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自公众号创业酵母,更多干货敬请期待!
电视剧《三国》剧照
快到年底了,很多公司都开始做明年的战略。
什么是战略?如何制定战略,并且落地执行?
你是否还在战略、策略分不清?读懂了《三国演义》,就知道了答案。
一、战略的意义:导向着愿景的方向
在《三国演义》中,与曹操、孙权相比,刘备的起点很低。
虽然是“中山靖王之后”,空有''刘皇叔”的虚名,当时只是一个“贩履织席”的普通人。
但刘备素有“匡扶汉室”的夙愿,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大家耳熟能详的镇压黄巾军、讨伐董卓,依附公孙瓒、陶潜等诸侯。
但直到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做出“隆中对”的战略方针,这才有了正确方向,可以迅速积攒实力,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得以建立蜀汉的基业。
电视剧《三国》剧照
在做战略前,企业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使命、愿景是什么。
因为
战略是由使命、愿景驱动的,战略导向着使命和愿景的方向。
所以,你做战略不能跑偏了,公司的愿景在这边,而战略在那边,那永远也成不了一家伟大的公司。
我们常说,
愿景管10年,战略管3年。
10年愿景远不远?很远。那怎么实现呢?
你需要定战略。通俗地讲,
战略就是布台阶,三年一个台阶,三年一个台阶,三年又一个台阶,布台阶就是定战略
。
战略就是你实现愿景的台阶。
二、战略的本质:是取舍,是舍九取一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可以概括为八个字:“联孙抗曹,跨有荆益”。
这也是诸葛亮基于天下大势做出的最符合实际的战略谋划。
一方面,曹操在北方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诚不可与争锋”。曹操正势不可挡,短期内要避其锋芒,积蓄自身力量。
另一方面,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根深蒂固,“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孙权家族在江东历经三代经营,不是可以轻易撼动的,但是合作的最佳对象。
而荆州刘表、益州刘璋,见识浅薄、是诸侯中薄弱环节,可给刘备提供可乘之机。
而在兼并荆州、益州后,就能待机而起,以宛洛为主攻方向,以秦川为侧翼呼应,进取天下。
可以说,这个战略构思,是最符合时势的,是能帮助刘备切实累积实力的,所以才能打动刘备。
电视剧《三国》剧照
战略是什么?
战略是取舍,是舍九取一,就是说你要抛弃掉9个做1个。
战略回答的是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问题,是去做正确的事情。
那么,怎么判断哪些事情是正确的呢?
你可以从
想做、可做
和
能做
这三点去判断。
想做的事情
:你的公司的使命、愿景是什么?能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你想做成什么样的公司,想做多大,做到多强,是成为全国头部,还是成为世界500强?
可做的事情
:不是你所有想做的事情都可做的,有些事情从人性上来说是没法做的,有些事情从商业发展趋势上来说,也是不可做的。
能做的事情
:你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你是财力雄厚,还是技术实力过硬?你能不能形成差异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这
三件事情交集的部分,就是正确的事情,也是你战略生根的地方
。
三、战略的落地:需要大家达成共识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在占据荆州和益州后,待天下有变,荆州一上将领荆州兵至达宛、洛,直插中原,刘备率益州之众,出兵秦川,互为掎角之势,然后进击中原,就能实现刘备“匡扶汉室”,一统天下的理想。
原本按照这个战略构思,刘备是有很大的几率成功的。为什么最后失败了?
关键在于,战略在落地的时候,刘备集团很多人没有形成战略共识。
最典型的就是关羽。关羽在刘备攻下汉中,进位汉中王后,没有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方针行事,而是孤军北伐,结果遭到孙权、曹操夹击,最终败走麦城被杀。
荆州失去后,诸葛亮的北伐战略基本上就已经破产了。
电视剧《三国》剧照
战略是飘在天上的,战略要落地,必须自上而下传达到位,上下达成共识。
因为只有大家都理解了公司战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对自己的工作有哪些影响,大家的参与度才会变高,对公司决策和目标分解的认同度才会变高。
如何达成共识呢?你的战略必须自上而下传达,让公司上下都认同。
向决策层传达是很简单的,因为决策层是参与过战略共创会的,战略本就是大家充分讨论形成的共识。
向高管传达,最好进行一对一的沟通。除了对战略的拆解和宣讲,老板也知道这些人里面,谁可以跟着你一起打胜仗,谁对公司认同度高、能扛起责任、有潜力也有体力。
向管理层传达,首先你要勾勒全景图,对管理层说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干,不能让信息在中间断层,确保大家能理解;其次,你要激励团队,让大家愿意干;最后告诉他们战略布局,要让他们知道落地怎么干,有具体的方法。
向基层员工传达,召开一个全体的会议就可以了,先激励人心,然后说一下战略的目标,和怎么帮助大家拿到结果。
有这两步就可以了,不需要向普通员工解释的太深入,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在那儿,理解不了,很容易被吓到。
切记,
没有共识的战略,就是一句空话。
四、战略的执行:打硬仗,边打边总结
俗话说:“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战略制定后,就要坚决执行。
刘备在采纳了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后,也基本上是按照此构思稳扎稳打,才开创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他先是联孙抗曹,赤壁败曹操;又虚与委蛇,占据荆州;而后入西川,取益州;攻曹操,占汉中。
可以说,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前,诸葛亮的战略基本上得到了全面的执行。
而在关羽失荆州,刘备兵败夷陵后,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基本破产了。
没了荆州这个军事重镇,诸葛亮也根据当时的形势,对战略做了调整。
当时,蜀汉经过荆州之失,夷陵之败,国力损耗,已经是三国中最弱的一方。
鉴于形势,诸葛亮在战略上只能走“和孙吴,伐曹魏”的路子,多次出兵北伐,名为北伐,实为自保。
电视剧《三国》剧照
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什么制定一个战略却最终拿不到结果?
关键就在于得不到执行。
执行不到位,战略永远实现不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马云说他宁要三流战略一流执行,也不要一流战略三流执行的原因。
真正好的战略,不是定出来的,而是一场硬仗接一场硬仗打出来的。
战略只是框定一个方向,战略的迭代,靠的是边打边总结。
为什么要“边打边总结”?因为世界的变化太快了,随时都会有颠覆行业的技术和思想出现,这会摧毁旧秩序的商业模式。
世界在变,以前的战略、技术、营销、组织都失效了,那你的战略也要有灵动性,要随着变化不断调整。
五、战略的实现:离不开组织的保障
刘备能够从一介“贩履织席”之徒,成为三分天下的蜀汉国主,当然得益于诸葛亮提出的战略思想,而这一战略能够得到贯彻,离不开一干文臣武将的支持。
关羽、张飞、赵云等“五虎上将”开疆拓土,攻占了一个又一个的城池;诸葛亮、法正、费祎、蒋琬等文臣治理内政,从而奠定了蜀汉的基业。
而到了后来,随着大批人才的凋零,蜀中几乎沦为无人可用的境地,“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由于人才梯队跟不上,也直接导致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战略,一直没有大的进展。诸葛亮本人也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五丈原,留下前后《出师表》令人唏嘘不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电视剧《三国》
战略需要具有相匹配的组织能力才能落地
。因为所有业务策略一层层落下去,最终都是落到人的身上。
战略制定后,要做目标的拆分,每个部门的业务流是什么,业务策略是什么。业务变,组织架构也要随着变。
组织架构变了,你就应该做人才盘点。在这个组织架构里,有人能力欠缺了,那你要培养;有些岗位是没人的,那你要招聘。
比如说,过去你的业务是线下的,现在转型线上了,那你得培养做抖音、快手的人,你得做私域流量,做社群运营,做在线卖货,还要发展在线的经销商渠道,这些人你原本没有,那就得去培养,或者去招聘。
补齐了人,下一步,你就得考核大家,做绩效考评,做激励……所以,
战略的实现,背后的支撑力量就是一套完整的组织机制
。没有高效、敏捷的组织作为保障,战略就很难落地、执行。
最后,总结一下:什么是战略?
战略是由使命和愿景驱动的;战略的本质是取舍,是舍九取一,是做正确的事;战略的落地,需要公司上下达成共识;战略的实现,是打出来的,离不开组织机制作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