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军粮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军粮城一带已形成聚居群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军粮城的西南堼、大郑村发现了古墓葬、古窑址,出土了三足器、陶俑等文物。
屯粮重镇
天津的“军粮城”得名于唐朝。唐初时期该地正处于沽河(今北运河)、清河(今永定河)与滹沱河(今子牙河)三水交汇的入海口,为防御北方契丹等游牧势力南侵,唐朝在蓟州(今天津蓟州区)屯驻重兵,并开辟海上漕运专线直抵渤海湾。“海运路线始自江浙,沿海绕过山东半岛到达军粮城,又以此为转输基地修筑城垣,大批军粮给养在此储存转输以供军需,故名军粮城”。
军事要塞
在抗日战争时期,军粮城却有一段不容遗忘的历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快了对华北的侵略步伐,天津作为华北重要城市和日军“中国驻屯军”司令部所在地(设于海光寺),成为其重点目标。军粮城位于天津东部,是连接天津市区与塘沽的交通枢纽,日军在此建立了军事据点,以控制铁路、港口及周边战略资源。日军在军粮城设立兵营、仓库及防御设施,作为天津驻屯军的后勤补给基地。
王祎研究发现,从1939年开始,日本先后在东局子以北月牙河故道建立兵营,对外称“惠通公司”;建立“华北车辆株式会社张贵庄工厂”(现信号厂);在生产铁路产品的同时,还制造枪支、子弹、手榴弹以及修理迫击炮、飞机等;在张贵庄修建了“张贵庄军用机场”(现滨海国际机场),以巩固其在华北地区的空中力量,在军粮城一带设立“精谷株式会社”(现军粮城机米厂),形成研发、种植、收购、加工、储藏和运输于一体的掠夺垄断集团和日军军需保障基地。
见证历史
为建设上述侵华设施,镇压周边抗日力量,侵华日军从1937年起,便经常以下乡“剿匪”的名义在东丽区域内烧杀抢掠,如1938年8月7日,日军在大辛庄一天之内便杀害我群众40余人;1941年后,日军在天津及周边(包括军粮城)实施五次“治安强化运动”,设立检查站、封锁道路,导致大量无辜平民被捕或杀害。日军在天津犯下的累累罪行,可谓罄竹难书。
王祎表示,军粮城的这段历史反映了当年日军侵华的残酷,也时刻警示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