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半球,有这么一个神秘的国家,被美国经济封锁62年,国民们却依旧享有免费的医疗,甚至政府还会分配住房,这个国家就是拉丁美洲唯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古巴,那这个国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何会被美国制裁如此之久呢?
古巴和美国的恩怨由来已久,故事还得从1959年说起,那一年,古巴革命成功了,卡斯特罗和他的革命队伍把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给推翻了,然而一开始,美国还对古巴革命挺有幻想的,觉得说不定能控制住。
但古巴并没有按照美国的夙愿去做,卡斯特罗在国内搞土地改革,把美国在古巴的大量财产都收归国有,这下美国急了,意识到古巴新政权肯定不会是他们的小跟班,于是开始对古巴使坏。
1960年,美国直接切断了对古巴的经济援助,还取消了古巴对美糖出口的份额,紧接着,长达数十年的禁运开始了,美国和古巴断绝了外交关系,还指挥雇佣军去入侵古巴,想把卡斯特罗政权给推翻。
但美国没想到古巴战斗力这么强,以“猪湾事件”的惨败收场,美国丢尽了脸,古巴却更加坚定了要走自己的路,之后的美国对古巴实施了全面禁运,开启了长达60多年的经济封锁。
古巴没办法,只能全面倒向苏联,成了冷战时期美苏对峙的前沿阵地,这让美国更把古巴当成了眼中钉,觉得它威胁到了自己在拉丁美洲的地盘,苏联对古巴的援助,让古巴在经济上得以缓解,那时古巴人的生活还挺不错的。
可后来苏联解体了,古巴一下子失去了重要的靠山,美国的封锁政策就更加嚣张了,1996年,美国通过了“赫尔姆斯-伯顿法”,这下对古巴的制裁更狠了,甚至允许美国公民去告那些和古巴有经贸往来的外国公司。
不过这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欧盟、加拿大等国都站出来反对,在特朗普第一次上台后,又升级了对古巴的制裁,甚至特朗普政府更是莫名其妙地把古巴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
美国这一系列制裁,给古巴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古巴人连食品、药品、技术和医疗设备都很难拿到,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但古巴人民硬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支持,硬是撑了下来,让国家还能运转。
然而随着特朗普的第二次上台,古巴再一次被列入了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要知道,拜登政府在之前是将古巴的这个头衔给取了的,现在再一次套上,表明了古巴的未来之路将充满了崎岖。
在美国的制裁下,古巴人民的生活十分的艰苦,古巴政府也深知这一点,于是加大了福利方面的政策,古巴的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堪称全球典范,早在20世纪60年代,古巴政府就在全国实行免费医疗政策。
这套制度简直全方位无死角,从日常看病、住院、手术,到药品供应,甚至连患者住院期间的饮食,以及家属的三餐,都一并搞定,在古巴,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都能享受到全面的医疗保障,完全不用担心费用问题。
古巴政府在医疗资源上精心构建了一套三级医疗体系,从社区诊所到综合诊所,再到大医院和科研中心,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高效又全面的医疗网络,其中,家庭医生制度绝对是点睛之笔。
在这里,每160人就能分配到一名医生,这些医生会定期上门服务,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基础医疗服务,这种模式下,有效降低了疾病的发生率,减少了重症患者的数量,还大大节约了医疗资源。
在药品政策方面,古巴政府更是下了狠功夫,尽管长期遭受经济制裁,古巴却硬是在夹缝中闯出了一条路,大力发展自主的生物技术和制药工业,掌握了一系列世界先进水平的医药技术。
在古巴,政府实行统一分配住房的政策,每户居民都能免费获得一套住房,这些房子大多是温馨的公寓楼或者二三层高的小楼房,政府还会负责房屋的修缮和维护,让居民们住得安心又舒心。
古巴的住房政策也是一波三折,经历了多次改革,2008年,古巴政府颁布了新的住房条例,允许民众在退休后继续住在原房屋里,并且可以将房屋转让给亲属或子女。
2011年,古巴又进一步放开居民个人住房买卖禁令,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住房建设和分配的措施,这些改革给住房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不仅缓解了住房紧张的局面,还赋予了居民更多的自主权。
不过,古巴的住房建设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长期的经济封锁,建筑材料短缺、建设资金匮乏等问题一直如影随形,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古巴政府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住房供给模式,鼓励集体、个人甚至外资参与住房建设。
虽然拥有着很好的福利政策,但在美国长达60多年的制裁阴影下,古巴人民的生活依旧十分的困难,日常的柴米油盐都变得异常艰难。
走进古巴的街头巷尾,能深切感受到物资匮乏带来的无奈,许多家庭的餐桌上,曾经习以为常的肉、鸡蛋和牛奶如今成了奢侈品,71岁的米尔萨女士无奈地抱怨,为了省钱,家里老人即使缺钙,也舍不得买牛奶。
曾经,一个人每月还能领到15个鸡蛋,可随着美国制裁的不断加码,如今每月最多只能领到7个,而鱼这种本应丰富的海产品,因价格高昂,也让普通民众望而却步,政府虽有帮助,但也难以满足日常需求。
在哈瓦那的街头,随处可见的老爷车背后,是美国封锁导致的汽车配件短缺,出租车司机尤斯梅尔说,修车材料难觅,维修费用飙升,普通民众难以承受,他母亲身患乳腺癌,因古巴药品极度短缺,只能托人从美国带回药品。
而那些因无法忍受艰难生活而选择离开古巴的人,更是陷入了无奈的讽刺明明是美国的封锁让生活陷入困境,却不得不为了所谓的更好生活背井离乡。
美国的封锁让古巴失去了众多贸易伙伴,难以进入国际银行系统,旅游收入也大幅减少,古巴虽出台引资政策,但外国企业因害怕美国的制裁而望而却步。
古巴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食品和药品极度匮乏,约80%的粮食依赖进口,但政府储备减少,不得不大幅缩减进口量,民众生活日益艰难。
美国的制裁,就像一只无形的巨手,紧紧掐住古巴人民的脖子,让他们在生活的泥沼中艰难挣扎,然而,古巴人民并没有被压垮,他们依然在努力寻找生存的希望,而国际社会对美国霸权行径的谴责也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