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清朝时期,慈禧太后可谓是一代天骄的风云人物。这位在历史上排名仅次于武则天的唯二女权统治者,垂帘听政,把持朝廷多年,几尺高墙之内,搅得天下翻云覆雨。
本为秀女出身的慈禧,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大获全胜当上了太后。靠的是权官达贵的家世?亦或是倾国倾城的
绝色?看到慈禧晚年的照片,世人都说慈禧丑,清朝外国人却说:太后娘娘是皇城第一美人。
慈禧长相究竟如何一直为世人争论不休,慈禧到底是美是丑?
入宫选秀,一路高升
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年仅十七岁的叶赫那拉?杏贞选秀入宫,选秀之日众多女子争相竟美,慈禧本家世平平,只这一日,慈禧便顺利通过选秀,进宫为妃。据史料载:“叶赫那拉?杏贞,长相端庄,秀丽如兰,赐封为兰贵人。”
华绝代之佳人,唯其百人之中脱颖而出。由此可见,慈禧的容貌在当时是极为出色的。
若不是倾城的容貌,这平平无奇的家世对前朝实在无所助益。否则慈禧又怎当得上此贵人称号呢?
仅仅五年,慈禧便一路高升,直至贵妃,可见慈禧的姿色在当时来说甚为出众,因此便颇得咸丰皇帝宠爱。
据当年宫中的婢女回忆慈禧时曾言:“娘娘丽质天成,艳压群芳,极为得宠,宫中无人能出其右者”。由此可见,
慈禧在当时的美貌算得上是绝代佳人了,才得以在咸丰皇帝身边承宠多年。
慈禧曾言:“宫人皆以我为美之典范。”慈禧对于自己的美貌亦颇为自信。宫中家世显赫佼佼者众多,众多妃嫔之中,唯有慈禧一人极尽宠爱,脱颖而出。据《清史》记载:慈禧入宫之时本是人微言轻贵人之位,仅仅五年之内,便是仅次于皇后之下贵妃之位。
本是家世平凡一介女流,慈禧硬是凭借着自己的美貌及一些过人的手段,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当上了大清国的太后。不得不说,
慈禧除了善于利用自己的姿色之外,还是颇有野心和手段的。足智多谋之计策,艳若桃李之美色,助得慈禧步步登高,终得偿所愿。
德龄公主:“无人能及她半分”
慈禧生前最喜爱的便是德龄公主。德龄公主年少时曾至西洋留学,见识极为广泛。慈禧太后晚年时期,多是由德龄公主陪伴身侧。
据德龄公主回忆慈禧时曾说道:“太后娘娘虽已至晚年,但她脸上却风采依旧,依然每日神采奕奕,她身上的气质无人能及她半分。在她年轻的时候,实在是个国色天香的绝美女子,因此在皇帝身边得宠多年,宫中众多佳丽中她的美貌也是极为突出的。”
德龄公主对慈禧容貌的评价极高,由此可见慈禧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美人了。在三千佳丽的后宫之中,多年以来慈禧依旧得万分荣耀。多年期间,亦唯有慈禧一人为皇帝诞下皇子,可见其倾城之姿颇得皇帝喜爱。
在皇帝眼中,慈禧便是风华无二的美人。
代后世:“言过于实,奇丑无比”
清代晚年时期,西洋照相机传入中国,因此慈禧晚年的容貌才得以摄影保存下来,后人得以瞻仰她的风采。当时的相机技术远不如当今先进清晰,照片皆为黑白底色,亦无半分修饰,却依旧可见慈禧长相端正,杏眼桃腮,在当代来说已是风姿绰约了。
不少国人却认为慈禧“言过于实,奇丑无比”。 只能说每个年代个人的审美观念不同罢了。或许是古今之际审美不尽相同,亦或是由于世人对其祸国殃民的偏见罢了。流传下来的照片皆是慈禧老年时期所照,
若要看她年轻时的美貌如何,只能看她曾经的画像了。
外国人卡尔:她是皇城第一美人
在国人眼中,慈禧骄奢淫逸,丑陋不堪。
在外国人眼中,慈禧俨然是位成功美貌的女性典范。
清光绪十三年,一国外女性友人卡尔奉命进宫为慈禧画像。据卡尔书籍中的回忆里谈到慈禧:“自一进宫,我便被慈禧太后那一身无与伦比的气质吸引了。我静静地看了她好久,我从未见过如此气质而坚强的女性,我一点都不相信她今年已快六十多岁的年纪,慈禧太后当得上皇城第一美人。”
国人认为慈禧是个丑女,
外国友人与德龄公主对其容貌却极为肯定,不可否认在清朝年代,慈禧的美色亦算得上一等一的精致了。直至晚年时期,慈禧的气质与风采丝毫不逊于青年时半分。
慈禧生性爱美,晚年时期更是极尽精致与讲究。慈禧不喜熏香,为使空气洁净,宫中一年四季皆以新鲜水果置于各个角落,每年光这熏香的水果便要几十万斤。慈禧的胭脂水粉等精致之物,经由宫女精挑细选,层层精细工序之后方可使用。“老太后对于这些是非常讲究的,丝毫马虎不得。”
因其注重保养,晚年时期容貌依旧娇媚万分。德龄公主与卡尔皆认为慈禧“直至晚年却依旧容貌
昳丽”。国人都说慈禧丑,清朝时外国人却称慈禧为大美人,这只是时代审美的差异罢了。
强势其一生,深宫其妇人
望其一生,
慈禧靠着她姣好的容颜与姿色,成就了她的野心和名声。世人对她的评价大多不善甚至深痛恶觉。慈禧统治清朝多年,背地里却只是她一人的孤单与寂寥罢了。
这位在历史上排名仅次于武则天的唯二女权统治者,垂帘听政长达四十六年,玩弄权术,在这富丽堂皇的深宫内苑,几度云卷云舒,几度跌宕起伏,历尽其辉煌而又传奇的一生。
慈禧早年丧夫,无他人可依靠傍身。懦弱的侄子不堪大用,外国列强虎视眈眈。慈禧虽一介女流,却凭一己之力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清廷江山几十年。
世人对于慈禧大多是恨之入骨。晚清覆灭是历史必然,或许正是因此缘由才掩盖了其功德之长吧。在笔者看来,慈禧也是一位痛失丈夫,生活在深宫内苑里的悲惨女子罢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