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率军在汉中杀死夏侯渊,打败曹军,3月曹操率军到阳平关。5月,左右为难的曹操不得不以鸡肋为口令,然后退出汉中。在这方面,刘备打赢了汉中战役,汉中之战可以称之为建立蜀汉的战争。三方对抗已经形成。基于汉中战争的胜利,刘备也在益州站稳了脚跟。
公元215年,张飞进驻阆中,在瓦口关突破张郃。张郃战败后,刘备率大军在法正等人的建议下攻打汉中。虽然在战争的初期,刘备军被打败了。曹洪、曹休与曹真三人对张飞、马超进行了抗争,导致雷铜、吴兰在蜀中阵亡。马超和张飞只能撤退,陈式进攻马鸣阁道被徐晃击败,伤亡惨重。
刘备只好放弃阳平关,南渡绵阳,在定军山扎营,夏侯渊率军攻占定军山时,派老将军黄忠冲破地形。结果,夏侯渊和益州赵颙被黄忠军杀害,刘备的军队又开始衰落。曹操见汉中不保,立即率军与刘备作战。虽然黄忠被曹军伏击是为了截获曹军的粮草,但赵云不仅救了黄忠,还因为害怕可疑的士兵,制定了一个让曹军撤退的大空袭计划,而赵云则趁势追杀被打败的曹军。曹操见为汉中而战无望,只能从汉中撤退。
赢得汉中战役后,刘备决定当汉中王。然而,此时的东汉皇帝仍然掌权,刘备不能说他是皇帝。于是刘备的大臣们写下了《汉中王劝进表》,共同请立刘备为王,然后在绵阳建一座祭坛,方圆九里,五面分布,每面都有旗帜和旌旗仪仗。三军列队,全体大臣庄严陪同。开始举行仪式,大臣开始读罢众臣的上表,刘备戴上王冠,刘备称之为汉中王。
据说西汉皇帝要刘备做汉中的国王。但后人认识到汉中王刘备是独立的。因此,《上汉帝表》的名单只是一种形式。毕竟当时朝廷是由曹操控制的,这个名单不可能掌握在东胡皇帝手中,也不可能被批准。不过,关于这只表,还有很多话要说。比如,为什么马超排在第一位,诸葛亮排在第二位等等。
这份表有明确的记载,出自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真实性应该不存在问题。另外,袁宏在《后汉纪》中也有记载。然而,他的记录是建安二十四年的秋八月,与陈寿所记录的七月略有不同。后人在看历史的时候,往往会忍不住带上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在我们看来,马超虽然有名,但不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许靖、庞羲、射援也不出名。但当时人们的行动必须以当时的情况为基础,而这个现实可能正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这奏表是李朝做的。史料中关于这个李朝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是蜀地(广汉县)人,曾在刘璋手下担任临邛令,也曾担任刘备的别驾从事,随刘备远征吴国在永安牺牲。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评价他:“伟南笃常,济济脩志,蜀之芬香。”,从评论的角度看,我觉得李朝是一个善良的绅士。令人惊讶的是,诸葛亮不是这张表的前三名。不仅是诸葛亮,在刘备战争初期跟随刘备走向世界的关羽、张飞也不在前三名之列。马超呢?马超的情况其实有点特殊。
首先,在上表的所有人中,马超的级别最高。除了包括关羽在内的蜀中三人,除了马超,只有关羽和张飞有头衔。关羽是汉寿亭侯,张飞是新亭侯。他们都是亭侯,而马超则是都亭侯,名次比关、张还高。排名第一是合理的。另一个原因是马超和刘璋有一定关系。
马超的父亲马腾曾经联系刘范讨伐李傕,刘焉曾“遣叟兵五千助之”。刘范是刘璋的哥哥,刘焉是刘璋的父亲。马腾和刘范的行动失败了,刘范和他的弟弟刘诞被杀。可见,马腾马超父子和刘焉刘璋父子早有交往。在刘备围攻成都期间,马超挺身而出帮助军队。不过,刘璋的起降也证实了马超在四川的影响力。因此,马超之所以排在第一位,不仅是因为他的军衔,更是因为他在蜀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