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让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是个大胖子?唐玄宗的口味可没有这么重
迪丽瓦拉
2025-08-30 03:02:52
0

提起杨贵妃,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毕竟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要是深究杨贵妃的体重到底是多少,这个问题就很能说道说道,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持一个相同的观点:就是杨贵妃是较为肥胖的。

并且还有一个成语来形容杨贵妃,

"环肥燕瘦",更是给传说中较为肥胖的杨贵妃贴上了一个固定的标签。这样看来,较为丰满的杨贵妃在今天、乃至在封建社会上似乎是不太符合主流审美的,因为我们喜欢的一般都是清瘦型的美人儿。

显然,杨贵妃相比之下有点太过丰满,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

"温泉水华洗凝脂"就可以看出来杨贵妃并不是那么的骨感,那么这位以丰腴著名的美人究竟的真实体重应该是多少呢?

貌美如花的贵妃

要了解杨贵妃的体重,首先要了解唐朝以肥为美的先例是如何来的。

因为,唐朝本身就有着胡族血统,

胡族和汉族在文化根源上就有着审美的差异,因为胡人属于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需要强健的体魄才能生活下去,故而在他们的认知和审美里,

体型健硕就是美的象征。

唐朝胡人的习惯也在由上往下影响着唐朝,渐渐的,民间也开始豪放起来,出现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风气。

除此之外,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也为唐朝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所以相比之前来说,唐朝女子的饮食架构也更加的丰富,虽然牛、羊是上层社会吃的,但是普通百姓也能够经常吃到鸡、鸭、鱼肉。

在唐朝那个盛产诗的年代,无数的文人墨客都似乎在处处暗示着

吃货盛行,处于这样的一个审美转变和物质丰富的时代,想要保持一个纤细的身材是非常困难的事。并且,在当时还没人能嫌弃你胖,催着你减肥。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唐朝认为的胖和我们现在的胖还是有次元壁的,

他们认为的胖是体型健壮,面容艳丽,娇艳欲滴的美,跟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一身臃肿的胖是不一样的。

贵妃的婀娜多姿

唐玄宗,虽已年过半百,却还是一个

妥妥的文艺老大叔,他的艺术造艺术修养非常高,如果杨贵妃仅有美貌的话,是不能让他宠爱那么长时间的,杨贵妃独创的与霓裳羽衣舞就深得唐玄宗的喜爱。

它不仅是唐朝歌舞的巅峰代表,更是可以称作唐玄宗可以前往月宫见到仙女的情景剧。

想要表演这首歌舞,如果是一个满身都是肥肉的杨贵妃饰演仙气飘飘的仙女,

怎么看都很有违和感,普通人尚且这么认为,更何况是文艺范儿十足的唐玄宗呢?

杨贵妃自小练舞,筋骨匀称,诗圣杜甫曾经一睹过杨贵妃的风采,称赞到

"肌理细腻骨肉匀",杨贵妃并不是我们认为的肥胖,

最起码是匀称的身材,体态适中的肉感美人。

贵妃影视形象

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录了这样的故事

,63岁的唐玄宗曾经一把将杨贵妃抱了起来,先不说二人是如何秀恩爱的,但是以唐玄宗63岁的高龄,能够轻松的抱过杨贵妃,就足以证明杨贵妃并不是一个体型臃肿的大胖子。

在唐武宗时期的宰相刘德玉也写过唐玄宗给太子选妃的标准,当时唐玄宗还是非常宠爱杨贵妃的,他的要求就是

细长洁白的女性,以这种挑选太子妃的标准来看,唐玄宗并不会容忍躺在自己身边、深受宠爱的女人是一个满身赘肉的大胖子的。

除此之外,也有考古学家也做出了自己的推算,

得出了杨贵妃的大致身高在1米65左右,体重65公斤上下的结论。

为什么杨贵妃这样一个丰腴美人到了后世,却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大胖子了呢?

《妖猫传》的贵妃

实际上,这与正史对杨贵妃的个人看法是离不开的,出于

"避尊者讳"的思想,

《旧唐书》中对于唐玄宗个人的错误避而不谈,独独将作为弱势群体的杨贵妃定为红颜祸水,再加上诗人们对于杨贵妃容貌的渲染和描绘,似乎杨贵妃"祸国殃民"的说法也就行得通了,同时,也奠定了后世文人抨击杨贵妃的基调。

对于这样一个容貌艳丽、冰肌玉骨的美人来说,攻击她最快的方式无疑就是诋毁她的容貌和身材,在宋朝以后,伴随着贬低杨贵妃形象的丑闻也就越来越多,《开元天宝遗事》是最早写杨贵妃肥胖的文献,直言讽刺她是一堆肥肉。

到了明清时期就更加过分了,经过各类小说演绎的传播,她的肥胖形象已经定型,深入人心。

马嵬坡之变

从此,杨贵妃的风华绝代就随着那个包罗万象的大唐盛世一同埋葬,一去不复返。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人类文明传承上千年,伦理纲常往往是人与人之间道德的评判标准。可在埃及,地位尊崇的法老竟然娶自己的亲姐...
唐太宗:大唐亡于何时?袁天罡预... 没有一个皇帝不希望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不信你问问秦始皇,为什么要起个“始皇帝”的名号,就得到答案了。...
原创 诸... 如果说到三国后期,哪一位官二代最令人敬佩,我想应该会是诸葛瞻。作为卧龙诸葛亮的儿子,智商是根本不用怀...
原创 商... 提起商朝,最为人熟知的是商纣王,成语“酒池肉林”就来自于商纣王,最早出现在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原创 韩... 咱就说,最近韩国一些学者的言论真是越来越离谱了,让人忍不住怀疑他们是不是历史课和神话课串台了。这不,...
原创 清... 1642年,清军在辽西用山寨红衣大炮击败明军,史称松锦之战。此时,离清军入关还有两年。对此一役,曾指...
讲堂预热|嘉宾印度裔学者维杰的... 周日(30日)上午,第176期文汇讲堂《文明共生互鉴下的“全球南方”》系列十讲的首讲上,将迎来黄仁伟...
原创 清... 这组由外国传教士拍摄,宛如时光琥珀,将1907-1912年间的中国社会凝固成永恒的视觉诗篇。在数字修...
原创 明...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有秦朝、汉朝、新朝、西晋、隋朝、唐朝、武周、元朝、明朝、清朝。 按照时间年限来...
武当山建筑群回龙观保护修缮项目... 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24日电 (龙晨琛 吕述铎)3月21日上午,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中心组织武当山建...
原创 他... 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之中,出现过许多明君,从他们手中也锻造出不少盛世,令现在的我们赞叹不已,...
国民党军长夫人收到我军劝降信,... 策划 1947年8月,北平,一次秘密会见正在进行。 参加会面的一共有三个人:薛成业,中共北平地下党...
苏联的共产国际文化使者在中国日... 俄罗斯使节与 20 世纪早期中国和日本的后帝国叙事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东京市中心 / 创意...
聆听楚韵的回响 武王墩一号墓是... 聆听楚韵的回响 武王墩一号墓是如何发掘的?(下)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出土的铜簠(fǔ)铭文。 ...
原创 头... 这里是青辉说史,我们虽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但却是忠实的历史爱好者,愿寻同路之人,畅聊历史之事。 相...
上级媒体看盘锦 | 从三个画面... 盘锦市兴隆台区新工街道粮家村村史馆里的老物件都是村民捐赠的。 村史馆的众多史料从哪里来?一件件带有“...
国家文物局:2025年将建成开...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3月25日举行的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将有安徽凌家滩、河南汉魏洛阳故城、...
原创 清... “日本侵华战争功不可没,中国人活该被日本人欺负!”,谁能想到,这样一句“大逆不道”的话,竟然出自于清...
国家文物局:启动夏商文明研究工...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6日讯(记者 成琪)记者从国家文物局2025年第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获悉,2025...
原创 中...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每个姓名都会伴随着自己的一生,因此起名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