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一生坎坷曲折,做过皇帝,也当过战犯;享受过,也流亡过。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溥仪三岁便继位为帝,从此失去了童年,或许,皇家也从没有童年的存在。幸运的是,溥仪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得以善终的亡国之君,直到1967年才去世。
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年仅三岁的溥仪做了皇帝。
据说慈禧确定溥仪为继承人时,光绪帝尚处于弥留之际,得知新皇是年仅三岁的溥仪时,沉默半晌,无奈说道:
“找一个年岁大些的岂不更好吗?”
不过这太后的旨意谁敢违背呢?当时的清廷已经快走到了尽头,年幼的小皇帝根本没有办法处理朝政,于是,清朝最高的统治权就落到了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手里。
隆裕太后是个女人,无法做皇帝,摄政王载沣是个成年王爷,声望又很高,而为什么他没能坐上皇帝的宝座呢?
其实溥仪即位,除了年龄太小,并无其他不妥之处。
于公,按照出身来说,溥仪的父亲载沣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祖父爱新觉罗·奕譞是道光皇帝第七子。但是按照光绪的遗愿,还是更希望自己年长的弟弟或者是有才干的堂弟继位,延续大清帝业。
而慈禧临终前已经想好要立新帝,当时的皇族呼声最高的莫过于载沣。但是慈禧只顾自己娘家跟侄女利益,找他那样一个小孩子做皇帝。而载沣是光绪帝的亲弟弟,能力强,人脉广,血统纯正,素来威望不低,如果让他继承皇位也是名正言顺的。
隆裕是慈禧的亲侄女,叶赫那拉氏的后人,慈禧希望在她走后,隆裕能够当上清廷的掌权者,而载沣已经成年,远没有还是三岁小孩的溥仪好控制,如果让他做了新帝,那隆裕想掌权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为了让自己家族得利,慈禧还是决定要找一个小孩子来当傀儡,所以慈禧选择了溥仪。
其一是溥仪年龄小,好控制,如果他做了皇帝,隆裕就可以用太后的身份仿照自己一样掌控大权。其二溥仪是载沣的儿子,就算载沣想做皇帝,也不会和儿子去争,那么隆裕的权力就能够留存下来。还有一个原因,同治与光绪本身就是兄弟辈分,假如再找个弟弟即位,显示大清朝皇脉后继无人,让国际友人和民间百姓耻笑。
基于这样的原因,慈禧便通过自己的势力去暗中操控整件事情。就这样,年幼的溥仪成了皇帝。而溥仪做了皇帝后,他的父亲载沣成了摄政王。
按理说,就算溥仪是皇帝,以载沣的身份地位完全可以去推翻他从而取而代之,为什么他没有这么做呢?
这其中有四点原因。
第一点两人毕竟是父子关系,而且载沣很喜欢溥仪这个儿子。自从溥仪出生后,载沣就将他视为自己的掌中宝,就算是自己当了皇帝以后也是要把皇位传给溥仪的,那么既然现在儿子做了皇帝,复有何求?
而慈禧也正是算准了载沣会因为这层关系不会去自己当皇帝,才会选中了溥仪。
第二点,载沣担任监国摄政王兼军机大臣,大权在握,做皇帝图的不就是权力吗,既然权力到手了,那这个皇位谁做还有区别吗?再加上皇帝是自己的儿子,自己下什么命令他也不会反对。
第三点,这是慈禧遗命,不敢违背,自己一家可谓已经是名正言顺的拥有皇权,何苦去触犯慈禧这一伙利益集团,冒不必要的风险,去争夺一个不必要的名分呢?
最后一点,此时的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载沣未必不喑此情,他自己本身也未必见得愿意当一个大概率的末代皇帝,以这种身份刻入历史,愧对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