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役标志着罗马帝国内部冲突的结束和基督教的巩固。
弗利吉杜斯河之战是公元394年9月6日发生在东阿尔卑斯山地区的一场战役,交战双方为东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大帝(Theodosius the Great)率领的军队与西罗马帝国皇帝尤吉尼乌斯(Eugenius)的军队。这场战役标志着罗马帝国内部冲突的终结,这一冲突始于公元392年尤吉尼乌斯夺取西罗马帝国的皇位。在战役中,篡位者尤吉尼乌斯被狄奥多西俘虏并处决,此后狄奥多西成为整个罗马帝国的唯一统治者。
公元392年5月15日,西罗马帝国皇帝瓦伦提尼安二世(Valentinian II)在高卢的维埃纳城(Vienne)去世。根据一种说法,他是自杀身亡;而另一种更为广泛的说法是,他被自己的卫队指挥官阿尔博加斯特(Arbogast)谋杀。西罗马帝国的皇位空缺了三个月。根据既定的继承制度,东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成为瓦伦提尼安的合法继承人,有权任命西罗马帝国的共治皇帝。然而,公元392年8月22日,秘书尤吉尼乌斯未经狄奥多西的批准,自立为皇帝。
由于尤吉尼乌斯的朋友阿尔博加斯特掌握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东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之间的内战似乎不可避免。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尤吉尼乌斯推行的宗教政策,与基督徒狄奥多西不同,他支持在意大利复兴异教。
公元394年9月6日,在现今斯洛文尼亚境内的东阿尔卑斯山麓、靠近意大利边境的弗利吉杜斯河畔,一场决战爆发。一些文献称战役持续了两天,但大多数资料描述的战斗仅持续了一天。
狄奥多西将士兵布置在前线,由盖纳斯(Gaina)率领,随后派遣其他蛮族部队试图以快速进攻击溃敌军。战斗异常激烈。在对抗尤吉尼乌斯军队的过程中,一场自然现象改变了战局——来自北方的寒风以一场猛烈的风暴击败了敌军。一些人将这场风暴归因于狄奥多西夜祷后使徒的意志。
尽管有“神助”,狄奥多西的先头部队一万人仍被阿尔博加斯特全歼,将军费奥多西亚(Feodosiya)也阵亡。夜幕降临时,战斗暂停,尤吉尼乌斯开始为有功士兵颁发奖励。狄奥多西的军队陷入困境,阿尔博加斯特的部队占据了后方的山地,可能阻止狄奥多西军队的撤退。
狄奥多西的处境极为危急,但尤吉尼乌斯军队中的叛变改变了局势。夜幕降临后,狄奥多西的士兵发动突袭,成功攻入篡位者的营地并直捣其帐篷。尤吉尼乌斯被俘并立即斩首。他的头颅被插在长矛上展示给其军队,大部分士兵随后倒戈,请求狄奥多西的宽恕。阿尔博加斯特逃入山中,士兵紧随其后,最终他选择自尽以避免被俘。
狄奥多西在几个月内成为整个罗马帝国的唯一统治者。他在公元395年1月去世前,任命其子霍诺里乌斯(Honorius)为西罗马帝国皇帝,并委托其将领斯提利科(Stilicho)保护他。斯提利科在弗利吉杜斯河之战中崭露头角,后成为西罗马帝国军队的总司令,并在5世纪初成功抵御了蛮族对帝国的进攻。
狄奥多西在弗利吉杜斯河之战的胜利最终决定了西欧宗教发展的方向。罗马贵族在意大利复兴异教的尝试宣告失败。尤吉尼乌斯和阿尔博加斯特的军队在印有异教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的旗帜下作战,而战胜他们则象征着对异教的胜利。尼西亚信经(正统基督教)的支持者在西方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尽管有文献称狄奥多西的军队高举印有基督教十字架的旗帜,但目击者克劳狄安(Claudius Claudian)描述狄奥多西的士兵进入罗马时,手持绣有飞鹰、龙和蛇的旗帜。
在弗利吉杜斯河之战中,狄奥多西的军队中还有哥特人阿拉里克(Alaric),他在战役一年后被选为色雷斯和默西亚的哥特人领袖。哥特人在他的领导下发动了反抗帝国的起义,历史学家认为,起义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哥特人在弗利吉杜斯河之战中遭受了惨重损失。不久后,阿拉里克与曾在弗利吉杜斯河并肩作战的斯提利科展开了对抗。
为狄奥多西作战并赢得弗利吉杜斯河之战的将领们命运多舛。提马修斯(Timasius)在狄奥多西死后被流放;哥特人盖纳斯成为拜占庭军队的总司令,但于公元400年被推翻并处死;阿兰骑兵首领索尔(Saul)于公元402年在波伦提亚战役中阵亡;斯提利科于公元408年被处决。这场战役标志着罗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罗马逐渐成为一个基督教国家。
l 帕尔菲诺娃(Parfenova N.V.),《赫拉克勒斯与朱庇特对抗基督:弗利吉杜斯河之战(394年)》
l 贝恩斯(Baynes, Norman H.),《瓦伦提尼安与狄奥多西大帝的王朝》
l 哈尔(Harl, Kenneth W.),《罗马与蛮族》
l 威廉姆斯(Williams, Stephen),《狄奥多西:帝国危局》
l 怀特(White, Cynthia),《基督教的兴起:古典传统与当代视角》
原文由阿尔西比亚德斯(Alcibiades)于2018年6月27日发表于《历史概览》(About History),遵循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未移植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