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勣助武则天坐上后位,为何三十年后,还是被武则天掘墓砍棺?
迪丽瓦拉
2025-08-30 12:32:56
0

唐朝开国名将李勣(民间多称呼其为徐茂公)在战场上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他为唐初平定天下和保卫大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说到他在朝堂上的表现,则相对比较沉稳、聪明,他很喜欢持“中立”的态度。

中立看起来似乎是不偏不倚不站队,实际上本身也是有所倾斜的,并不会真的、完全的谁都不偏向。比如李勣两次著名的“中立”事件,第一次就是在玄武门之变前夕,面对李世民的拉拢,远在边境守卫边疆的李靖和李勣都选择了中立。

当然关于这次的中立事件,似乎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虽然在《资治通鉴》中有所记载,但按照李世民打的谨慎态度以及李靖和李勣远在边疆的事实来看,这件事似乎并没有发生。

不过李勣的第二次“中立”事件却是真正发生了的,即高宗朝时期的废王立武事件,武则天取代王皇后成为大唐的皇后。

废王立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开始武则天自己筹谋要做皇后,等到终于将李治拉到了她的阵营的时候,外廷对于这件事几乎是全员反对的,或者是重臣都是反对的。

王皇后出身名门,而且是李世民亲自为李治定下的皇后,得到了朝臣的广泛拥戴,她除了没有生育之外并没有任何的错处,而不能生育也完全可以将庶子养在膝下,因此算不上大过。

因此,李治提出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时候,得到了大范围的反对,但只要得到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们的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并非什么难事,难的事说服这些重臣同意。

李治先是带着武则天到舅舅长孙无忌家中送金银珠宝和官职,但浸淫官场数十年的长孙无忌太知道李治的目的了,他甚至根本没有给李治说出自己请求的机会,李治和武则天灰溜溜回了宫,后来武则天还让自己的母亲出马去说服长孙无忌,同样遭到了拒绝。

李治没有办法,只得将宰相们着急起来开会,结果褚遂良在会上反应激烈,置笏请求回家种地,逼的李治毫无办法。

这对李治的打击很大,要知道,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是李世民留给他的顾命大臣,他们的意见他不能不听,好在他想到了一直没有发表态度的李勣。

李勣同样是李世民留给他的顾命大臣,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确反对过这件事,实际上,每次为这事宰相们碰头或者与皇帝见面的时候,李勣要么沉默,要么直接称病不参与。

李治单独召见了李勣,问他对此事的看法,难道真的就因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态度而罢休吗?李勣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话:“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这是典型的李勣式的中立,看似对这件事不干预,即不站在长孙无忌这一边,又不站在李治这边,但他将这件事定性为家事本就是站了队,而且是站在了李治和武则天这一边。

正是李勣的这句话,让李治欣喜若狂。

这是朕的家事,朕完全可以自己说了算,而且还有李勣的支持,李治还犹豫什么呢?很快,在李治和武则天的努力下,王皇后被废为庶人,而武则天成为大唐的皇后。

这一年是永徽六年,即65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李勣在废王立武中的表现,让他获得了李治和武则天的信任。李勣本身在当时已经是武将的领袖人物,地位本就不一样,再有李治和武则天的信任,可以说,后来的十几年,李勣的日子过得很舒服,李治对他极尽关心,武则天甚至还亲自去看望他的姐姐。

等到他攻灭了高句丽,荣誉和地位达到了顶端,虽然说盛极必衰,但李勣并没有遇到衰,因为高句丽灭亡一年后,他就病死了,时年七十六岁,算是难得的高寿了。

李勣的去世,李治和太子非常悲痛,李治甚至还哭了,更是辍朝七日,为李勣所筑坟墓同李靖一样都以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为先例,且陪葬昭陵。

所谓生荣死哀不外如是。

但李勣怎么也没有想到,三十年后,他会被掘墓砍棺,而下这个命令的人还是武则天。但,以李勣的聪明,他其实早就想到了将来有一天,会有人给他的家族带来灾难,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勣的孙子李敬业,也叫做徐敬业。

徐敬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胆子特别大,这是好事也不是好事,李勣就很忧虑,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件事,说徐敬业十来岁的时候,李勣就不怎么喜欢这个胆大的孙子,他感觉这个孙子可能会给家族带来祸患,于是让人深入深林驱赶野兽,然后趁机放火,想让这个孙子彻底消失。

但徐敬业却杀死了自己的马,然后在马腹中躲过一劫,李勣看到孙子安然无恙回了家,知道他命不该绝,以后也没再设计他,这件事不见于正史,未必是真,但也能说明徐敬业的性格。

徐敬业长大之后,以门荫入仕,很快被任命为刺史,负责解决蛮群聚众为盗的问题,这是困扰李治很久的一个问题。

徐敬业上任之后,并未将这些盗寇放在眼中,他处理完了手头的事情之后,带着两个官吏只身前往盗寇窝,对大家说:

“国家知君等为贪吏所苦,非有他恶,可悉归田里。后去者为贼。”

大部分回家之后,剩下几个头目被徐敬业打了数十板也放走了,就这样轻松解决了这个难题。

李勣听说这件事后,对于徐敬业的大胆很是忧虑,他说:“吾不办此。然破我家者必此儿。”

结果一语成谶。

李治去世之后,李显登基为帝,但他在皇帝位子上还没有做热乎,就被武则天赶出了京城,而代替他做皇帝的是武则天的小儿子李旦,但也只是一个傀儡皇帝,实际上还是武则天临朝称制。

在584年这一年,也就是李治去世的第二年,武则天连番动作,废立皇帝、改元、改洛阳为神都、改很多官职的名字、追尊武氏先人,提拔武家子弟,等等,还有第二子李贤的被逼自杀。

所有的一切,都释放了一个信号,武则天的时代来临了,这在朝中引起了很多的动荡,更有全国各地的动荡。

就在这样的情势下,徐敬业在扬州起兵了。

原本李勣去世之后,徐敬业在父亲之后继承了李勣的爵位,但是他在官场上并不顺利,因罪被贬为柳州司马,他的弟弟徐敬猷也被免了官,他们在扬州认识了不少像他们一样官场失意和郁郁不得志的人,于是大家借着这个机会愉快地反了。

骆宾王为此写了一篇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起兵打出的旗帜就是匡复李唐江山,让庐陵王李显复位。

但这次起兵雷声大雨点小,不过才两个月就被武则天解决了。

徐敬业、徐敬猷和骆宾王的首级被送往神都洛阳。

惹怒武则天的下场很严重,虽然徐敬业和徐敬猷等人都被杀死了,但这完全不能让武则天满意,于是他对徐家下手,当时应该还是李家。

武则天将徐敬业的父亲李震和祖父李勣的官职和爵位都收回,而且将他们的李姓给收回。

要知道,当初徐世勣是被李渊赐姓李的,改名李世勣,又因为避讳,最后改名为李勣,但因为徐敬业的这次叛乱,武则天直接收回了李姓。

而这还不够,武则天还将李震和李勣的墓葬下手,掘墓砍棺,此时的武则天哪还记得当初李勣的功绩?她只记得李勣的孙子敢公开起兵反对他,那么就必须严惩,连已经入土为安的李勣也不能放过。

可惜李勣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家族争得了无上荣光,但却败在了孙儿手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珍贵!北宋哲学家张载《春耕图》... 众所周知,张载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关学”创始人,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程...
同为晚清赴国外留学,有幼童留美... 晚清时期,在统治者腐朽的政治制度下,西方列强国家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之后他们到中国如入无人之境,这是...
《陈明仁将军年谱》长沙首发,缅... 本网长沙讯:2025年4月8日下午二点,长沙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盛会——《陈明仁将军年谱》首发仪...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王朝强盛往往决定一个朝代的国祚的时间。特别是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在我国的奴隶制社会...
原创 刘... 刘邦和朱元璋,在历史上是非常著名的逆袭人物。他们从底层逐渐往上爬,最终爬到了食物链的顶端,从韭菜成为...
原创 清... 李莲英作为一名宦官,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李莲英出生于1848年,根据史料记载可以得知李莲英在十三岁的...
原创 元... 中国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朝代也在不断更迭,每个朝代的发展也都经历了大起大落,再繁...
原创 晚... 图为一组拍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晚清百姓生活旧照,彼年正是晚清1861年间前后之时。当时随着英法联军...
原创 赵... 嘉佑六年6月,52岁的宋仁宗最后一个孩子出生了,还是一个女儿,大臣们再也没有耐心陪宋仁宗实现生儿子的...
原创 南... 《宋史》:“理宗享国久长,与仁宗同。由其中年嗜欲既多,怠于政事,权移奸臣,经筵性命之讲,徒资虚谈,固...
原创 明... 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兴衰起落,从建立到灭亡,总会存在几个高光时刻。明朝的高光时刻,我认为是朱棣的篡位...
原创 得... 说起“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可以称得上是宋朝第一奇案了。赵匡胤身经百战,体魄健壮,前一晚还和弟弟赵光义...
原创 刑... 1372年,刑部尚书钱塘扶棺进殿,指着朱元璋破口大骂:“数典忘祖之辈,国何以立。”朱元璋大怒,令侍卫...
原创 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古至今,我国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从老庄之道到孔孟学说...
明朝灭亡真相!百万皇族每年吃掉... 说到明朝灭亡,绕不开老朱家的奇葩操作。咱们这位太祖爷朱元璋,开局一个碗,打下江山后就开始疯狂造人。 ...
原创 成... 在很多人心中,倘若要评出中国古代皇帝中的真英雄,那么,成吉思汗定当入榜,这位皇帝曾经坐拥亚洲历史上疆...
原创 钓... 古代的兵器不像现在这么多,所以为了很好的防御敌人,大多数地区都会修建城墙来抵御外来入侵者。有防御的方...
导致中华文明倒退的朝代,不是明... 回顾中国历史,人们往往将中华文明的衰落归咎于“外族”统治的满清,或者昏庸的明朝皇帝。 但实际上真正让...
原创 开... 本文较长 关注再看 回味悠长 开封,离我老家曹县不远。儿时,听去过的大人说,“开封啥都没了,就剩个铁...
原创 元... 元朝是一只由蒙古人建立的王朝,他们生于马背,骁勇善战。早年间蒙古部落受困于自身的制约,因为他们部落间...