位皇帝。但是,现在的情况则是双方陷入了拉锯战之中,互有胜负。当时的金国主战派领袖,完颜宗弼也就是我们《说岳全传》中的老熟人金兀术了,在南侵的战争中吃了不少亏。
拉锯战打了十年之久,金兀术(jinwuzhu)在数次与宋军的交锋中,遭遇了惨痛的失利,最后不得不和南宋求和。在公元1141年,南宋和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实现了长期和平的局面。
对此,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金国能够灭亡北宋,却灭亡不了南宋?
首先能够肯定的是,女真人的战斗力很强,后来的后金也就是满清的崛起也是基于此,同样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辽国都不是他的对手,更不用说是身体素质不如他们的中原人了。
在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就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武将对于军队的控制,此后就形成了“重文轻武”的习气,武将没有地位,更不用说是士兵了。在《水浒传》中犯了重罪都是要发配充军的,可见军队的素质令人堪忧。
所以在面对金国的入侵,除了李纲,宗泽等主战派在努力之外,从皇帝到大部分文臣,朝廷上下都是少有抵抗的声音。消极抵抗,积极求和,再加上军事实力差,使得北宋很快被灭亡。
而在南宋初期,面对民族危亡的关头,军民齐心保家卫国,以岳飞,韩世忠、刘锜等为首的优秀将领,在反抗金国入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克制金国军队的方式,在各个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让金军无法前进。处于金军统治区的汉人,也团结一心,在后方给金军的统治带来压力。
还有就是我国地势的原因,北宋在建国之初,在对北方用兵的时候,就处于劣势,这要拜石敬瑭所赐,燕云十六州全部在辽国手中,在北方几乎无险可守。黄河两岸都是平原,金国的骑兵几乎没有受到阻碍。
但是,到了长江,淮河一带,地势就复杂起来,水路,丘陵比较多。骑兵无法展开,而且金军的水军也不如宋朝,比如“黄天荡之战”中,就利用了地势和金军水军的短板,虽然结果是宋军失败,不过有观点认为,黄天荡之战后,金军不敢再轻易渡江,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南宋江山。
不过,后来灭亡南宋的蒙古人比金人更加可怕。蒙古帝国的强大是世界公认的,横扫亚欧大陆,没有敌手。
从公元1210年铁木真进攻西夏,一直到南宋被忽必烈灭亡,前后一共经历了70年,其中南宋和蒙古对抗了45年之久,直到最后崖山海战结束,南宋灭亡。
可见实力才是硬道理。当然,南宋之所以在和蒙古的对抗中撑了这么久,也有观点认为蒙古帝国的野心是整个亚欧大陆,不是单单从政权的远近来决定,先易后难,南宋相比之下是块“硬骨头”。
一直到1258年,蒙古才正式进攻南宋,宋军一边抵抗,一边求和。不过在下一年,蒙古当时的统治者蒙哥,在进攻合州钓鱼城时染病去世。他的弟弟忽必烈回去争夺汗位,蒙古对南宋的军事行动就此停止。忽必烈处于内部稳定的考虑,还有在军事上没有完全的优势,于是与宋朝言和。但是,在公元1268年起,由于宋朝将领刘整的叛逃,蒙古大军开始围攻襄阳,经过长达六年的苦战,蒙古军队拿下襄阳。此后南宋再无还手之力,直到1279年,南宋灭亡。
因此,从上文可知,南宋之所以能够保留这么长的时间,依赖于爱国将领,军民团结一心,占尽了地利等等,每次到了危亡关头,总能够爆发超强的战斗力,即便对手再强大,也敢于和他们战斗。只是当时的南宋统治者,南宋的朝廷,实在是腐败透顶了,有这样的人指挥,即便南宋有不少名将,也无力回天。可能宋朝在开国之初,就埋下了不少“地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一个爆炸了而已。
纵观整个的宋朝,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发达的经济,思想,文化,更要牢记那些为了国家奋不顾身的人民,当外敌入侵,绝不是依靠金钱,权力,妥协,投降来赶走他们。而是要上下齐心,众志成城,让侵略者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