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国第十七任国君鲁申进入在位执政第十三年。
我们之前讲过,晋国国君晋夷吾就是由秦国国君秦任好一手扶持上来的。晋夷吾向秦任好许了那么多的承诺,最后一个也没有兑现。对于秦任好来说,晋夷吾是一个没有信誉的人。秦任好肯定会犹豫,想着如果同意把粮食卖给晋国,是不是又会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在这儿,我们要多插上几句,有的朋友可能会想,人家晋国拿真金白银来购买你的粮食,又不是白要的,怎么好像你施了多大的恩德似的。
我们需要注意,春秋时代是一个物资极其贫乏、生产力极其低下、农业极其容易受到天灾影响的时代。试想,今年秋天,鲁国还举行了雩祭。为什么呀?那肯定是因为干旱才需要举行求雨祭祀嘛,搞不好鲁国今年的收成就会很差。所以在春秋时代,比如失收、饥荒之类,那都是家常便饭,一旦出现这类问题,国家就会出面向同盟国收购粮食。
为什么是向盟国收购?因为其他国家卖都不愿意卖给你,你即使出高价也不愿意卖给你,所有的粮食都是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没有哪个国家说,自己专门准备个粮仓储备些粮食专门用来卖给别人粮食的,没有这样的事情。在当时有一个说法是:没有三年的粮食储备,国将不国。虽然说得这么严重,可是事实上,很多的国家都没有三年的粮食储备。所以,即使是卖给别国粮食那也是很大的恩惠,在有很大情面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秦任好犹豫是不是要卖粮食给晋国,他找大夫们来商量。
首先,他问的是秦国公孙秦絷,他说:“我们要把粮食卖给晋国吗?”
秦絷回答说:“对晋国来说,我们卖给他们粮食,我们是再次施给他们恩惠。如果他们被感动到了,回心转意了,觉得说之前怎么能背信秦国呢?这个事情太不应该了,也许会把之前欠您的都回报给您。那您还有什么好要求的?对不对?可是如果他们还是不回报,那么再一次背信弃义的就是晋国了。晋国的民众就会对他们的国君离心离德,一旦民众离心,我们就可以找机会去讨伐晋国。到那个时候,他们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就一定会失败。”
秦任好听完之后,觉得有道理,想再问问其他人的意见,于是他又问了百里奚同样的话:“我应该把粮食卖给晋国吗?”
百里奚回答道:“天灾流行,这是在各个国家交替发生的事情,按照一般的习惯,救援灾荒,抚恤邻邦,这就是道义啊!我们按照道义行事,就一定会受到上天的福泽。”百里奚虽然是另一套说辞,但意思和秦絷一样:就是建议秦任好把粮食卖给晋国。
这个时候,以前在晋国被杀掉的丕郑,他的儿子丕豹正在秦国。丕豹一听说晋国发生灾荒,没有粮食了,马上跑来找秦任好,请求去讨伐晋国。因为丕豹想的就是为他的父亲报仇。
可是,秦任好已经打定了卖粮的主意,他就跟丕豹说:“你说的没错,晋国国君晋夷吾的确有不对的地方,但是晋国民众又有什么罪过?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国君有错就去惩罚他们的民众啊。”
于是,秦国就把粟装船运往晋国。
所谓粟,去掉壳之后就是我们熟悉的谷子,或者叫做小米。在古代的时候,谷子是非常不容易保存的东西,尤其是在夏天,非常容易发生生虫、发霉等变质的情况。秦国运粮给晋国这件事情,虽然发生在当年的冬天,但这个冬天指的是周历的冬天,放在农历的话,搞不好就是在八、九月份的时候,这个时候,天气还没有那么冷。而从秦国的雍都到晋国的绛都距离非常的遥远,这对于春秋时代的那种简陋的运输船只来说,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运到。如果直接运米的话,搞不好还没到绛都这些米就已经全部坏掉了。这就是古代的时候,粮仓只保存粟,而不保存米的原因。
我们再说,这些运粮船从秦国的雍都(今陕西凤翔县南,这是三十年前秦国的上上任国君秦恬把国都迁到这里来的。)出发,沿着渭河向东经过黄河的河道,再从黄河河道拐弯北上沿着汾河河道进入浍水,进入到晋国的都城绛都(今山西省运城市)。这么长的距离,可是因为运粮船太多了,造成这些运粮船首尾相望,也因此被称为“泛舟之役”。
我们说,秦国对晋国那可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但也正是因为秦国做到了如此的仁至义尽,才让我们不得不反问,为什么秦国对晋国如此的大度呢?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比较一下,想当年,宋国国君宋冯和郑国国君郑突,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秦任好、晋夷吾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样的吗?都是因为想要回国继位而许下了很多的承诺,回国之后发现兑现不了,或者说是不堪忍受而背弃承诺了,都是这样的事情。可是当时宋冯是什么样的反应?他立即就纠集了一批人马去攻打了郑国。而秦任好这边呢?他是什么动作都没有。如今晋国失收了,秦任好还要考虑卖粮食给晋国。
这不是很奇怪吗?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秦国弱晋国强。
所以秦絷才会说:“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施恩给他们,他们因为背弃道义而被削弱,”因为只有他们弱了之后我们才有可能打得过他们。
而百里奚则说:“我们要按照道义来行事。”因为我们只有谨守道义,我们才有可能击败强大的晋国。”
其实这两个人的说辞虽然不一样,角度虽然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是在提醒秦任好,不要横挑强敌,因为这是有代价的。既然,晋夷吾国内国外都在乱搞,我们只要静待时机就好,等待他作法自毙。
秦任好也正是因为知道两国在实力上的差距,所以才会接受了这两位智者的建议。
当然,我就这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
感谢网友左面有风来协助整理本期文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