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彩陶纹里的古老文化(感知文化里的中国)
迪丽瓦拉
2025-08-30 02:04:02
0

图为临洮县博物馆展厅。  临洮县博物馆供图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临洮马家窑文化研究院馆员赵志刚行走在野外,仔细寻觅夹在土层间的一枚枚彩陶片,“多一点探索,多一些对历史文化的触摸”。

百余年前,在临洮县洮阳镇马家窑村,几千年前的古文化遗存被发现;后来,考古学家夏鼐将其命名为“马家窑文化”;11年前,临洮县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始对马家窑遗址进行保护性科学发掘。前不久,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多年来,临洮县不断探索,推进马家窑文化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眼里是陶片,心里是整个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可以细分为3个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野外调查是了解文化遗存的基础。10余年来,赵志刚走遍了临洮各个乡镇,“野外调查工作做得好,后面的勘探、试掘等才能更顺利”。

“眼里是陶片,心里是整个马家窑文化。”赵志刚说,进入发掘阶段,文保工作者面对繁杂的陶片、石器和遗迹等线索,既要有俯下身子的耐心,也要有回望历史的视野。

在寺洼山村的一处发掘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志委手执一张地形图,目光所及是一处山崖,那里有历经数年发掘、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发掘区,里面遍布房址、窑炉等遗迹。

11年前,郭志委从北京来到临洮工作,组建起考古团队,在马家窑遗址、寺洼遗址内发现了近百座房址和窖穴、窑炉等遗迹,收集了大批陶器、石器等遗物。如今,上百万片陶片整齐存放在西北工作站中,工作人员将其一片片清洗、分类、拼对、修复,复原出千余件较为完整的陶器,为后续的学术分析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2024年,在寺洼遗址,郭志委和团队新发现了5000年前经过精心规划和精准测量的大型设施,周围还分布着房址、窖穴、窑炉、作坊等。“这会不会是一处马家窑文化的中心性聚落?专门的作坊区是不是一处区域性制陶中心?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他认为,这次考古发现提供了当时聚落和社会的全方位信息,对中华文明探源关键时期黄河上游乃至西北地区早期文明化进程和模式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大家保护遗址的意识更强了,也更主动了”

无论农忙农闲,马家窑村村民马如朝经常往地里跑。他是一名文保员,巡查就是他的工作。在临洮县,像马如朝这样的文保员还有60多名,他们由县文物保护中心聘任,辅助遗址的日常巡查和监管。

目前,马家窑遗址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寺洼遗址面积更是在200万平方米以上,这里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很多地方未经考古发掘。有了文保员的帮助,全县160多个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被纳入日常巡查范围。

“村民熟悉当地情况,能帮助我们有重点地开展保护工作。”临洮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于欣雨说的“重点”,既包括重点地段,也包括重点时刻。在人员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文保员关注人为设施、机械操作是否合规;在玉米秆密集长高的时候,文保员就到田地深处巡查,以防不法盗挖。

除了发动村民,科技也成为遗址保护的重要帮手。

在临洮县博物馆监控中心内,36块屏幕上正显示着不同遗址的实时画面。2019年,针对马家窑遗址、寺洼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洮县启动建设安防工程项目,140多个智能监控设备覆盖全部重点区域,24小时监控实况,内容还同步给县公安局指挥调度中心,一旦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

不仅要保护文化遗存,更要提升全民的文保意识。2023年,《定西市马家窑辛店寺洼遗址保护条例》通过并正式实施,当地多次开展普法宣传。“通过立法,大家保护遗址的意识更强了,也更主动了。”临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维山说。

“让更多人愿意听跨越千年的彩陶故事”

伴着明快轻盈的旋律,十几名演员走上舞台,展示衣服上的马家窑文化特色纹饰。这是情景舞蹈《再现马家窑》的演出现场。台下,导演郑华认真记录着观众的反应。

郑华和20多名演员来自临洮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2022年,他们开始策划、排演《再现马家窑》。舞蹈不仅再现了马家窑文化的发掘场景,还设计了考古学家与当代讲解员的“跨时空交流”。

“呈现方式也要创新。”郑华介绍,团队自主设计出20多套服饰。象征河流永恒奔腾的波浪纹、漩涡纹,富有生命力的动物纹,饱含动态美的几何纹……每套衣服上的纹饰各有不同,呼应不同时期、地点和人物。

除了线下演出,临洮县还组织演职人员在临洮县博物馆大厅录制舞蹈段落,并配以文物知识介绍,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在临洮县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上。

能在线上观看的不只有舞蹈。在临洮县博物馆官网上,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游览“彩陶文物展”。不少游客线上体验后还专程来馆参观,博物馆的数字智慧展厅和数字文物墙成了热门“打卡地”。

200多平方米的数字智慧展厅里,一名游客把手放在互动投影触摸墙上,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四圈漩涡纹彩陶双耳罐的声画资料就投射在前方银幕。一旁的体验区里,五六名小朋友聚在一起操作大屏,体验以文物为主题的益智游戏,360度全息投影、滑轨屏也从不同方面介绍彩陶的前世今生。

数字文物墙是马家窑文化的数字化成果,循环展示200多件珍贵文物,游客轻触屏幕、拉伸图片,就能放大文物的细节和内部结构。2023年至今,39.7万余人次走进临洮县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彩陶的魅力。临洮县博物馆馆长李玉宏说:“采用多种传播形式,让更多人愿意听跨越千年的彩陶故事。”

不仅如此,临洮县还为游客提供更多体验机会。在当地的陶艺体验中心,加工泥料、拉坯、装窑、绘制、出厂……陶艺师演示着彩陶生产的全过程,边讲边做,吸引不少游客动手参与。走出体验中心,游客还可以参观彩陶文化展示馆、逛陶艺商业街、参加科普和研学活动。2024年,300多万人次游客走进临洮,走近马家窑文化。

“我们将依托马家窑文化,继续盘活文化遗产资源,不断拓展文旅融合空间,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临洮县委书记张振亚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26日 13 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头... 这里是青辉说史,我们虽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但却是忠实的历史爱好者,愿寻同路之人,畅聊历史之事。 相...
上级媒体看盘锦 | 从三个画面... 盘锦市兴隆台区新工街道粮家村村史馆里的老物件都是村民捐赠的。 村史馆的众多史料从哪里来?一件件带有“...
国家文物局:2025年将建成开...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3月25日举行的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将有安徽凌家滩、河南汉魏洛阳故城、...
原创 清... “日本侵华战争功不可没,中国人活该被日本人欺负!”,谁能想到,这样一句“大逆不道”的话,竟然出自于清...
国家文物局:启动夏商文明研究工...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6日讯(记者 成琪)记者从国家文物局2025年第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获悉,2025...
原创 中...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每个姓名都会伴随着自己的一生,因此起名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其实...
周武王离牧野已不足500里,纣... 如果在夏商周三代中提起一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相信很多朋友都会选择“武王伐纣”这件事。因为这件事情...
原创 蒙... 一般情况下,朝代经历更迭之后,当权者多半会对前朝的人进行清算。不过宋朝比较幸运,元朝灭掉宋朝之后,忽...
北检院金属检测,南宫市金属材料... 南宫市是河北省辖县级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邢台市东北部。南宫市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因西周八士之一的南...
海南黄花梨手串好在哪里?为何玩... 从明代开始就已经备受喜欢和推崇,在那个时期就开始大量砍伐用做家私了!几百年过去了,人们对海南黄花梨的...
原创 溥...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纵观历朝皇帝,除了开国之君外,其他人几乎从小都会接受高标准的教...
原创 从... 在中国古代的众多古典著作中,都可以看见把神仙之境的食物和枣、桃联系在一起——《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宴请...
原创 历... 他两岁时,父亲失去皇位,他也失去了太子位。幼小的他开始了一段惨淡岁月。那时他的身边,一位比他大19岁...
原创 此...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了许多海外地区的逸闻趣事,...
原创 全...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黑人的确是愈来愈多,这种感觉没有错。 一、黑人在非洲的增长率非常高 非洲是黑人...
原创 唐... 前文中,我们已经大致的了解到唐寅的家庭背景。祖籍上曾经出现过大官,但是俗话说的好,贫不过三代,富不过...
原创 一... 作者:月小妆 当今世界人人都盯着土地资源,很多国家为了一块领土,争得头破血流。很多土地至今分割不清,...
原创 2... 士兵站岗想必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从夏朝建立开始,国家出现了军队,军队在发展当中,军队也有自己的编制,...
原创 亚... 引言 众所周知,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深深根植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
原创 张... 关于张献忠掠夺财富的规模,四川彭山岷江江口沉银遗址的考古发现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通过长达数年的水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