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广德哨所简介
作者徐厚冰
皖南广德历史悠久,“锁三吴而襟两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明清时,广德州广德县境内要隘处就设有杭村巡检司、陈阳巡检司、广安巡检司、下梅巡检司、僧正巡检司、道正巡检司等,派兵驻扎。到清末,清王朝摇摇欲坠,巡检司早已撤除。动荡的社会,造成治安混乱,民不聊生。
据《兵寇秘录》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二月,宁国县(今宁国市)会匪田化龙作乱,掠宁国河沥溪镇,郡城发兵剿之,田化龙逃窜至广德,虽被广德兵团剿灭,但是余党甚多,“是时,广德帮亦大炽,命盗之案如麻。”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广德知州张廷銮到任,为了加强广德治安管理,他上奏《知府张廷銮自奉安省讯理防枭之礼》,请在广德界牌、砖桥、月湾三处要隘设哨。
为什么知州张廷銮仅在界牌、砖桥、月湾三处派兵驻扎而设哨?
据知州张廷銮上奏:
东乡界牌镇并小北乡砖桥等处,均与长兴、溧阳接壤交界,山麓易丛萑苻坚,枭帮匪咸视为逋薮。至西乡月湾街,地方偏僻,为宁国国县往来要道,山林险阻,易藏奸宄。该处又有天主堂一所,自应分派兵丁十名,以便保护。”
而作为广德重要的要隘独山关、虎岭关两地,却不予设哨所,知州张廷銮亦有解释:
其余如州境北乡之独山、小东乡之虎岭关等处,虽与邻省交界,无(不设哨)。如近来各兵尚未到齐,似难分拨一俟,齐集再行酌量分派驻。”
可见,两地,独山、虎岭两关不设哨所的原因,不是地理位置不重要,而是当时兵力不足而已。
次年(1907)三月,广德界牌、砖桥、月湾三地,正式设立兵哨,派兵把守。三地兵哨哨官及驻扎兵力如下:
1、界牌。 “广德州东乡界牌镇,距州城三十里,与长兴县交界。现派右哨哨官王光烈,带领兵丁三十名驻扎。”界牌自古是广德的东大门, 抗日战争初期,日寇入侵广德时,在界牌“大松林伏击战”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2、月湾街。 “广德西乡月湾街,距州城八十里,有天主主堂一所。现派中哨四队什长范德鸿,带领兵丁十名驻扎。”月湾是广德南大门,是明清时期陈阳巡检司所在地。而且月湾也是 天主教在广德的发祥地,早在同治三年(1864),法国传教士在月湾就开始兴建天主教堂。在此驻兵,意在保护外国人。
3、砖桥。“广德州小北乡砖桥,距州城六十里,与溧阳县(界)。现派中哨副哨官张继业,带领兵丁二十名驻扎。”砖桥是广德古老的乡镇,也是广德的北大门,砖桥兵哨的设立,其实是明清时期杭村巡检司的延续。
【结束语】
界牌、砖桥、月湾三处哨所随着清王朝的土崩瓦解,也烟消云散。讲述这段历史,是广德巡检司历史的延续,对了解广德重要关隘的补充,以便更好地认识广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广德的大好河山。
广德,
每一寸土地
都孕育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每一寸土地
都承载着我们炽热的家乡情怀。
作者:徐厚冰,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宣城市历史研究会会员。(网络图片侵权立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