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祖坟不仅仅只是埋葬先人的场所,更是家族的记忆,是不可轻动的。
祖坟不仅给死者以归宿感,更让生者有了精神的寄托。曾经有一个河南周口平坟事件,因为民间抗议声强烈,最后不得不停止。平民如此,皇家就更是如此。
在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有浩大的皇家陵墓,人们看到这些陵墓,就会想起中国历史曾经有过的辉煌和灿烂,为了保护好这些皇家陵墓,守陵人这一特殊职业也就出现了。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是清朝,清帝陵也可以说是保存得最为完好的陵墓组群。
清朝皇陵分东陵和西陵,东陵15座陵园,西陵14座陵园,安葬着从顺治到光绪等皇帝及慈禧等人,还有一些后妃和重要皇室成员。
如此浩大的皇陵组群,没有人守护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守陵人的选择极为重要。你不要以为守陵人是随随便便选出来的,那都是精过经心挑选的人,而且是世袭制,历代皆为守陵人,由政府发工资的。
清守陵人政治地位高,工资收入高,工作又不累,这是一个肥差,谁不想抢着干呢?如果清朝一直存在,那些皇陵也没有人敢动,守陵人也就是不时去打扫一下就可以了。
由于世代守陵,在清东陵和清西陵附近,逐渐形成了一些以守陵人为主的村落,他们世代生息,以守陵为生,间或种植农田,自种自吃。一边拿着国家的俸禄,一边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所以这些京郊附近的村落也开始慢慢繁盛起来。
可惜的是,清朝末年,中国进入了战乱时代,清皇陵也倒了霉。不仅有孙殿英公然盗墓的行为,这些守陵人的工资也没有人管了。但是前面说过,中国人的祖坟不仅仅是坟,更是精神的寄托,是信仰的所在。清朝灭亡后,一些大清的遗老遗少主动来到了这里,担负起了守陵之责。
没有人给工资,无所谓;没有住的地方,就在山间搭个窝棚,能睡觉就行;没有吃的东西,就自己种点粮食,能果腹就行。所以后来这些守陵人一个个蓬头垢面,变得像鬼一样,如果你晚上进山,遇到这些守陵人,能把你吓个半死。
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皇陵,更是心中永恒的记忆,因为对他们来说,清朝一直都在,一直都没有亡过。这里是他们的家乡,是他们灵魂的归宿。
后来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国家拨钱重新整修了清皇陵,现在还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不需要守陵人了。但是那些因守陵而形成的村落却留了下来,时至今日,仍然会有当年守陵人的后代时不时上山去打扫一下。
尽管守陵已经从当年的专职变成了现在的兼职,但是那种深埋于守陵人骨髓中的意识没有消失。大清灭亡到现在有107年了,守陵人还在,守陵的习惯还在,更重要的是,心中的那份信仰和崇敬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